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92章 高阳郡王

第92章 高阳郡王

    听安乐公主说起设局坐庄一事,高阳郡王武崇训疑惑道:“不是还没有定下来吗?”

    安乐公主嘲讽道:“也不看看长宁姐姐下嫁给了谁?杨璬可是京都最有名的好赌之人。如今,他有了长宁姐姐做靠山,赌局只会更大。”

    武崇训最不爱听依靠公主做靠山之言,但他却也不敢反驳。

    武延秀马上来了兴趣道:“坐庄肯定包赢吗?”

    凌云髻上佩戴着五彩宝石,更有一枚凤钗置于前面正中央,配上白皙的脸庞,挺翘的鼻子,让安乐公主的五官更有立体层次感。

    李裹儿卖弄道:“坐庄都不能包赢,谁还坐庄?”

    武延秀献媚道:“不如我们也坐庄。”

    “岂是那么简单?就拿万国击鞠大赛来说,想要包赢就必须拿下当场的唱筹,这么多场赛事,这么多的唱筹,有一位唱筹不听指挥反水,就会爆出大事。”武崇训反问道,同时却充满了艳羡。

    “我们不一定每一场都坐庄嘛,这么多场次,只要有一场由我们控制,我们就能豪赌一次,包赢一次。”武延秀不温不火的提议道。

    李裹儿和武崇训听后,眼睛放光,说道:“对!我们来控制!”

    “我们可以让自己人做唱筹,一个人可以多次为唱筹,绝对超过一场次是我们包赢的。”

    “延秀,我推举你去做唱筹怎么样?”

    “愿为大兄献犬马之劳,这是延秀的荣幸。”武延秀一脸笑意道。

    “好,有了延秀做内应,我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也不尽然。如果实力相差无几的两只马毬队参赛,没有太多的看头。只有实力相差悬殊,我们判定弱队胜利时,公主殿下才能赚的最多。”武延秀一针见血道。

    李裹儿媚眼如丝看了一眼身前的武延秀,发觉武延秀对金钱的渴望更合自己的心意。

    武崇训在侧方没有留意到李裹儿的举止,有些胆怯道:“这样不妥吧?实力悬殊的话,很容易被人看出破绽抓住把柄。”

    “富贵险中求,谁敢抓皇族的把柄?那是谋逆!”武延秀粉脸一寒。

    安乐公主不以为意道:“区区一场比赛而已,谁会当真,敢来质疑皇族?”

    几个人在梁王府商定细节,无形之中武延秀走上了一条与郢国公薛崇简相反之路,一个要操纵比赛,一个要公平公正。

    且说守真,为了组建马毬队,参加万国击鞠大赛,只为小金仙不要远嫁吐蕃,可谓是殚精竭虑。

    为此,魏广宗亲自上阵,成为马毬队的主力。

    不过,这一日深夜,魏广宗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崔相崔玄暐担任中书令仅有月余,便被原相王司马袁恕己取代。

    皇帝李显擢升中书侍郎袁恕己为中书令,而崔玄暐则被冷落。

    原本崔玄暐出身太子府,是皇帝李显的铁杆心腹。

    遗憾的是,崔玄暐极力反对皇帝任命郑普思为秘书监,叶静能为国子祭酒,终是惹恼了皇帝。

    郑普思以长生不老之术,深受皇帝李显宠信,门下信徒过万,时常进贡祥瑞,取悦皇帝。

    叶静能本为尚衣奉御,但与同为尚衣奉御的姜皎交恶。他以善符禁小术,被皇帝李显宠信。

    又与郑普思交好,正是因为他的引荐,皇帝李显才知晓了郑普思之名。

    两个人内外扶持,深得皇帝李显的信任。

    桓彦范时任侍中(门下省最高长官)进谏道:“陛下在刚刚即位时,曾颁下制书说:‘国家的各项行政措施与法令都将完全依照贞观时期的定制’。贞观时期,担任秘书监职务的是魏徵、虞世南和颜师古,担任国子祭酒职务的是孔颖达,这些都是一代名臣。郑普思、叶静能一介术士,怎能与他们相比?臣担心人们议论陛下官不择才,希望陛下慎重选择。”

    崔相崔玄暐亦进谏道:“如果真有能让人长生不老的神仙,那么秦始皇和汉武帝早就找到了;如果佛祖真能为人谋利造福,那么梁武帝也早就如愿以偿了。唐尧、虞舜之所以能够成为历代帝王的典范,也不过是由于他们努力修治世上各种的事情罢了。陛下对郑普思和叶静能这样的人尊宠有加,对于治理国家有什么用处!”

    皇帝李显因此罢免了崔玄暐的中书令,并且墨敕郑普思为秘书监,叶静能为国子祭酒。

    墨敕是指由皇帝亲笔书写,不经外廷盖印而直接下达的命令。

    “可见,政事堂与圣上之间有了多大的隔阂!”守真明白墨敕之意,他更加佩服几位宰相的刚正不阿。

    “圣上要启用魏元忠。”魏广宗又说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当年,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匡复大唐。

    圣神皇帝武曌派遣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伐,魏元忠监理军事。

    平定了李敬业,魏元忠因功升任司刑正(注①),又升至洛阳令。

    踩着当时的血案上位之人,李孝逸早已被人诬陷致死,只剩下魏元忠在世。

    后来,魏元忠任检校太子左庶子,他和司礼丞高戬二人又遭到了二张兄弟的诬陷。

    司礼丞高戬是太平公主的情人,被流放儋州,死在了儋州。

    魏元忠则被贬端州高要县尉(注②)。

    如今,魏元忠再次回京,已经是七十岁高龄。他绝对不会为当年的血案平反,反而成为平反血案的阻碍之人,因为他不可能否定自己得来的功勋。

    “魏元忠已经见过圣上?”

    魏广宗说道:“回京第一天便被圣上召见,被封为卫尉卿、同平章事(拜相)。”

    “从一个县尉直升为宰相!简在帝心。”

    “大兄说,我们又多了一个阻碍,多了一个对手。”

    “魏元忠慷慨论事,无所屈挠,素有忠贞之名。他跟我等不会是对手,他的对手是郑普思、叶静能之流。”守真说道。

    “大兄也曾这么说,魏元忠乃是张相一样的人物。希望他能早点对付郑普思,少了一个对手,也省的我们面对郑普思的马毬队。”

    守真奇道:“怎么,郑普思也组建了一支马毬队参赛吗?”

    “郑普思本想以道门的名义组建一支马毬队,却被道门领袖史崇玄劝退,只能以秘书省的名义参赛。”魏广宗解释道。

    “圣上如此宠信他?让他代表朝廷?”

    魏广宗笑道:“他可代表不了朝廷,朝廷已经组建了二十余支队伍。且说十六卫就组建了十六支队伍。”

    守真听后头大,只觉得自己为小金仙的努力可能要白忙一场。

    -------------------------------------

    注①司刑正,即大理正,大理寺的属官,置二员,从五品下,掌议狱、正科条,凡丞断罪不当,则以法正之。

    注②端州高要县,今广东省肇庆市。县尉,相当于县里的公安局局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