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41章 胡僧惠范

第41章 胡僧惠范

    小厮徐长明敲门后,上了热汤,见到了高鼻深目浓须的惠范,心中一惊,连忙低头顺眉退了下去。

    惠范的胡人模样与徐长明在黑沙城见到突厥人的模样不一样,突厥人长相粗狂,阔面束发,皮肤粗糙,而惠范则是肤色浅白,五官挺秀,清奇俊郎,特别是那双凹进去的眼睛,似有奇光闪烁。

    屋内有了热汤和温酒,气氛有了些变化,石秀选择了热汤,惠范选择了温酒,守真陪着惠范一起分了盅温酒。

    “能在除夕之夜相聚在一起也是缘分,谨以这杯薄酒尽地主之谊,还望见谅,请!”守真举杯道。

    惠范毫不在意,一饮而尽。

    石秀举起热碗,以汤代酒,喝了两口,以表诚意。

    有了这一段短时的缓冲,守真从失落的情绪中走出来,调整心态,说道:“如果以兵谏逼迫圣神皇帝退位,有几分可行?”

    惠范摩挲着胸前的念珠,闭目许久,睁开眼睛:“太子并无兵权,拥有十六卫的南衙禁军(注①)归属相王李旦统率,皇宫北面的左右羽林卫(注②)乃是圣神皇帝亲军,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注③)前后执掌禁兵,宿卫北门二十余年。兵谏从何下手?”

    石秀放下手里的碗,问道:“相王不是手握兵权吗?他是太子的弟弟,可以帮着太子嘛。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惠范双眼微眯道:“天师可否解惑?”

    守真听出一丝考校之意,如果他的回答无法令惠范满意的话,惠范很可能不会与他合作下去,即便有师尊的遗命。

    他可以理解这一点,如此重要的兵谏行动,一旦遇上猪队友,将会万劫不复。

    “这要从各方势力的历史渊源说起。且说相王李旦,他从二十年前替换兄长李显坐上了皇位,从未有过亲政,一直被天后幽禁在宫内达六年之久。天后临朝称制不假,却也给忠于李唐的臣民留下了希望,那就是相王仍是名义上的皇帝。”

    他需要向惠范证明自己并非鲁莽之人,而是对此事有着久远的谋划。

    “天后称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唐为周,以霹雳手段打压了诸方反对声音。但有一点,圣神皇帝没有废掉李旦,只将其改为皇嗣。虽然有魏王武承嗣和梁王武三思的上蹿下跳,极力造势拥立自己为皇太子,但是,经不住狄相的配享太庙之说,圣神皇帝将庐陵王李显召回京城,重立他为皇太子。”

    “从礼法上说,如果圣神皇帝想要将天下交还给李氏家族,可以继续让相王李旦做皇太子,并且由相王继承大统。只是,圣神皇帝担心自己百年之后,相王会报复武氏家族曾经对李氏家族结下的恩怨。”

    “圣神皇帝数次暗示李旦,要他与武氏家族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且要他登基之后保证不能动武氏家族的人。但是,相王不为所动,很少与武氏家族有良好的互动。”

    “从政治势力上说,相王虽然被困在宫内二十年,但他暗中经营着朝廷政治,许多忠于李唐的臣民会在他登基称帝之后,一呼百应。这是圣神皇帝极为恐惧的事情。”

    “都说帝王之家无亲情,圣神皇帝在六年前暗中接回庐陵王李显,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圣神皇帝改立李显为皇太子,让苦心经营十数年的相王束手无策,多年培养的政治势力逐渐瓦解。也就是说,皇太子李显成为圣神皇帝制约相王李旦的一枚棋子,兄弟阋墙,竟然是母亲为了保命而祭出的杀招。”

    守真道长瞧见石秀听得迷惑,继续详细解释起来。

    “相王李旦的部分政治势力依附了皇太子李显,圣神皇帝却不想相王李旦完全失利,因此,圣神皇帝刻意保留了相王李旦的兵权。”

    “例如说,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李旦被复封为相王,兼领太子右卫率,后又遥领安北大都护。太子右卫率乃是皇太子李显的心腹亲信才能担任,圣神皇帝却让相王李旦兼领此职。”

    “另外,为了调解李氏家族和武氏家族的矛盾,圣神皇帝召集两族子弟,在万象神宫盟誓,要求两大皇族和睦共处。皇太子李显、相王李旦、第一公主太平公主、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宁等人一起参与了盟誓(注④)。由此可见,李氏家族和武氏家族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何种程度,相王李旦当初做皇太子时,没少在暗中发力。”

    “皇太子李显为了抗衡相王李旦的政治影响,不惜与武氏家族联姻,将长女新都郡主下嫁给武延晖,将永泰郡主下嫁给武延基(魏王武承嗣长子),将安乐郡主下嫁给武崇训(梁王武三思的次子)。”

    “皇太子李显如此操作联姻之后,可保武氏家族不会被抄家灭门,圣神皇帝极为安心。三方势力相互掣肘的同时,维持着微妙的政治平衡。以我看来,圣神皇帝不再勤政的原因,除了年事已高之外,不想打破这种平衡也是原因之一。”

    “道长果然胸有沟壑,小僧受教,拜服拜服。”

    石秀听着守真道长的侃侃而谈,仿佛亲临其境每一场政治斗争,听得他心惊肉跳,没想到帝王家的内斗会如此无情。

    “天师将时局看得如此通透,为何还要滞留在晋阳城?”惠范问道。

    守真的额头泛起细密的汗水,不知道的以为是饮下热酒的缘故,而他却明白,刚才的长篇大论考验着他对时局的理解,他必须全力以赴取得惠范的认可。

    “我欲走郢国公的路线,希望由他帮我引荐太平公主,再由太平公主去说服皇太子李显。皇太子没有兵权不假,却不等于没有亲军,太子府下的太子左右卫率府、左右司御率府、左右清道率府、左右监门率府、左右内率府,十率府的兵力突袭成功的机会很大。”守真亦真亦假道。

    惠范本以为能够问出守真在南衙禁军十六卫里的底牌,认为守真既然提出兵谏行动,必然在十六卫中安插了内应。

    他没有想到守真会打太子李显的主意,想要策反太子简直比登天还难。除了二张兄弟不希望圣神皇帝退位之外,以梁王武三思为首的武氏一族也不会希望圣神皇帝退位。

    窗外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炮竹声,火光闪耀,伴随着院落外面的欢叫声,屋内的三个人意识到守岁到了午夜。

    这时,小厮徐长明敲门问询,是否上“汤中牢丸”(注⑤)。

    守真道长酒酣之际,左手一挥,“上!”

    三碗碗里个个半月形状、面皮里裹着各种馅的牢丸汤端上桌来,并有蒜泥和醋汁,热气腾腾。

    三个人边吃边聊,度过了一个难忘又怪异的除夕之夜。

    ------------------------------------------------------------------------------------

    注①南衙禁军,是国家正规军的中央禁军,守卫京都皇城,所以它是“卫城”。从唐玄宗时候,逐渐落没。

    注②羽林卫是武周时期的称呼,唐朝时期叫做羽林军,是“北衙禁军”之首。它是皇帝亲军,守卫皇家禁苑。从武周时期开始,皇帝更信任羽林卫。

    注③李多祚,祖先世代为靺鞨[mòhé]酋长,后来归顺唐朝。他年轻时,骁勇善射,慷慨激昂,屡立军功。

    注④万象神宫盟誓,出自《新唐书》。

    注⑤汤中牢丸,据考证,即为饺子蘸蒜醋,不过,吃的时候带汤。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