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夺心记 > 引子 寻觅新生活 第二节

引子 寻觅新生活 第二节

    故事源起于锂城。它是圆球高纬度地区的一个小城,人口不过1021(三进制下的约数,十进制下为二千一百八十七),远离繁华,地多人少。也正因此,锂城的空气清新自然,环境安宁舒适。在人类的聚居地中,只有氦城堪与之媲美。

    锂城的边缘有一个宇航俱乐部,120(十五)年前,1000(二十七)名来自不同城市、不同专业、热衷于宇宙航行的年青人聚集在此,成立了这个俱乐部。他们的目标很简单:依靠自己努力,实现穿曲宇航,寻找一处从来没有人探索过的地方。从仿制宇航模型开始,他们不辞辛苦,一步步耕耘,终于在今天实施了第一次成功的穿曲宇航实验。这次实验是在碳城大学和变星公司帮助下完成的。俱乐部成员的主要工作是:先用望远镜寻找一个目的地,计算出目的地的方向坐标、路线、距离,然后计算穿曲宇航的能源和信息需求量,最后设计宇航飞船;计算和设计完成后,将宇航飞船设计图交给有制造能力的公司,定做飞船,再将航行数据交给有能力承办穿曲宇航业务的公司、政府或者大学,由他们实施宇航发射。

    要进行穿曲宇航,需要在引力场中打通一个虫洞,物质、能量和信息都要通过这个虫洞到达宇宙另一头。如此巨大的能量,只有政府、大学或大公司的专业机构才能提供。租用它们的仪器设备得花钱,定做飞船也得花钱,能源费、材料费、信息费、工艺费……一样都少不了。很多公司、政府和大学就靠着承包五花八门的项目获取自身的运转经费。

    在这次实验中,碳城大学和变星公司分别承包了飞船制造和飞船发射项目。可宇航俱乐部的钱又从哪儿来呢?原来,他们在完成俱乐部的工作之余,也兼操副业:有人在公司里兼职,有人靠设计制作新奇的宇航模型卖给玩具公司赚钱,一个叫永离的人,则依靠自己数学专业的优势,受雇于多所大学,承担一些复杂的理论计算工作。准备这次实验,花掉了他们多年的积蓄。不过这点付出比起他们精神上的收获,微不足道。飞船成功返回的时候,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跳着高,互相碰撞着身体,几近癫狂。一个人趁此机会向大家提议:我们要个孩子吧!

    这是圆球人的习惯:在一群人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的时候,便会举行“繁殖仪式”。据说,此时分裂出的孢子集合了舍主全部生命信息的精华,孕育出的孩子也将具备每个舍主的长处。想想120(十五)年呕心沥血的奋斗历程,大家心有所感,都被这个提议打动了——将自己长期积累的生命信息通过孢子传给下一代,让他们发扬光大、更上一层,是每个人的骄傲。尤其是那些不久于人世的垂垂老者,只要能看到自己的“心意”在下一代人中得到保存和延续,便可心中宽慰、安详而去。

    “这是我的第二个孩子了!”辰欣说。两年前他在一家公司兼职时认识了一群朋友,已经和他们举行了一次繁殖仪式,有了一个孩子。算起来,那孩子已经两岁了。

    “他叫什么?”

    “小环。”

    “呵,小环!我们又多了一个朋友!”

    “还会再多一个!”

    1000(二十七)个人,各自从身上分裂出一个孢子,结合成一小团孢质。随后,孢质外层与空气接触的部分独立出来,形成孢膜,把多面体一样的孢质裹在里面。孢质和孢膜共同组成了孢体。繁殖仪式结束后,永离把刚刚长出孢膜的孢体轻轻地放在一个宇航模型的座椅上。这个宇航模型是大家的玩具,也是大家的实验器材。他们会把一种叫密粒的小生物放在里面,作模拟宇航员,也常用它和密粒做仿真航行试验。模型座椅和真椅子一样,中央有一个凹坑,是为了使人坐稳,孢体就卧在这个凹坑里。打这天起,大家不约而同地都给自己放了假,每天只工作一小会儿,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呵护这个小生命上了。

    其实孢体和人一样,只须吸收空气中的养分就能维持生长。为了让小家伙更健康,朋友们拿来一些营养液喂他。最初几天孢体一直像显微镜下的原子图案似的,每个孢子都还保持着自身的形状,只是黏在一起。或许是营养液起到了催化作用,不到1000(二十七)天,孢体内的所有孢子已经完全融合,表面也逐渐光滑圆润,变成了一个浑圆的球体,直径是成年人的1200(四十五)分之一。这时候,大伙琢磨着,该给小东西起名字了。

    穿航、航成、宇航、洞洞……一群人就像掉进了虫洞,怎么起都离不开宇宙航行,可谁都不满意别人取的名。最后,永离给出个名字:圆环。

    听到这两个字,人们不说话了,收回舞动的触手,呆卧着思忖了半天。永离也不说话,等着大家的反应。按说,圆和环,是圆球人名字中最常见的两个字,叫这个名字的肯定还有。不过重名和常用并不是问题,取名关键在立意。

    “好!”终于有人表示了赞同,“圆光,环光,两个最大的自然光源,再加上我们的圆球,叫圆环,正好!”

    安静了一会儿,开始有人表示同意,然后就是更多的人同意,最后是1000(二十七)个人一致同意。从此以后,圆圆的小东西有了自己的名字。

    每天,大家都对着孢体“圆环”、“圆环”地叫,小家伙也随着叫声一努一努地往大长,似乎专为了讨人欢心。到11000(一百零八)天头上,孢体内部开始产生气泡,充斥在孢质和孢膜之间。随后几天气泡越来越多,越变越大,相互连通,直到孢膜完全脱离孢质,被孢质产生的气体吹成一个气球。气球越胀越大,只待它一撑破,新生命就出来了。此时因为孢质已经与孢膜脱离,营养液滴上去也不会被吸收,大家只能静等着圆环胀破气球顺利出生。

    可足足等了20(六)天,只见气球变大,却不见它胀破。孢膜已被撑得近乎透明,能看到里面蠢蠢欲动的小生命了,可就是不破。按圆球人的惯例,孩子要自己撑破孢膜才算圆满降生,大家只好继续等下去。时间越久,人越着急。一天,两天……到了破膜期……过了破膜期……眼巴巴又盼了100(九)天,还不见动静。此时,大家在着急之外,又加上了担心——每过一天,所有人的心就收紧一圈。朋友们轮流值班,时刻注意圆环的情况。慢慢地,气球的膨胀速度减缓了。圆环还在里面努力地放出气体,却收效甚微。

    直等到第11200(一百二十六)天,气球不再膨胀了。大伙围拢在气球周围,发现里面的小东西脉动微弱,每一次胀缩都拖延许久,格外艰难,已经放不出更多气体。

    孢膜外的空气,开始紧张起来。大伙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怎么办?眼看一个未出膜的生命就要死在孢膜里了。

    “刺破它!”事到现在,也只有这么办。圆球人遇上难产也没别的法,刺破孢膜救孩子要紧。从脱离孢质那一刻开始,组成孢膜的胞元就一个接一个死去,丧失了吸收养分的功能,孢质要靠前期积累的养分呼出气体来撑破它。要是一直撑不破,养分消耗殆尽,又得不到补充,只有等死。再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活圆环就得成了死圆环。已经晚产110(十二)天,破膜而出已不可能,不能再等下去了。

    再不敢耽搁,永离抄起身边一个锥子扎过去——“噗”,气球破了。显然里面的气压已经没有前几天那么大。要是圆环自己撑破,就会是响亮的“嘭!”。孢膜一破,人们忙不迭地把它剥开,好让圆环透透气。小小的球体依然微弱地脉动着,全身灰暗。看见他奄奄一息,大伙的心都揪得紧紧的。有人拿过营养液来滴了几下。还好,虽然微弱,可小球并没有停止脉动。大家静静地等待着。过了好一阵,伴着“唉——”一声长长的咏叹,圆环开始了正常呼吸,孢质形态下一胀一缩的脉动停止,身体的变化渐趋平缓,色泽由灰暗转为光润,脱离了危险。所有的人也都“唉”一声,舒了口气。

    孩子是活下来了,可朋友们都为他担心:这么羸弱的小身体,连孢膜也撑不破,以后会怎样?只有永离盯着宇航模型座椅上的孢膜发呆。思索良久,他对朋友们说:“我觉得问题出在孢膜上,我想把它送到医院检查一下。”

    听了他的话,有的人莫名其妙,有的人却已猜到了八九分:“你是说孢膜可能……”永离压了压身子,表示自己明白他的意思,便扯起要命的孢膜出了俱乐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