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旺妇 > 第五十一章 参王(1)

第五十一章 参王(1)

    最近如月有些犹豫,她虽然备了两亩地种参,可是要不要种这么宽?她自己都动摇了,毕竟自己没有经验,麻姑婆他们也没有过经验。种参不象种普通的粮食蔬菜。

    陈老板说的那个参王,父亲是流亡汉人,母亲是宁古塔三姓之瓜佳氏。他在长白山下出生并长大,自小研究人工种植,深得人工种参之道。因长白山上的野参是官家之物,人工种参成为参民们的发家致富门路,因此渐渐形成了一个参帮。

    听说很难碰到他,可如月很希望在苗栽时得到指导,这下午就带着冯明和和珅走进紫桐药房。

    陈老板正在算帐,看到她进来,惊喜道:“如月小姐,今天舍得进来看看了?”

    “瞧陈老板说的,我们平时用的药都在你这里买,来一次不进来一次?”冯明笑道。

    陈老板放下手上的活,道:“到里面坐?”

    偏巧这时来几个人买药。他最近换了个伙计,对药材还不熟悉。

    如月忙说:“你先忙。”

    “你们等我会。我正好有话和如月小姐说。我这里很快就给他们抓好药了。”

    陈老板接过一个客人的单子,认真地查看。

    听他的意思,似乎有参王的消息了?

    他们脸上掩不住有几分激动。参王呀,人家可是这行的实践专家呀。

    等了好一阵,那几个客人的药终于抓好。陈老板脸上略带歉意道:“刚正要说话,真是不巧得很。”

    如月笑着期待地看着他,道:“生意来了,当然应该先做生意。你刚才是不是要说参王来京城了?”

    陈老板咧着嘴笑道:“你好运气呀。我也在想,你们毕竟没栽过,只怕苗栽后存活都有问题。正巧昨天我一个朋友说参王这几天要来会他。具体哪个时候到不清楚。你这几天,早上出城时,最好从我店铺绕一圈。”

    “好!”如月尽量控制住激动。上天待她真的是太好了。

    和珅看她高兴得脸儿都有点走样,心里也为她高兴,他一直也担心她没有实践经验,费一番功夫,到头来收成还不如种些马铃薯,让她难过。

    冯明欢喜道:“说好了。明早起,我这马车就从你这铺前绕着走。”他也愁这事,害怕大家花了几年的功夫来耗,最终结果不尽人意。有了参王的指导,成功的机率就要高得多。

    陈老板是个直率人,为人处世不耍心眼,把这事说了,就笑道:“那你们请回吧,我也不留你们了。”

    仨人出了药房,围到马车前,把这事告诉了沙济阿、和琳和翠花,他们乐得差点在马车上跳了起来。然后两路人马,各归其家。

    就快有机会见到参王了,晚上和爷爷散步时,如月高兴得不停地提此事。谁知爷爷得知此事,却扬扬眉道:“明日起,你把沙济真也带在身边。”

    如月一愣,瞧爷爷说的,好象这参王带着危险似的。

    “你不知道。能作人参这种买卖的大头儿,绝非寻常人。非大善即大恶。涉及大利益,即使他不是大恶之人,他周边也必多奸险人事。”冯英廉毕竟是曾经走南战北,任过多种职务,又长期跟在皇上身边的人。说这话,可见他之深沉。

    如月皱着眉点点道:“幸亏爷爷提醒我。我毕竟只有十一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这就叫沙济阿去通知沙济真,今晚就让他赶回来府里,和沙济阿住在一起,明日起,跟我们一同进出。”

    “再有。沙济真,恍眼一瞧是个坏小子,但其实本性单纯。他的江湖见识广,多个这样的人在你身边我更放心。与参王这样的人打交道,可不比平时,你只是在别院和府里往返。”冯英廉慎重道。

    如月扯着嗓门高声喊叫:“沙济阿……”

    “来了。”

    沙济阿刚更洗完毕出来。他笔直地站在老爷和小姐面前,在老爷面前,他可不敢嬉皮笑脸。

    如月不和他多说,只是吩咐:“你马上去别院,把你哥哥叫回府里。这几天跟着我们一起进出。”

    冯英廉,微笑道:“给你哥哥说。我会单独给他算一份饷银。”

    沙济阿嗅到一股不寻常的味道,立即领命道:“我这就去叫他过来。”

    待他走后,冯英廉郑重道:“我看你把沙济真收过来跟他弟弟一起作你保镖吧。别院那边,无非是些财物小事,有时被人偷点什么,也不碍大事。”

    如月不解地说:“爷爷,怎么一下这么谨慎?我一个小女孩子,能招来什么麻烦?平日我又不四处走。”

    “有备无患呀。你不象爷爷,多少会些防身的本事。”

    自宫中的谣言事件后,虽然皇上出面很快制住了谣言的流传,但暗流一但开启,凶险随时都可能来临,让沙济真也跟着如月,防的可不全是外面的人士。他年轻时管河道,让别人抓了话柄,但这么多年来他依然没有离开官场,还步步高升,就是因为他老谋深防。

    如月的灵魂虽然有三十六岁了,在这方面远远不及爷爷。他这么说了,她自然会细细捉摸这话背后隐藏的东西。爷爷可不是喜欢没事找事,或者喜欢弄大派场的人。

    “爷爷说的话,月儿自然都要听。”

    看她乖巧听话的样子,冯英廉脸上充满柔的笑容。这孩子很讨人喜欢,聪明却不骄傲,平时爷爷说点建议,她记在耳里,长在心上,放在脑里。正是:“明人不用指点,响鼓不用重捶打。”有造化的人,只需旁人略略一提,便能举一反三,明白真谛。

    次日,如月的马车从紫桐药房绕行。陈老板早候在店外,看到他们惊喜道:“如月小姐,你的运气真是太好了。参王今天中午到京城,昨晚上我和朋友约好了。今日下午未时,我们在东城我朋友家见。你们吃了午饭就来我药房里。”

    如月和冯明连忙欢喜地答应。

    来到小别院和大家说了,下午见参王的事,冯四高兴直说:“小姐真是吉人天相。种参的事,我心里也七上八下,挺把不准呢。”

    一上午很快就过去了。午饭一过,如月一干人与陈老板会面,请他上了马车,向东城他朋友家驶去。

    京城有“西居官爷,东居富商”之分,所以东城比西城更热闹。马车一进东城,沿街尽是琳琅满目的大铺,热闹的叫卖声,惹得如月不时掀起帘子往外望。

    见此情景,陈老板笑道:“如月小姐是个不爱逛街撒钱的人,所以不常来这里。你要常来这里,又会嫌这里太吵。”

    如月点头道:“你说得极是。”

    陈老板如实地说道:“原来西城也热闹。后来少了许多店铺,只因为驻的官爷和兵爷太多,历来百姓怕官兵。我东城药铺的生意比西城的好一倍多。”

    “那你怎么都在西城铺里?不在东城?”

    “那边有我夫人和孩子们。我家在东边,这来回跑路的苦活,当然得我来。”

    沙济真也坐在马车里,听他们聊天,搭话道:“陈老板。参王,可是那个沈丛凤?”

    陈老板诧异道:“小兄弟,你竟认识他,连他的名儿都知?”

    “我也是听人说的,有个参王叫沈丛凤。听说他早年不仅很会种参,而且后来垄断人参市场,很有一套法子。我们这些穷人都羡慕着他那挣大钱的本事。”沙济真露出几分市井小样,不能让人看出来他对江湖上的事知道的较多。

    陈老板笑道:“其实我和他也不是很熟,只见过两次面。我药房里卖的补参,就是从他手下过来的。”

    听他们说到正题,如月放下车帘,留心他们的谈话。心中感觉,把带沙济真在身边真是极正确的决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