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68章 装神弄鬼

第68章 装神弄鬼

    二月二十三日的凌晨是守真记忆深刻的下弦月夜。

    他像是石雕一样呆立院子里,一动不动,除了左袖里的流珠无声的转动。

    微微的寒风让后花园里传来的声音断断续续,听得不真切,他只能努力脑补着缺失的片段。

    “你将我赶到城郊月余,就是为了参与这场兵谏,难道你还不满足公主这个身份吗?”

    没等太平公主问出心中疑惑,驸马武攸暨沉默后问道。

    “你自以为自己痴情,念念不忘亡妻,却从未为亡妻做些什么。我身为女子,却知晓为情人报仇。高戬被二张诬陷流放岭南,客死他乡,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替他报仇。”

    “你进谏太后也是为了替他报仇?”武攸暨冷眼观红尘已久,没有陷入追逐权力的旋涡中,根本不相信她的话。

    “诛杀二张是我的目标,进谏太后只是顺水推舟。”

    “如今,你已如愿,名利双收,还想怎样?”

    “我只是借着祭奠高戬之事,想劝你放弃皇帝封给你的‘定王’爵位。”

    定王武攸暨平缓问道:“你准备推辞掉‘镇国’二字?”

    “这是我用为高戬报仇而换回来的荣耀。”太平公主岂会放弃可以参政的权力。

    听着太平公主明显不讲理的回答,定王武攸暨没有慌乱,仍是一副平缓的语气问道:“放弃‘定王’一事,是你的主意,还是皇帝的主意?”

    “是我的主意。”

    “自二月初四,皇帝改周为唐,恢复大唐旧制,便开始了密集的官员调动。十六日任命太子宾客(注①)武三思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拜相);十七日任命我这个安定郡王为司徒、定王;二十一日,安国相王李旦辞去太尉及同凤阁鸾台三品(宰相)职务。现在你来劝我放弃定王爵位,是不是已经有人在武三思那里劝他放弃司空和同中书门下三品(拜相)职务?你还觉得我会认为是你的主意吗?”

    太平公主沉默了许久道:“看来你并不是在城郊钓鱼。”

    “不,我一直在城郊钓鱼。只是,我就是水里那些被钓的‘鱼’,这么多年来,我钓上来许多上钩的鱼,也看到许多对鱼饵视而不见的鱼。对于我而言,鱼饵意味着危险,你觉得我会在意定王这个爵位吗?”

    守真听着武攸暨的言语,心中竟泛起一丝同情,武攸暨与太平公主婚后十五年,竟隐忍了十五年。

    “如此甚好,不用我再浪费口舌。你继续享受钓鱼,做外人眼中的谨慎谦退好驸马。”太平公主嘲讽中带着一丝不甘。

    她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对她承欢献媚的大臣,或是想通过她得到升迁,或是想通过她得到名气,甚至还有想要与她有鱼水之欢,唯独武攸暨像是一块石头,对她毫无感觉,甚至故意疏远冷落她。

    她不甘心,却也不想让外人看了笑话,只能与武攸暨保持着唯一的默契,在外人面前鸾凤和鸣。

    从小被二圣,特别是天后宠爱惯了,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虚荣心让她自动忽视了她包养男宠对驸马武攸暨带来的伤害。

    守真很久没有听到下文,以为两个人离开了后花园,刚要回屋,却听得有人吟诗道:“一夕楚歌四面起,伯图未就人怀邦。自古功业有再举,何不隐忍过乌江。”

    “这是武攸暨在劝慰自己,不能效仿霸王项羽!如果项羽能够隐忍下来,重回乌江,再招旧部,天下归谁仍未可知。”守真内心揣测道。

    守真在长安昊天观时期,曾与师父点评过项羽。

    当时,他曾言:“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个观点与武攸暨此时的想法不谋而合。

    守真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

    武攸暨能够隐忍十五年,可谓是与守真的隐忍十多年“倾盖如故”;而武攸暨与太平公主的婚后十五年却是“白头如新”。

    守真站立院内,看到天色微亮,天边泛起鱼肚白,下弦月变成惨白。

    估摸着后花园里的武攸暨已经回去,他也赶紧回到屋里,坐在熏炉边上,烤着几乎冻僵了的身体。

    “今夜无眠,却是如此凶险,幸亏广宗酣睡,不然的话哪里知晓武攸暨竟是伪装了十多年。”

    守真觉得自己屋外赏月算是不虚此行,无意间认清了一个隐藏的危险人物,如果不知道内情的话,没准日后就会被武攸暨的谨慎谦退假象所迷惑,而轻看了武攸暨这个人。

    兴奋之余已经睡不着觉,他便在晨曦中开始了早课,静心诵经。

    《上清大洞真经》和《登真隐诀》是他目前主修之课。

    师尊道隐天师传给他“诛却精魔、防遏鬼试之道六事,服御、吐纳、存注、烟霞之道九事,众真授诀三则”,便飘然而去,云游天下。

    年轻的守真留守长安昊天观,静极思动,不甘心背后遥控指挥众人收集证据,等待平反,他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沉冤昭雪。

    他和李过等人密谋行事,为自己造势,借助道隐天师是当今三大天师之一的名望将他自己打造成史上最年轻天师的身份。

    有一年,他和李过等人运作数月,终于打通了京兆韦氏家族的关系,在京兆韦氏家中开坛讲法。

    京兆韦氏,一个以京兆郡(注②)为郡望的韦姓士族,隋唐时期最重要的士族家族之一。

    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自南北朝以后,京兆韦氏已发展为关中郡姓首族。

    京兆杜氏代表人物是太宗时期的宰相杜如晦家族。(包括晚唐诗人杜牧)

    当时,寒冬腊月,寒风凛冽,大雪纷飞。

    守真盘膝而坐于庭院的高坛之上,白昼谈法论道,黑夜闭目养神,三天三夜没有下过高坛,纹丝不动,水米不进。

    三日后,守真气息均匀,满面红光,从怀里取出一根麻绳,唱喏道:“神鞭开道,诸神退去。”

    京兆韦氏家族的子嗣惊讶的发现,麻绳不点自燃,且绳子不停地燃烧,却就是烧不断。

    等待“诸神归位”之后,守真缓步走下高坛,被京兆韦氏奉为神人。由关中郡姓首族传出去,守真坐实了史上最年轻的天师身份。

    秘密只有他和李过知晓。

    他挂在脖间的念珠被他悄然吃掉了一半,而念珠则是用人参做成,有驱寒保暖、抗病延寿之效。

    不过,能够在高坛上面坐上三天三夜,确实是守真自身平时修炼出的深厚功夫。

    -----------------------------------------------------------

    注①太子宾客,为太子东宫属官,定员四人,正三品。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宴会则上齿。

    注②京兆郡,故两汉京兆尹辖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合称”关中三辅“或者”关中三秦“。三国初,改置京兆郡。三国至唐的行政区划名,管辖长安地区,治所在今西安市区。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将雍州升为京兆府,京兆郡从此被京兆府取代。因此,在公元713年之前,只有京兆郡,没有京兆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