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146章 连夜修书

第146章 连夜修书

    守真不敢怠慢此事,连忙修书两封,一封写给北庭的从叔裴伷先,一封密函写给义父李多祚。

    送往北庭的书信没有什么指望能及时赶回来回信,这一去一回就是三个月。但守真需要将前因后果都要告知从叔裴伷先,怎么说李多祚都是曾经的左羽林大将军,朝廷重臣,能够结交一位如此大员,裴伷先可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个财力。

    在裴伷先的指示传来之前,守真需要稳住李多祚。其中,另一封密函便是写给李多祚,劝他留守东都洛阳,有什么想法可以钱财等办法走韦皇后那条路,那条路特别安全,即便没有买到心仪的官职,也是对韦皇后的示好,今后的前途还是比较稳的。

    送出去两封书信之后,守真的心情难以平复,按照他自己的性子,如果他坐上高位,会以一种善终的形式退下来,就像是留侯张良那样,功成身退。

    他却无法反驳李多祚不要这么恋权。

    前车之鉴里,例如说,八十余岁高龄的张柬之,六十多岁的崔玄暐等人,为了李唐复辟鞠躬尽瘁,果真得了一个“死而后已”的结局。

    很快,他收到了李多祚的密函,但这封密函是李多祚门下的谋士代笔,里面言道,辽阳郡王李多祚,乃是三韩贵种,忠心王室,如今准备以忠报国,愿感义捐躯,只为名节清白。

    守真勃然大怒,不是因为李多祚,而是因为代笔的谋士。

    谋士是将李多祚领向死亡之路!

    这些措辞是文臣所用,哪里是一名武将的剖心之言?

    简直就是誓死檄文,就像是抬着棺材上战场,肯定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结局。

    同时,李过传来了新的情报,据盯梢密探回报,似有相王李旦的谋士和太子一党的人密会于平康坊。

    平康坊,位于万年县领地,第三街(自北向南)第五坊,东邻东市,北与崇仁坊隔春明大道相邻,南邻宣阳坊,都是“要闹坊曲”。

    如今的平康坊里住着长宁公主,另有大大小小的进奏院。进奏院即相当于如今的驻京办,例如说,平康坊北面紧邻着的崇仁坊,内有进奏院二十五个,而平康坊内就有十五个,分别为同州、华州、河中、河阳、襄州、徐州、魏州、泾原、灵武、夏州、昭义、浙西、浙东、容州等地驻京进奏院。

    平康坊和崇仁坊夹道南北,考生和各地进京人员每年少则数千,多至数万人,云集京城赴选应举,上述两坊因是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正因此,平康坊成为诸妓聚居坊曲。

    特别是平康坊北里的三曲,从北到南分别为北曲、中曲、南曲。

    其中北曲是较为低下的那种女子所居,中曲和南曲居住的都是较为高雅的青楼女子。

    令守真和李过感觉意外的是,疑似相王李旦的谋士等人密会之所居然是北曲。

    原本平康坊北里是掩护身份的好地方,许多官员在交换消息和意见的时候都会在这里,但只会去中曲或南曲,绝不会去北曲。

    守真和李过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套路。

    二人只能将重点放在“疑似”二字上,确认是否真的是相王李旦的人,亦或是相王李旦的门客也有二心,而非是相王李旦的意思。

    如果真的是相王李旦在幕后操纵这一切,那么,太子李重俊等人的政治势力将无法估量。

    无法估量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好的趋势,太子李重俊暗中与相王李旦联手,将会在对抗武三思的劣势中慢慢扳回局面。

    一种是不好的趋势,越是无法估量越容易让太子李重俊掉以轻心,信心膨胀过于自信时,太子李重俊将无法掌控手里的这股力量,容易做出过激的冲突。

    李过培养了不少的精英密探,经常卧底在各大王府和官员的府邸,却对平康坊北里无能为力,他一生习武,修炼道家功夫,向来不近女色,也从未想过如何混入平康坊北里而不会被人怀疑。

    最终还是武天姬出马。

    她扮作西域商人,装作第一次来到长安,对任何事物都很新鲜的样子。

    碰巧的是,她刚刚选定了一家北曲里较为有名的勾栏,还未挑选女子,就被官府之人堵在了里面。

    “梅花卫办事,闲杂人等走开!”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武天姬马上认出了是梅花卫将军魏婉芳的声音,却不能当面相认。

    能让梅花卫将军魏婉芳亲自出马,说明案子级别很高。

    一顿鸡飞狗跳之后,每个人都被带到了魏婉芳的面前。

    武天姬恼火,暗中打出了数次梅花卫独有的暗号手势,魏婉芳才注意到女扮男装的武天姬。

    调走了所有的手下,屋子里只剩下魏婉芳和武天姬。

    “芳姐,我是武天姬。”武天姬恢复了原本的女子嗓音。

    “天姬?你这是怎么回事?”

    “我是替其他人帮忙,找一些线索。”

    魏婉芳误以为武天姬是替郢国公薛崇简办事,心里恍然大悟:“原来太平公主也注意到相王李旦的蛛丝马迹!”

    她正是奉上官婉儿之命,前来搜查相王李旦的门人,也就是那位前来密会之人。

    身为梅花卫的最高指挥,昔日的“巾帼宰相”上官婉儿早已得到了梅花卫的密报,说是太子一党的门人常常去平康坊北里。

    平康坊里住着长宁公主和驸马杨璬,二人与太子李重俊的关系不是很融洽。

    上官婉儿下令梅花卫监视太子的同时,对其门人的行踪也关注起来,直到梅花卫监视到了相王李旦的门人也常常在平康坊北里驻足,引起了她的关注。

    对于政治极为敏感的她而言,这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不过,她听从了小情人崔湜的建议,没有将此事上报给皇帝李显和韦皇后,目前只有她和崔湜知晓此事。

    没有上报不代表不继续追踪,上官婉儿按照崔湜的意思行事,准备“捉贼捉赃,捉奸捉双”,将事情办得板上钉钉之后,再将功劳记在崔湜的头上,帮助他升职。

    魏婉芳正准备奉命行事,在平康坊北里截获双方的门客时,遇上了替人办事的武天姬。

    “他可真放心你,让你扮作郎君模样。你有什么线索?”

    听着魏婉芳的询问,武天姬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但听其意像是没有猜出自己真正的身份,便说道:“芳姐,不要为难小妹,你知道我不能说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