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夺心记 > 引子 寻觅新生活 第七节

引子 寻觅新生活 第七节

    圆环谋划好了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确切地说不是沟通,而是生活——他已经准备好要“打入”双舍星人“内部”了。圆环通过信息场访问了很多大学和研究所的科学家,查阅了很多资料,双舍星人的身体结构、元素构成、生理特点,他知道的一点儿也不比专家们少。

    可是,有一个问题仍然横亘在面前: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双舍星人?圆球人会变形,但外形好变,内部的生理结构、元素比例,却没法改变。如果仅仅变成一个双舍星人的形状去到它们中间,不要说对方是智慧生命,就是野蛮生物,也完全感觉得出来。这怎么办?圆环苦苦思索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个万全之策:

    双舍星人有一个专门控制身体行为和精神活动的器官,这个器官就在它们那只椭球形触手里面。其他触手被置换不会改变这个人,但若是这只触手、或者这个器官被置换了,它就完全换了个人。那么,只要自己进入一个双舍星人的椭球形触手,替换掉里面的控制器官,并能通过双舍星人的身体为自己摄取生存所需的养料(也就是把双舍星人变成“宿主”),自己就变成一个双舍星人了。再加上若离告诉他的方法,他可以选择一个即将孕育出体的双舍星胎儿,从牙牙学语开始,一点点了解它们的生活、了解它们的思想。

    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太难了:距离10120光年的置换手术,如何进行?什么样的仪器,能把双舍星人摄取的能量转换成自己需要的养分,并妥善地处理排泄物?怎样才能骗过它们的检测设备,让自己的身体不至于被发现?

    圆环又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推翻了一种又一种方案。忽然有一天,他想到自己的特殊体质、想到裹着自己的超韧度孢膜,灵感就倏然而至了:包裹着孢质的孢膜,就能从外界吸收养分,转变成孢质可以吸收的成分,供孢体生长使用,并将孢体产生的废物过滤出膜。孢体与成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然不同。但是,如果能制造一种与孢膜功能类似的材料,裹在身体上,只要能从环境中得到相应的“原料”,合成圆球人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圆环开始向他认识的每一个人求助。

    圆环找到寒圆,跟他讲明了自己的计划。起初寒圆也觉得圆环是去送死。但埋藏在心底的另一件事,又让他打住了竭力劝阻圆环的念头:圆环这一去,不成功不说,即便成功了,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回来,自己后面的研究成果,不就可以发表了吗?而且,看圆环的意思,是横下了一条心,不成功则成仁,自己劝也没用。他愿意这么做,这么做又方便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现在几乎可以肯定(猜也猜得到),圆环是个“杂种”,不是个纯粹的“人”。按照人类至上主义原则,没必要对他太认真,自己也不会因此过于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谴责……寒圆满口答应帮圆环想办法,甚至主动利用自己的关系四处求助,鼎力支持圆环。

    圆环又去找了暖环。暖环是医学专家,一定知道这种特殊的“孢膜”怎么做。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圆环才说服暖环接受他的计划,为他提供帮助。

    圆环的举动自然瞒不过他周围的人。世上又是无奇不传,一传十十传百,马上就有很多相识的、不相识的人知道了圆环的疯狂计划。再加上他是那篇轰动全球的生物学论文的作者之一,不到一年,圆环的事迹已经传遍了整个圆球。迄今为止最远距离的载人宇航飞行,最神奇的外科手术,第一次与外星人面对面接触的尝试,第一次身临其境体验外星人生活的尝试……这里面的每个“最”、每个“第一”,都足以引起万众瞩目。把它们加在一起,轰动可想而知。

    一座座城市、一所所大学、一家家公司……一名又一名执政官、一位又一位科学家、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关注圆环的人越来越多,了解他的人也越来越多。起初很多人一听说圆环要“拜访外星人”,都以为这是一个志大才疏的穷小子坐在家里异想天开。等他们真正了解了圆环,了解到他的经历、他的成就、他的决心,尤其是他正在做的事,就没有人再嘲笑他了。他们开始发自内心地敬佩圆环,敬佩他的精神。他们主动提出帮助圆环、帮助宇航俱乐部实现梦想。

    人多力量大。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组织参与进来,原理上的、技术上的、经济上的、方方面面的,原先看起来是问题的问题全都轻松化解,最终只剩下一个问题:追梦的主人公是否拥有挑战生死极限的胆量。大多数敢于冒险的圆球人还不具备“冒死”的勇气。而对圆环来说,这正好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远在金城的小环听说此事,也是既震惊又佩服,他终于明白“以后就没机会了”指的是什么意思。

    圆环的探险准备和大学学业同时进行。临近毕业,圆环所有课程的结业考试都是满分,得到了氦城大学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全优奖。按规定,毕业生还要完成一篇毕业论文,或设计一项新实验,或推翻一个旧结论,或提出一个新命题,才算真正完成学业,获得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资格。但鉴于圆环正在实施的这项计划前无古人,氦城大学破例把它当作了圆环的毕业实验,并公开宣布:学校全体师生和工作人员祝圆环实验成功,但无论成功与否,他都将是氦城大学历史上最优秀的毕业生之一,他的成就将永载史册。

    直到现在,只有圆环自己、他的1000(二十七)位朋友和寒圆,知道圆环的真实“血统”。在别人眼里,圆环仍是一个纯粹而伟大的英雄,他的行为,是圆球人探索精神的终极体现。

    有一天,圆环正忙着准备毕业的事情,偶然和游荡在校园里的小圆打了个照面。小圆对谁都是那副不冷不热的样子,见了圆环,慢悠悠地问好:“你好啊,圆环!实验准备得怎么样了?”

    “差不多。生命维持系统是最后一个难关,现在已经突破了。”

    “哦……哎,你真的要从一个双舍星人婴儿做起,体验它们的生活?”

    “是啊。”

    “那我告诉你,你办不到。”

    眼见实验的一切准备几已就绪,却有人来了这么一句,圆环顿时心生懊恼。但细细一想,又觉得小圆并不是在泼冷水开玩笑。他一向就是这个样子,这回也一定是认真的。圆环停下来,凑过去问:“怎么办不到?”

    “你想啊,你一个在大学里得全优奖的人,去人家那里当一个不谙世事的婴儿,你又是满身的圆球味道——你知道,我指的是你的语言、行为、思维方式,怎么能装得像呢?再说,双舍星人的物质、能量、信息代谢速率和我们是不是相同,你去了以后是会慢到像一个反应迟钝的白痴,还是会快到像一束一闪而过的白光,你想过吗?”

    “哎呀!”——这的确是个问题。千想万想,包括圆环自己在内,所有人把所有能想到的情况都想遍了,却没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圆环这回真的像被泼了一身冷水,自己就先没了信心。

    “那怎么办?”

    小圆神神秘秘地颤了颤身子,悄悄告诉圆环:“我知道有一种手术,能把一个人的记忆暂时屏蔽,也可以暂时改变一个人的意识状态——通过改变他的生命代谢速率——使它加速或减速,但不会破坏他的身体和智力。只要通过简单的恢复手术,就可以让他复原如初。你觉得可行性怎么样?”

    “屏蔽了以后,我会不会变成一个傻瓜?能学到新东西吗?”

    “完全没问题!就像把信息场的记忆库暂时封闭起来、与世隔绝,重新开始输入其他记忆一样,信息场的存储、处理能力一点不变。”

    “那可好!哪儿能做这种手术?”

    “你自己查去吧,我可不当凶手!”小圆扭着身体走开了。

    “这个怪人!什么意思啊?”圆环又诧异又好奇,走到一个没人的角落,进入信息场,查找有关“屏蔽记忆”的信息。

    原来,“记忆屏蔽”是一种还不太成熟的手术。它是从心理治疗手术那里发展来的。许多心理疾病患者常常被一些抹不去的或痛苦、或恐怖的记忆所困扰,医学家们便发展出一种手术,像清理信息场的记忆库一样,将他们身体中的这些记忆“清理”掉。有了这样的技术以后,人类的好奇心又让他们产生了更多新奇的想法:光“清理”掉记忆不行,如果这些记忆在今后对他们还有用,要恢复,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人开始研究“屏蔽”记忆的方法,要让这些记忆在需要时显露,不需要时封存。这项技术进一步发展,就接近于屏蔽认知系统、思维方式和一切记忆的程度了。可正是由于技术本身尚未完善,所以,在当下,一旦接受了这种“全屏蔽”手术,被“屏蔽”记忆的人便会面临一种风险:去掉屏蔽以后的认识、思维和记忆,有可能是不完整的,或者是没有活力的。就像长久不更新的信息库,将产生“滞化”现象。具体的记忆滞化了没有大碍,若是所有的记忆、乃至认知和思维都滞化了,最好的情况是此人的记忆不完整或者思考不流畅,最坏的结果是彻底成为一个思维混乱、记忆颠倒的精神病或“痴呆者”。

    圆环再查“意识状态改变”和“代谢速率改变”,才知道小圆说得煞有介事的这两个名词其实就是“内意识”和“外意识”的切换(简称“内外意识切换”或“意识切换”)。因为同样涉及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改变,所以和记忆屏蔽手术极为相似,几乎可以合二为一。只不过意识状态切换相比记忆屏蔽风险更低,而且很少有人会同时接受这两种手术。

    “原来如此啊!”圆环搓搓地面,自言自语道:“没什么了不起!”他首先去找若离了解了双舍星人的生命代谢速率——果不出小圆所料,他们的平均寿命比圆球人短得多,相应的代谢速率、思维速率也快得多,大概是10001(八十二):1。若不做意识切换,双舍星人真的就会变成圆环眼中一闪而过的“白光”,而圆环则会成为双舍星人眼中慢到短时间内看不出变化的“植物”(双舍星上相对于“动物”而言的、一大类无法自主移动的生物)。了解之后,他就向几所医院和大学提出了自己想要接受这种手术的想法。接到圆环这样的请求,医生和学者们都很为难:谁也不愿承担风险如此巨大的手术。但圆环决心已定,谁也拦不住,谁也劝不回。无奈之下,经过众多医院、大学、研究所的筛选和推举,最后决定由氧城大学聚集全球相关领域的力量,设计出最安全、最完善的记忆屏蔽和意识切换手术流程,确保万无一失之后,再对圆环实施手术。

    在手术设计的过程中,对双舍星人有过专门研究的科学家又指出了一个新问题:双舍星人和圆球人在交流方式上有一点最大的不同——他们是用声波来传递信息、而用电磁波来思考的,这有可能会导致一种情况,那就是完全以电磁波来交流和思考(只是所用频域不同)的圆球人也许会“看”到双舍星人“心”里的想法,双舍星人的思想将对圆环完全透明。如果是这样,那么圆环即使被屏蔽了记忆,也无法在双舍星人群中正常地生活——别人想什么他都知道。

    为此,在双舍星人研究专家们的参与下,生物学家和医学家们在记忆屏蔽和意识切换手术之外,又增加设计了第10(三)项手术——感知域限制手术:削弱圆环的感知能力(也就是削弱他的身体“捕捉”电磁波的能力),让他只能感觉到双舍星人“宿主”体内的电磁波,只能接收“宿主”通过神经系统“转译”自不同感官的电磁信号。此外,考虑到双舍星人会周期性地进入“休眠”状态,这项手术的另一个效果就是:保证圆环的作息节律与他所进入的宿主的作息节律完全一致,从而使他更“像”双舍星人。

    大学毕业后,圆环接受了近一年的穿曲宇航专业训练,并进行了几次短距离穿曲宇航,全都安全顺利。按照实验计划,所有手术将在正式启航前实施。这意味着圆环将无法用意识控制自己主动适应长途飞行,而完全要靠无意识的身体被动对抗险恶的飞行环境。因此,普通穿曲宇航训练告一段落之后,圆环又开始了“休眠”状态下的穿曲宇航训练。这个阶段的训练时间不长,只有不到一个月。加上前一阶段的基础训练,正好一年。

    这一年里,各实验系统的每一个细节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圆环的实验也从接受全球人的帮助逐渐转为与全球人共同进行。实验的操作步骤,也早已拟好:

    在对双舍星进行准确定位并保持监控以后,先对圆环实施记忆屏蔽、意识切换和感知域限制手术,同时使他进入休眠状态(因为暂时失去了所有记忆,意识归零,所以保持一无所知的清醒状态对圆环更加危险,彻底的休眠才相对安全),然后在他身上包裹一层可以双向转化分子结构、提供适宜生存环境的生物膜,再送入飞船,发射至预先确定好的坐标位置,启动11(四)维自动手术系统,将他通过第11(四)维空间,植入事先选好的双舍星人胎儿(也就是“宿主”)体内。由于普通生物生活在10(三)维空间,所以这一手术能够避开任何阻碍(即使对方有所感觉,也无能为力),直达目标。手术成功后,恢复圆环的意识。等这个胎儿脱离舍主,圆环就可以控制它了。圆环将从“蒙昧”的一无所知的状态,从零开始,学习双舍星人的知识,体验双舍星人的生活,感悟双舍星人的思想。待到这个双舍星人长到成年以后的某个时间——也许在这段时间内,会有更新的技术突破——再远程实施记忆启封手术,解除屏蔽,发送回归指令,将圆环送回飞船,重返圆球。此时他将具备两种文明的知识、记忆甚至是思想。

    根据资料分析推测,双舍星人从孢子融合到长大成人大约需要22000(二百一十六)至100000(二百四十三)天。若按与圆球同样的规则定义双舍星的“日、月、年”,那么就相当于他们的211(二十二)年到221(二十五)年。算上往返行程和可能发生的其他变故,这次穿曲宇航总共需要不少于101000(二百七十)天,也就是超过12(五)个月之久。看起来不算长,可是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上,一点微小的差错就可能导致圆环永远无法返回,或者根本到不了目的地。这也是所有熟悉圆环的人都隐隐感觉到一种诀别气氛的原因。然而,同样的气氛,在不同人心中却各有分别。

    圆环猜到,寒圆一定会在自己走后不长时间,发表他们后两个月的实验结果。那时,自己“杂合”的秘密就再也保不住了。知道这个秘密以后,全球的人们,将继续把他看成一个英雄,还是转而认为他是一个“活该寻死”的小可怜虫,就说不准了。即使实验成功,他能顺利返航,圆球人还能不能接纳他,也要打个问号。也许,从1001(二十八)个孢子合为一体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了自己此刻的命运(虽然圆环不相信“宿命”,但有些先定的存在,确实无法改变)。

    这些都不去想了!只要记忆屏蔽手术做过,自己就会忘记一切,沉沉入睡,或许从此一睡不醒。即使实验顺利,能够正常苏醒(恢复意识),自己也不会知道。因为此前所有的记忆全部“封存”,醒来的已是另一个“我”。真正苏醒的日子,可能就是记忆屏蔽启封的那天。那一天能否来临,对现在的“我”,都不重要。一旦踏上这段旅程,生与死便融为一体,再不能分离。况且,舍去现在的记忆,抛弃原来的自己,与死本无分别。

    圆环的朋友们,因为知道圆环的秘密,此时内心充满矛盾:圆环再怎么有密粒的血统,毕竟也有他们的血统,亲手将自己的破娃送上可能的不归之路,他们并不能心安理得;但翻回来想,即使圆环再“像”一个人,毕竟仍有密粒的成分,而人是万物之灵,万物之灵的身上有了低等生物的信息,总让他们耿耿于怀。也许只有这个“密粒人”的短暂离去(也可能是永久离去)才能让他们暂时缓解一下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至少在这段时间里,完全可以不去想他。因此,他们一面舍不得圆环,希望他能回来,另一面又希望圆环离开,最好是永远从圆球上消失,省得心里疙疙瘩瘩。再裂殖一次,或许会出现一个他们梦寐以求的事业继承人。

    寒圆则是一门心思等着圆环早点飞入深空,好让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他相信这回将比上一回引起更大的轰动。只恨圆环离开的时间太短,只有区区12(五)个月。他倒不一定会把圆环的“密粒人”身份主动透露出来,但肯定会有人追着这个问题不放,早晚纸里包不住火。既然人与密粒能够“杂合”出完全具有人类特性的生物,那么密粒就有可能真的会发展出类人、甚至高于人的智慧(圆环不是得了全优奖吗!)。这足以封住那些乐观的“人类至上主义者”之口,让全人类都注意提防密粒的异常进化,以免它们“反戈一击”,挑战人类在圆球上的统治地位。另外,寒圆一直对那11(四)只凭空消失的“越狱密粒”心存隐忧,尤其对它们的“化身”能力恐惧万分。这件事除了圆环和他,没人知道。据他私底下了解,只有一种技术——物质和能量的完全“信息化”——可以让它们躲过质能监测系统,消失于“无形”。这种技术在人类的物理学领域,尚处于实验阶段。密粒,可畏!

    暖环的心中百感交集:有担心,有焦虑,有怜爱,有惋惜,有敬佩,还有一点点疑惑。当他得知,做生命信息检测的那个看起来还没到学龄的孩子,竟然是氦城大学全优奖的获得者,一位勇于向遥远天界挑战的英雄,简直不敢相信。他真心企盼圆环能带着梦想和希望平安归来,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继续创造人间的奇迹。好在12(五)个多月并不算长,很快就能见到这一天了。

    小环是圆环的朋友。他总是觉得,圆环这次探险的决定,和在金城大学看到的那两个远古故事有关。他甚至有些后悔让圆环过来了——假如圆环从没来过金城大学,从未听说过探险队和孤独旅行者的故事,他也许就不会受到鼓动,要去做一个“孤独的探险者”了,而是会留在圆球上,继续自己的事业。那样,他将来很可能会成为一名一流的科学家。人类需要这样的智者推动文明前进,圆环也一定会成为这样的智者。即使没有这次宇际之行,他的成就也足以名标青史、万世流传。

    若离是所有人里面最痛苦的。他一遍又一遍地自责:不该把圆环引入“歧途”,让他对外星人有了兴趣,弄到今天自己去找外星人的“荒唐”地步。“只要他能回来!”“只要他能回来!”……他不停地在心里默念着这半句话,下半句是“我就算洗清了罪孽!”

    当熟悉小圆的伙伴们了解到小圆在这件事里所起的作用,知道了是小圆给圆环出的一个“馊主意”,让圆环彻底变成了个“白痴”,为他一意孤行实施这次冒险计划铺平了道路、创造了条件,他们都埋怨小圆。小圆不服气,反驳道:“你们有能耐拦住他别走,或者出个更好的主意啊!”此话一出,大家也无言以对了。

    实验当天,依照计算好的数据和步骤,所有的实验参与者——包括圆环在内,都各安其位,一丝不苟地按步骤、按指令操作着:实施手术——包裹生物膜——入舱——封舱——准备发射……

    全球人都通过实况直播观看着实验过程。倒计时完毕之后,圆光系中最大的穿曲加速器(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制造的最大的穿曲加速器)开启。强大能量产生的引力,将宇宙引力场在第11(四)维空间上打出一个虫洞。载着圆环的飞船随即从圆球表面起飞,穿过大气层,到达圆球外空间的虫洞入口。进入虫洞的瞬间,飞船就像凭空弥散的信息场,平平静静、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它在虫洞中飞行的这段时间,人们将无法获得任何信息。这是此次航行中最危险的一段航程。圆环的生死成败,此时也不在圆球人手里掌握。直到飞船从虫洞的另一个开口出去,信息监控系统才能重新捕捉到飞船,按照事先的定位和操作规程,帮助圆环进入双舍星人胎儿体内。自此以后,由于能量和技术手段的限制,信息监控系统将暂时关闭,接受维护和检修,以备下一次使用。到下次虫洞开启时,系统会再次启动,对圆环进行短时间探测,然后再次关闭,继续维护、检修……结果就是,这12(五)个月之久的外星生活,要全靠圆环自己了,等待他的只有未知。他是否如愿以偿找到了另一个新文明、过上了另一种新生活呢?这个问题,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