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48章 七星海棠

第48章 七星海棠

    看着眼前跟自己年龄差不了几岁的青年男子,方额广颐,却是一脸暗金色,呼吸均匀,就是昏迷不醒。

    守真没有询问张葫芦等医师的意见,因为问了之后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判断,他极为老道的寸口把脉,屏气凝神,脉会太渊。

    与其他医师不同的是,守真切脉之后,又以“三部九候”的手法反覆触按切脉。

    “我需要银针,可否向张医师借用?”

    杨贯看着眼前这位守真天师眼花缭乱的手法,比之前的医师“高明”许多,心气也跟着上来了,不再是之前愁眉苦脸的样子,连忙去外屋要来了银针。

    清风举着银针囊,侍奉在一侧。

    守真用银针在杨璬的额头、人中、腕部等处试针,未果。

    连连失望之余,他有些沉不住气,在杨璬耳后的银针劲道大了些,杨璬下意识的呻吟了一声。

    杨贯紧张自己家主,吓得手足无措。

    长脸少年一直紧盯着守真,想从他的表情里看出究竟。

    郢国公薛崇简同样是大气不敢喘,想要发问又担心乱了守真的心。

    守真的右手不太灵光,“帮我将他翻一个身。”

    杨贯的手马上离开了横刀,将家主杨璬翻身俯卧床上。

    守真左手里的银子扎进杨璬脑后的风府之位,拔出来时银针头部变成了乌黑。

    在场的几个人全部色变,身影在烛光的映照之下有些恍惚。

    “谁敢毒杀国公?”每个人的心里都涌现出这个疑问,但谁也没有声张,因为外屋还有不少的医师。

    解开杨璬的发髻之后,在风府和凤池之间找到了一个乌黑的小点,那里就是毒发之处。

    守真低声解释着,想要毒害杨璬之人并不是想要杨璬的性命,不然的话,杨璬也不会如此呼吸均匀的昏迷。

    接下来就是确定是何种毒物,继而解毒。

    这些秘辛都不宜让屋外的医师知晓,不然的话,将会传得满城八卦。

    杨贯十分佩服守真天师,对他言听计从,听取了他的建议,打发走了屋外的那些医师,只留下了张葫芦。

    张葫芦是自己人,守真自是不会藏私,便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张葫芦仔细辨别,又将银针头上的毒用水泡开,拿出随身携带的医药箱里的药粉,一一试之。

    “杨将军……”守真说道。

    “不敢,请天师直呼杨贯。”

    “杨贯,你家主人可有什么仇人,用毒方面的?”

    “主人待人一向大方,没有什么仇人。”

    “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昏迷的?”

    “哥奴,你一直跟在主公身边,今天都去了哪里?”杨贯问道。

    长脸少年脸色一紧,回忆道:“国公下午与人去‘斗鸡’,输了点银子,也没见他恼,便回来休息。进了院子之后,突然晕倒。”

    “参与斗鸡的人里面,有没有旧怨之人?”守真寻找着线索。

    “结果出来了,这是……”张葫芦突然打断道。

    众人一下子都围了过来,却见张葫芦没有继续说下去。

    “这是什么?”杨贯急道。

    张葫芦看了郢国公薛崇简一眼,没有回答。

    守真看着几只碗里分别是黑水和墨绿色的水,居然没有任何气味。

    “但说无妨,今日之事,只有我们几个人知晓。”薛崇简一向沉稳,见张葫芦闭口不说,预感可能牵扯幕后的事大。

    “这是梅花卫的专用毒针,七星海棠针。”张葫芦小心翼翼道。

    一句话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脸上都露出了惊恐之意,除了小道童清风。

    梅花卫!

    曾经是天后的心腹势力,一直掌控在上官婉儿的手上。

    上官婉儿,祖父乃是高宗时期的宰相上官仪。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宰相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废武后为庶人”的诏书,与儿子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后所杀。

    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尚在襁褓,与母亲郑氏一同被没入掖庭(注①),充为官婢。在掖廷为奴期间,上官婉儿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因聪慧善文,上官婉儿得到天后重用,被引为亲信女官,直至被封为“内舍人(注②)”,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

    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圣神皇帝每次召见宰臣,会令上官婉儿卧于皇案的案裙之下,记所奏事。

    有一次,朝堂之上,宰相对事,上官婉儿窃窥,圣神皇帝察觉。退朝后,圣神皇帝甚怒。

    上官婉儿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

    圣神皇帝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处以黥面之刑。

    上官婉儿大难不死,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圣神皇帝欢心。

    通天元年(696年),圣神皇帝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更盛从前。

    上官婉儿因黥面之刑在额头上留下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梅花的落梅妆来掩饰黥面,谁知却益加娇媚。

    宫女们皆以为美,纷纷效仿,都在额头配以花钿(注③)。

    上官婉儿更是得意,在圣神皇帝的授意之下组建了一支内卫,皆由女子组建而成,额头皆以落梅妆为标记,被世人称之为“梅花卫”。

    这支梅花卫统辖仪鸾司,掌管圣神皇帝的仪仗和侍卫。原来负责皇帝侍卫的左右千牛卫被强压一头,成为圣神皇帝的外围侍卫。

    又因圣神皇帝鼓励告密之风和重用酷吏之举,梅花卫被委以缉访刺探的大权,掌“访谋逆妖言大奸恶”之职。

    让十六卫敢怒不敢言的是,梅花卫对十六卫有监视的职能。可以说,梅花卫凌驾于十六卫之上。

    圣神皇帝设立梅花卫,是为了监察百官,惩处那些违法乱纪的贪官污吏,绕过朝廷上官官相护的潜规则。

    初衷虽是好的,但后来,梅花卫逐渐成为圣神皇帝排除异己、打击李唐势力的力量。

    梅花卫凶狠残暴,任何反对圣神皇帝的人都敢杀,凶残到让李姓皇族和文武百官闻风丧胆的地步。

    之所以闻风丧胆,是因为梅花卫除了额头有落梅妆的梅花内卫之外,还有胳膊内侧烙印着梅花图案的暗卫。

    这些暗卫十分隐蔽,可以潜伏在某官员的家里做奴婢,可以装扮成酒楼老板收集情报,甚至就是某位不起眼的小官小吏,皆可上达天听,第一时间将情报送至圣神皇帝面前。

    杨璬只是世袭观国公,身上并没有官职,所以,圣神皇帝肯定对他没有兴趣。那么,只剩下梅花卫的私仇,杨璬是如何招惹到梅花卫的“青睐”呢?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长脸少年的身上。

    “李林甫,事关重大,你可要说仔细。”薛崇简叮嘱道。

    李林甫就是那位长脸少年,乳名哥奴。

    李林甫苦闷得要哭道:“我真的不知道国公何时得罪过梅花卫。”

    他常年陪伴在杨璬身边,从未见过杨璬与梅花卫有恩怨。

    -----------------------------------------

    注①掖庭,宫中旁舍。宫女下人居住的地方,由掖廷令管理。

    注②内舍人,即太子中舍人,正五品。

    注③花钿(diàn)是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等制成花形,蔽于脸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