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大魏:我有文武模拟器 > 第二十一章 两路开花

第二十一章 两路开花

    张凌源不急,急的应该是刀客。

    拖的越久,事情对他越有利。

    只是现在他没弄懂情况,原本他以为是一个巡逻队,没想到窥视自己的是一个刀客。

    那就有点扯了,无论他从哪个方面思考,都不应该得到这么一个结论。

    看起来刀客不愿意跟他交谈,而是......

    他居然在磨刀。

    张凌源眼里强烈的跳了跳,看了看自己的断弓,忍住过去给他一掌的想法。

    这究竟是哪出来的奇葩?

    “霍霍霍”的磨刀声不断响起,难听的能卡住别人的喉咙。

    这时候刀客走到廊桥下,借着月光,张凌源惊讶于那把刀居然还是特制的。

    刀柄修长,占了刀身的一半,柄上是一个小圆脐,刀身略弯,上面冒着丝丝冷气,反射着冷冽的寒光。

    有点像苗刀啊,张凌源搜刮自己的认知。

    但他对刀不怎么了解,只能大概知道一般的刀柄只有他的一半。

    大魏每一个武器都要上报登记入册,最近对这些管得更严,敢私改武器,这人不是莽夫就是沙口。

    最后见他涂抹了一点什么东西在刀刃上,冷气就慢慢消失,变得古朴,正常。再放到水里冲洗了一下,发出嗞嗞的声响。

    张凌源有些错愕,在某个瞬间仿佛脱离了周围环境。

    一边考虑自己是不是大难不死后有点飘了,一边惊讶于自己为什么没有离开或者做出一点行动。

    而是呆呆站在原地,看他磨刀?

    还有,巡防营的人怎么还不来?

    他看了看天,皎月当空。又低头看了看周围。

    升起了一股很不好的感觉。

    周围太暗了,就算天黑的很快,也不可能黑的这么,这么快的。

    更像是,为了迎合刀客所需要的环境。

    “你终于发现了吗?”阴影中有人问了一句。

    “咯噔!”

    张凌源下意识往河边看了一下,人不见了。

    他倒退了两步,已经褪去的危机感重新涌上。

    比上次更强烈,比想象中的更真实。

    近乎,压的他喘不过气来。

    “现在,我问,你答。”

    声音不知从何传来,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发凉的后背。

    意识模糊的张凌源无法反抗了,他做了所有,连梦幻跟现实都没有区分明白。

    “名字?”他审犯人一样。

    “张凌源,字从之。”

    “年龄?”

    “实际十七,虚岁马上十九。”

    “很好,张凌源,你在菜场跟老头聊了什么内容?”

    “没聊什么,他跟我说巡逻队应该少了一队。”

    “可信度是多少?”

    “绝对可信。”

    刀客沉默了一下,确认了自己的术没有任何问题。

    “你的箭术是谁教的?”

    “太学府请来的甲士。”

    “你《裂碑手》从哪学的?”

    张凌源:“......”他突然像卡住了,嘴唇蠕动半天,咿呀咿呀,就是有一股力量不允许他继续开口。

    “奇怪。”刀客看不到的眉毛微皱,翻看他的眼皮,精神异常,处于意识模糊状态。

    好吧,这个问题也无关紧要。

    “你来太学府有什么目的?”

    “求学,入朝为官。”

    “没有什么其他目的了吗?”

    “没有。”

    “你是什么时候发现我的?”

    “菜场有一次感应,其次是这里。”

    “你有没有心怡的姑娘?”刀客突然问了一句不搭边的话。

    心怡的姑娘?张凌源回想起前世今生。不免悲壮,曾经我暗恋过一个女孩,那时候她就是少年心中的白月光......

    可惜直到最后也没敢表白。

    ......

    他垂下脑袋。

    “没有。”

    呼!刀客呼气,如此甚好。

    他拍了拍张凌源的后脑勺,慢慢退去。

    ......

    清醒之后,张凌源看了看光影变换的周围。默默提起自己的菜篮子,若有所思。

    万幸,他没有把弓箭放到独立空间里。

    一边赶路一边思考。

    张凌源想了很多种可能,最终共同指向一个矛头。

    有人,关注到自己了,还不到一周的时间。

    早知道模拟器中自己生活坎坷,没想到坎坷到了这种程度。

    少年不禁哑然。

    实力,我需要更强的实力!

    ......

    群英会,熟悉的地方。

    人物,五席王先,王清九,十一席邓子建,七席朱有才,首席顾安,末席蒋绍文。

    互相介绍完,五人相处的很随意,性格如此。

    王先跟邓子健还是作诗,奈何王先空有一副好字,作的诗却实在不敢恭维,偏偏喜欢跟人家讨论。

    蒋绍文早有先见之明的躲开。

    朱有才练字,可他的字,呃,比王先的诗好一点。

    首席顾安是一个长者,须发飘然,仙风道骨,可惜没事总喜欢将手揣在袖子里,瞬间有点损害了高大上的形象。(我看真正高深莫测的人手都是背着的。)

    他一动不动坐在河边发呆,与王先的大大咧咧截然相反,甚至与周围环境都有些格格不入,不去打扰别人,别人也不敢来打扰先生。

    蒋绍文就苦逼了,心说原来这才是群英会的常态,行酒令只是偶然。

    他们并不像外界说的那么过的轻松自然,更像苦修者一点,如果不是真正热爱,是会觉得非常枯燥无味的。

    用现代的情况来解释,有点像一些富家子弟从小轻易得到想要的一切,于是心灵没有了寄托,不知道该信仰什么,呈现了一种很丧的状态然后聚在了一起,忘我的苦修。

    只能说现在社会开明了不少,放到魏国前朝,这种叛逆的表现,是会受人唾弃的

    没有事做了,蒋绍文也跟着发呆,反正混时间嘛,等聚会就好了。

    “喂,喂。”王先兴奋的跑过来,“俊彦兄,这里有一个争论。”

    “你说。”蒋绍文睁开眼皮。

    “适才我跟子建作诗,《火烛》,有一个字推敲不了。”

    呵呵,果然。蒋绍文心里苦笑,“你说你说。”

    虽然他没有从之兄那么有诗才,不过从小也经过诗词渲染,指导王先绰绰有余。

    “《火烛》,莹莹火烛烧,条条布履着,惶恐推门去,明月照我腰。”

    蒋绍文气笑了,“这是何诗?”

    王先解释,“火烛指权利,高位,虚荣,步履指自己的初心,读书人追逐名利,忘了初心,想重新拾起,却发现浑身只剩虚伪的月光当作衣服,俊彦兄,此抽象派的诗例,充分运用意象来传情达意。”

    呃!

    你这儿,会不会太抽象了。

    “那么,主要的争执点在哪呢?”

    “子建愚笨,说火烛势小,怎么能用烧呢?还有月光既然指代虚妄的华服,应该用压,而不是照。”

    子建白了他一眼,并不想跟他打嘴仗,因为这人逼急了会动手,而自己又打不过他。

    “俊彦兄,你觉得如何。”

    蒋绍文迟疑了一秒,无比努力的精雕细看,想找到这诗的某个优点,然后赞美一下。

    最后他放弃了,开始埋头思考人生。

    ......

    隐约,他记得张凌源提过一句话,很有意思。

    叫,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有了,蒋绍文长舒一口,眉毛舒展开来。

    “清九兄,在下认为,烛火用烧,是没问题的,星星之火,尚可燎原,这是子建太写实了,但是这照用的确实不好,虚妄的衣服,尽量用词要偏贬义一点,这一点,你比子建差了点意思。”

    两人各胜一词,暂时持平,争执自然没了。

    王先心里很高兴,他自知没有诗才,能平掉子建,已经心满意足了。

    子建对蒋绍文的评判也没没有异议,而是在思考这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里妙叹。

    “好了好了,你俩继续。”蒋绍文抚须。两人也再度坐在一边,继续吟诗。

    三人的话被首席听见,本来蒋绍文也没其他的意思。但是这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他神色一动。

    “俊彦,过来。”

    “你那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想到一件有趣的事。”

    群英会首席顾安在朝中是担任了要职的,但他心不在庙堂之上,只是朝堂需要他的身份跟地位。

    这位长者活了很久了,见识很广,一双眼睛洞若烛火,能穿透任何事情本质,本身修为也在天境,跟首辅是一个等级的。论资历,首辅见他也得躬身。

    更别说蒋绍文了。

    后者完全不敢面露烦躁,非常虔诚的摸索着过去。

    “晚辈蒋绍文,洗耳恭听。”

    其实这位老先生出席群英会活动主要是养养身,几乎不与门下英才们交谈。

    找蒋绍文前来,属实有点出人意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