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雨夜短文 > 第36章 长椅

第36章 长椅

    长椅

    我想复述三十多年前一篇小说的情节。

    这篇小说当时是在一本“地下杂志”上刊登的,没有公开发表,我也是听来的,不知道作者是谁。但影响似乎不小,题目好像是《在公园的长椅上》。

    写的是一个国民党人和一个共产党人的大半辈子争斗。两人都是情报人员,一九四九年之前,那个国民党人追缉那个共产党人,一次次差点儿得手,一次次巧妙逃遁。一九四九年之后,事情倒过来了,变成那个共产党人追缉那个国民党人,仍然是一次次差点儿得手,一次次巧妙逃遁。但毕竟棋高一着,国民党人进入了共产党人的监狱。

    谁知“文革”一来,全盘皆乱,那个共产党人被造反派打倒,与老对手关进了同一间牢房。

    大半辈子的对手,相互尽知底细,连彼此家境也如数家珍。他们能随口说出对方远房亲戚的姓名,互相熟知姻亲间难以启齿的隐私。天下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与自己心心相印的人呢?年年月月的监狱生活,使他们成了比兄弟还亲的好友。

    “文革”结束,两人均获释放。政治结论和司法判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人已经谁也离不开谁,天天在一个公园的长椅上闲坐。

    更重要的是,这一对互相追缉了大半辈子的男人,都已经非常衰老。终于有一天,一位老人只能由孙儿扶着来公园了。另一位本来也已经感到了独行不便,看到对方带来了孙儿,第二天也就由孙女扶着来了。

    双方的孙儿、孙女正当华年,趁着祖父谈话,便在附近一个亭子中闲聊开了。他们说得很投机,坐得越来越近。两位祖父抬头看去,不禁都在心中暗笑:“我们用漫长的半辈子才坐到了一起,他们用短短的半小时就走完了全部路程。”

    ——这篇小说的毛病,是过于刻意和纤巧。难得的是,用一个简单的象征意象,提供了一种以人生为归结的思维,把狞厉的历史安顿了。

    不错,历史不能永远那么流荡,那么张扬,那么逆反,而必须获得安顿,安顿在人性的美学意象中。

    公园长椅上的两位白发老人,和近旁亭子里的青年男女,这就是足以安顿人生和历史的美学意象,包括周围的繁花落叶、风声云影。人们总是期待着种种档案结论、史学评定、纪念文字、庆祝仪式,其实,这一切都比不上公园里的这两对造型。

    你可能没有椅上老人那么年长,也没有亭中男女那么年轻,但是不要紧,无论什么年岁,什么身份,你坐着、站着、走着的姿态和表情,就超越了全部与你有关的档案资讯。

    美,是天下一切的终点,也是起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