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143章 斋食闲谈

第143章 斋食闲谈

    两个方外之人对世俗之事的羁绊而产生的痛点有了共同之处,感触颇深,相互吐槽起来,再无半点方外之人的闲情逸趣。

    清风和明月饿得哇哇直叫,连声道:“怎么还不开饭?”

    对斋食的期盼越高,心情越容易急躁,只想马上就能吃进嘴里。

    好不容易挨到了饭点,两个小道童第一时间去房内询问是否可以上饭。

    守真笑曰:“法师,我专门让他们做了一顿斋食,你且品鉴一下他们的手艺如何。”

    宝相法师自然应允。

    斋食以素食为主,甚至有的居士只会饮一瓢水也称之为斋食,有些过于极端。

    中原佛教吃素的风习是由梁武帝提倡而普遍起来的。

    蒙藏僧人虽然也信奉大乘,但是他们的地方蔬菜极少,不食肉不能生活,所以一般都吃肉。

    他们和中原佛教徒一样,对佛教“吃荤”的戒律是一样。吃荤的“荤”字,是专指大蒜、葱这些气味浓烈、富于刺激的东西,是大小乘戒律所同遮禁,南北佛教徒所共同遵守的。

    不少人把“吃荤”和“吃肉”混同起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当宝相法师看到了素火腿的时候,大为惊讶:“真是用心了,能在这里见到素火腿。”

    明月抢先说道:“不是我们做的,是专门去了无相寺化缘来的。”

    素火腿不像是斋食中的素鸡和素鸭,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徐老翁一天之内无法做出精致出奇的素火腿。

    宝相法师笑言:“这可真是太用心了。无相寺的素火腿向来闻名于各大寺院,小僧亦是耳闻,却无从品尝过。这一次,小僧有口福了。”

    无相寺在长安城的近郊。

    自从皇帝李显迁都之后,梵音寺的石秀也跟着来到了长安,然后就被师兄惠范安排进了无相寺。

    按照石秀的想法,他想去云游天下,不想待在寺院里。

    但是,师兄惠范不放心他的安危,说是让他过几年再去,在长安里传出一个高僧之名,再去云游挂单时会有官府照料。

    石秀留在无相寺,左右无事,便学了一手制作斋食的手艺。这让师兄惠范很是头疼。

    不过,石秀本人却像是找到了人生乐趣,专门跟守真说起此事,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

    那一刹那,守真很是羡慕石秀。

    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没有其他的事情烦心,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守真真的将石秀当做了自己的弟弟,不忍石秀的这份纯真变质,便常常鼓励他。

    或许,守真将石秀当做了另一个自己,如果还有另一个平行世界的话,他也想活成石秀的样子。

    想起石秀,守真不由的想起那位“神僧”惠范。

    近日,皇帝李显大封数位僧人和道士,其中就有昊天观的守真和荐福寺的宝相法师。

    不过,守真和宝相法师不约而同的婉拒了这次封赏。

    对于方外之人的婉拒,皇帝李显没有恼怒,认为方外之人不接受封赏也是常理之中。

    但接受封赏的僧人和道士皆为活跃在宫廷的身边之人,大都被授予五品以上的官衔。

    被授予五品以上官衔的共有9名僧人和2名道士,其中9名僧人还被授予郡公、县公爵号。

    道士史崇恩被授予国子监祭酒职务,成为全国最高学府的长官。

    这还不是守真最无法接受的一个官衔,最无法接受的是“神僧”惠范。

    神僧惠范,自武周时期便长期在京都权贵之门活动。

    他与张易之兄弟关系密切,与太平公主有旧,与韦皇后也来往频繁,并且深受韦皇后信重。

    自从张氏兄弟被诛杀之后,韦皇后竟将惠范列为有功人员,授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上庸县公。

    惠范从此与韦氏更加亲密,而且皇帝李显和韦皇后经常便服到惠范家中行走。

    当时,扶阳王桓彦范曾指控惠范以“妖道”干扰朝政,要求将他处死,皇帝李显不但不听,反而又将惠范加封郡公。

    有时,守真不得不佩服惠范的女人缘,这一辈子倚靠女人的背景,获得无数的资源,实乃神人。

    想起了石秀,守真言道:“我跟无相寺的一位道友相熟,他亦是性情中人,生性淡雅,与世无争,若是得空,我可引荐一下你二人相识,一定会聊到一起。”

    宝相法师合十道:“如果有缘,可与这位道友共享这道素火腿。”

    听宝相说的有趣,守真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当二人品尝起这道素火腿的时候,守真才明白宝相是真的不舍这道素火腿,就像是拿出奇珍异宝来与朋友分享一样,真的是那种“不是多年好友不会共享”的重视。

    除了素火腿之后,还有徐老翁亲自做的素鸡素鸭竹笋等斋食。

    清风和明月的筷子就没有停下来过,少有的在进餐中二人没有说话言语。

    话说,梁武帝萧衍在建康城(今南京)建都。

    梁武帝登基后,笃信佛教,舍宅为智宝寺,并拜志公和尚为师,做了不出家的佛教弟子。

    梁武帝戒杀生,吃素食,还多次召集全国各地名僧到京城议事,组织展开辨论,佛教徒要不要吃素。

    最后,多数名僧形成共识:做一名合格的僧人必须要“五戒”。

    “五戒”的头一戒就是“戒杀生”,佛教徒应该吃素。

    于是,朝廷传旨天下,僧人一律吃素。

    梁武帝身为皇帝,为僧人作表率,祭祀祖宗、祭祀天地神灵用的“五牲”,例如说,牛、羊、猪、鸡、鱼等都改用豆制品或干面替代,便有了今日的素鸡、素火腿之类的菜肴名称。

    实则,素火腿是由油豆皮和蘑菇等食材制作而成。

    蘑菇有提鲜的功效。

    守真和宝相法师用过斋食之后,聊起了梁武帝,一位做了佛门弟子的皇帝。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萧衍,小名“练儿”,练儿出自佛经,是梵语音译,全称“阿练若”或“阿兰若”,译成汉语,就是树林、寂静处、无诤地,指能远离喧噪,安心修习的禅定之所。

    他晚年佞佛,也就是信佛到了一个过分的境界。

    有一个名叫榼头师的和尚,颇为他敬重。

    某次,萧衍下敕召榼头师入宫研讨佛法,当榼头师入宫的时候,萧衍正在和人下棋,要杀死对方的棋子,便随口说道:“杀掉!”

    左右侍从将此话理解错了,以为萧衍要杀掉榼头师,便不由分说,将榼头师推出斩首。

    下完棋,萧衍下令召见榼头师,左右侍从回答说:“已奉旨将此人杀掉了。”

    萧衍听罢,后悔不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