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129章 五王陨落

第129章 五王陨落

    《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

    元凶张承庆利用处士韦月向皇帝李显控告武三思和韦皇后私通。

    他本以为会在朝中掀起惊涛骇浪,甚至会变天。

    但是,他却从未考虑过一件事,“打人不打脸”。

    不管皇帝李显信不信有这么一回事,都不会在群臣面前承认有这么回事,事关皇家颜面,一个男人的颜面。

    且说,不管有没有这回事,一个成熟的政治家都会以最快的方式将揭发者杖刑打死,并且会以诬告的罪名为其定罪。

    诬告意味着从来没有这回事,才能保住李显的颜面。

    一些坚持真相真理的“耿直”大臣们,在这件事情上失去了应有的情商,却坚持走三司会审的正规流程,岂不是“不管有没有都会审问出一些流言蜚语”来吗?

    世人更加相信自己脑补意会出来的“真相”,因为如果真的三司会审处士韦月,一些所谓的案件证据该如何取证呢?

    难道要皇帝李显亲自来证明,亦或是韦皇后证明自己没有与武三思私自会面?

    不管有没有,流传到外界的“真相”只会变得更糟。

    皇帝李显经历数十年的政治波折和磨难,绝对不会将这件事的主动权交由群臣。

    当武三思指使手下门客开始诬陷五王的时候,元凶张承庆已经不重要,既然张承庆亲手点燃了导火线,身在京城的武三思拥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不会白白浪费了这次机会。

    郎州刺史敬晖、毫州刺史韦彦范、襄州刺史张柬之、郢州刺史袁恕己、均州刺史崔玄暐,五位异姓王暗中与驸马王同皎合谋废掉韦皇后。

    虽然行动期间本人并不在京城,但暗中指使家族子弟一起联手参与其中,其罪不可饶恕。

    宗楚客甚至在陈条里奏曰:五位异姓王故意做出不在场的证据,想要洗脱罪名,但暗中指定了家族子弟留守京城,煽风点火,唯恐则天大圣皇后的葬礼不乱,简直其心可诛。

    实则,这五位有着拥立之功的功臣皆因官职身在外地,根本不知晓京城发生的事情。

    与皇帝李显离心之后,五王没有了天时。

    被贬出京城之后,五王失去了地利。

    异姓王遭人嫉妒,群臣与五王少了联络,连人和都没有了。

    很快,为了平息“武三思和韦皇后私通”的流言蜚语,皇帝李显刻意闹大了一件事情来吸引世人的目光,让世人不再关注“私通”之事。

    朝廷下旨,将郎州刺史敬晖贬为崖州司马,将毫州刺史韦彦范贬为泷州司马,将襄州刺史张柬之贬为新州司马,将郢州刺史袁恕己贬为窦州司马,将均州刺史崔玄暐贬为白州司马。

    最令人关注的是,五个人一律为员外官,并长期留任。

    随后,第二道旨意下来又削夺他们的封爵,从此,再也没有了五王之称。

    此外,朝廷还将韦彦范的赐姓夺回,恢复他原来的桓姓。

    等待守真在西京长安收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武三思等人已经开启了第二轮风暴。

    这一次,树想静也静不下来了。

    此时,武三思的府上聚齐了这个时期里最坏的几位谋士和门客。

    每一为门客为了投名状费劲脑汁,只想让武三思赏识自己。

    众人经常在梁王府里讨论商议,说到兴高采烈之处,唾沫横飞。

    合谋良久之后,终于炮制出一条毒计。

    武三思让门下的“五狗”分条列出韦皇后干预朝政的行为,趁着深夜将这些“大字报”张贴在东都洛阳的天津桥上,文中还请求皇帝李显下诏废黜韦皇后,不能再出现一位武氏天后。

    皇帝李显勃然大怒,下令御史大夫李承嘉彻底追查此事。

    李承嘉是武三思的心腹亲信,本来这些大字报就有他在其中参与。

    但他以御史大夫的身份上奏曰:这些文字是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暐派其族人书写和张贴的。虽然上面所写的只是请求废黜皇后,但他们实际上是图谋叛逆,想要再次拥立之功,重新获封爵位,请陛下允许将这五个人灭族。

    皇帝李显下令司法部门将他们结案判刑。

    大理丞李朝隐上奏说:敬晖等人身在外地,还没有经过详细审讯,不能急于将他们处死。

    大理丞裴谈却上奏:对敬晖等人应当按照皇帝的制命处以斩刑,没收财产,不需要再经过审讯。

    皇帝李显考虑到曾赐给敬晖等人铁券,许诺过不对他们处以死刑,便下令对他们处以长期流刑,将敬晖流放到琼州,将桓彦范流放到瀼州(今广西上思),将张柬之流放到泷州(今广东罗定),将袁恕己流放到环州(今广西环江县),将崔玄暐流放到古州(今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

    更为恐怖的是,五人的族内子弟中凡十六岁以上的都流放到岭外。

    一场没有经过任何审讯的案件就这么结案,当事人至死也没有明白自己所犯何罪。

    其实,皇帝李显也不知道事情的全部实情,他只是被激怒,然后只想着草草结案,不要再听到任何关于韦皇后的流言蜚语。

    这场案情之中,只有武三思才是最明白之人。

    最关键也是最得意的是,武三思终于试探出了皇帝李显的命门所在,知晓了皇帝李显最在意的地方。

    皇帝李显提升御史大夫李承嘉为金紫光禄大夫,将其爵位晋升为襄武郡公,大理丞裴谈也被提拔为刑部尚书。

    而那位想要走正轨流程的大理丞李朝隐则被外放为闻喜令(山西闻喜)。

    事情如果只是到了这一步,还有挽回的余地。

    就像是守真的从叔裴伷先一样,即便被发配岭南,守真仍可以派出商会的兄弟们张太公张柬之等人保驾护航,送去金银贿赂当地官员,让张柬之等人过上较好的生活。

    守真却没有想到,一个名为崔湜的年轻人逐渐崭露头角,登上了政治权利的舞台,而这次,正是崔湜的投名状。

    崔湜本是武三思的门客,但他却脚踩两只船,暗中成为了上官婉儿的情夫。

    按说改换门庭是很正常的事情,例如说以前投靠梁王武三思的门客,在安乐公主新建了公主府之后,不少人跟随着前去了安乐公主的府上效力。

    诡异的是,崔湜不想让人知晓自己的背后还有一张底牌,那就是昔日武后身边的“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