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170章 韦后弄权

第170章 韦后弄权

    梁王武三思被太子李重俊杀死之后,皇帝李显大怒之下用太子的首级祭奠了武三思。

    这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皇帝李显很憋屈,如果太子没有被他自己的亲信杀死,李显还能以幽禁或流放的形式保住太子的性命,让时间冲淡一切,再让太子做一个逍遥王爷。

    怎么说李重俊是庶出,那也是他自己的儿子。

    李重俊被杀,只能物尽其用,用其首级祭奠武三思,来平息武氏一族的怒火和猜疑。这就是韦皇后对皇帝李显的劝谏。

    李显知晓皇后对太子没有好感,但没有想到皇后居然如此厌恶李重俊,居然会如此对待死去的太子。

    二人争论一番之后,李显败下阵来,听从了皇后的“劝谏”,为了安抚武氏一族,为了和平盛世不有战乱纷争,他只能牺牲了太子。

    应付完了武三思的祭奠之后,他再次投入宫廷红妆队的怀抱,与这些身姿矫健的宫女们厮混起来,麻醉自己,至于朝政,不是有皇后嘛。

    皇后失去了武三思,便很难将武氏一族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如今,她将自己的韦氏一族渗透到京城里的每一个势力中,担任着大大小小的官职,皆为实权官职。

    如今,左金吾卫大将军李千里被杀,武三思的势力又死了十多位,许多空缺皆为肥缺,韦皇后正忙于安排着如何安插各种官职。

    例如说,韦昌为左骁卫大将军,韦婴为左金吾大将军,太子仆韦顗,宗正少卿韦瑅,太仆少卿韦涉,太仆少卿韦构,卫尉少卿韦淑,卫尉少卿韦濬,光禄少卿韦淮,秘书少监韦捷,左千牛中郎将韦锜,长安令韦播,郎将韦高,郎将韦嵩等。

    有些官职不能动,像是盟友上官婉儿的势力,又像是相王李旦的势力,又如说皇帝李显的亲信。

    韦皇后召见了不少的官员,来去匆匆,让她体会到了当年圣神皇帝母仪天下的滋味。

    权力巅峰!

    与当年在房州被幽禁时的窘迫难堪相比,韦皇后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那个时候,她就在想如果有了权势,一定要报复当年的生活。

    想起从前,韦后有些感怀,那个时候二人被幽禁在房陵,共同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的生活,因而两个人的感情十分深厚。

    李显每当听到武后派使者前来的消息,就惊惶失措地想要自杀。

    一旁的韦氏制止他说:“祸福并非一成不变,最多不过一死,何必这么着急呢!”

    相濡以沫的陪伴,让李显私下对韦氏发誓:“如果日后我能重见天日,一定会让你随心所欲,不加任何限制。”

    如今,李显忘情于马毬队,迷情于宫廷红妆队,果真让韦皇后随心所欲,掌控朝政。

    但如今的权势滔天也换不来亲人的离世。

    韦氏的家族在李显被废黜后,同样被武后打压至死。

    当初,正是皇帝李显想为岳父韦玄贞谋取侍中的职位,才被武后找到了借口。

    刚刚登基称帝的李显,将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且想要继续擢升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职)。

    时任宰相的裴炎立马表示不可。

    新帝李显大怒:“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

    宰相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后。

    武后以此为借口发动政变,继皇帝位才55天的李显被废为庐陵王,被贬出长安。

    事后,李显的弟弟李旦做了傀儡皇帝

    韦后的父亲韦玄贞配流放钦州而死,母亲崔氏被钦州首领宁承兄弟所杀。兄弟韦洵、韦浩、韦洞和韦泚全部死于容州。

    只有韦后的两位妹妹,及时逃窜获免。

    而如今,韦后的大妹嫁给了陆颂。

    陆颂,本姓步六孤,洛阳人,鲜卑族。李显复位后,迎娶韦皇后之妹,官至国子祭酒、右常侍,封陈国公。

    韦后的二妹嫁给李邕。

    李显复位后,李邕被册封嗣虢王,迎娶韦皇后之妹。因为李邕是李唐宗室,皇帝李显深为信任,授秘书监、检校太尉、同知内外闲厩使。

    韦后风光一时,带着整个韦氏家族风光。

    兵部尚书宗楚客以前曾是武三思的门客,后来投靠了安乐公主,在安乐公主的授意之下,他率领文武百官上表,请求加封韦后的尊号为顺天翊圣皇后。

    皇帝李显下旨应允。

    兵部尚书宗楚客借此功劳被韦皇后擢升为宰相。

    武三思死后,长安城内所有的政治势力竟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

    那些本以为天塌了一半的人,发觉武三思死后,自己竟然能够收获更多的政治势力,那些空缺出来的官职自己居然也可以有机会染指!

    没想到,没有了武三思,自己的机会反而更大!

    许多人才察觉出,长安城的天已经变成了韦皇后,纷纷投靠依附于韦皇后。

    只有镇国太平公主感觉到了危险。

    以前,有武三思在韦后和自己之间做了格挡,没有让两个女人有直接面对的机会。

    武三思死后,两个女人的政治势力逐渐有了正面接触。

    正面接触即意味着正面交锋。

    正面交锋意味着敌对。

    镇国太平公主感受到了韦皇后掌权带来的压力。

    依附于她的门客纷纷找上府来,寻求计策,让她出面争夺更多的政治资源。

    一些经历过武周时期的老臣们,仿佛感受到了相似的情景,就像是二圣亲政时武后独断专行的情景。

    “当今皇后就是下一个武后。”

    “没错,看样子,皇后想要做下一个圣神皇帝。”

    “这么说,京兆韦氏将会出现下一个武承嗣、武三思?”

    “难道李唐又要断了国本?”

    “国将不国,大唐江山又要断送在后宫手里。”

    民间的这些闲言碎语传到了相王府,也传到了镇国太平公主府,但没有引起任何波澜浪花,两座王府一如之前的平静。

    人们不知道的是,平静之下却是暗流涌动。

    原本太子殇逝已经结束,但是有人开始拿此事大做文章。

    安乐公主与刚刚擢升为宰相的宗楚客趁机陷害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诬称二人与太子李重俊同谋。

    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萧至忠,负责调查,哭谏道:“陛下富有四海,却容不下一弟一妹,而让人罗织罪名加以残害吗?相王昔为皇嗣,在则天后面前数日不食,请求将天下让于陛下,其德行天下皆知,陛下怎能怀疑于他。”

    皇帝李显只得作罢,让韦皇后罢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