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旺妇 > 第五十三章 师姐来京

第五十三章 师姐来京

    次日一早,冯明和沙济真给顾爷送了泉水鸡的菜单方子去。再回来接如月去小别院。在马车上,沙济真说道:“早上我们去顾府探到个消息。顾爷说下个月参王要把女儿接到京城来住。参王在东城有所房子,现在正在装修。”

    如月听了,笑道:“昨晚爷爷给了我一个东西送给师傅。不过师姐来京居住,还需送几样贺礼。冯明多和陈老板保持联系,好打探师姐搬来的详细时间。”

    “是。”

    冯明应着,同时快马一鞭。

    没几天,冯明打探到参王下个月初五带女儿搬到陈老板家附近的一个小宅子里。

    到四月初六时,如月等人带着不少礼物找到师傅的新家,前来贺喜,还特地带了一匹皇宫丝帛。

    参王并没通知如月,本打算过两天再带着女儿去瑞景园。他正在院子里晒褥子,见如月突然携礼而来,又意外又惊喜,忙把女儿叫出来:“杉儿,快来见过你的师妹。”

    杉儿正在屋里整理,听到父亲的叫声,跑出来,人未到,先喜欢地说道:“如月妹妹来了?早听说了你,我可盼着见你。”

    她是参王的独生女儿,今年十七岁。听她说话的声音,是个爽快甜脆的声音。接着如月等见一个着玫红对襟旗袍的女子从东厢出来,梳个高高的汉式发髻,头发上挂戴着碧珠玉钗,脸儿生得饱满红润,一对秀目顾盼生情,嘴角向上挂着无尽笑意,模样生得颇为秀丽。气质虽有几分乡野,但浑身透着质朴和贤慧。

    “如月妹妹。”她一跑过来,就先拉着如月,象认识了多年一般。“想不到我竟有这样一个绝色的小师妹,看着又高贵,又大方。”

    如月忙笑着叫她:“师姐~。我打听到你们这几天要搬来,可高兴得不得了。这是我送你的一匹丝帛。还有送给你们新家的一对青花大瓷瓶。”

    杉儿接过丝帛,用手一摸,惊叫道:“这可是罕见的丝帛呀,简直象皇宫里的东西。妹妹这礼物太贵重。”

    如月怕她不要,脸上表现得极平常的样子,道:“你莫想那么多,我送你的,你喜欢才好。”

    参王走过来看了看丝帛,正色道:“这就是贡品。杉儿可得好好放着。如月定是把家里的贵物拿了出来,你家里人可知道这事?”

    如月只得孩子气地歪着头道:“家里人知道。这是我的丝帛,我爱送谁就送谁。你们不要担心。”

    “还有瑞景园的特产。”沙济真在旁边异常高兴地说。

    狐二从屋里出来,十分欢喜地道:“如月姑娘果然有情有义。”然后带着客人去屋里放东西。

    如月拿出那个真皮钱袋,抬头望着参王,递到他面前,笑盈盈道:“师傅,这是我被补给你的师礼。不很值钱,但世面上没有。”

    参王笑呵呵地收下,看了看道:“我一块玉竟换了个罕见的东西。”

    杉儿抱着她送的丝帛,拉着如月的手兴奋道:“如月妹妹,快跟我到我屋里坐坐。”

    参王笑道:“你们去吧。”看着她们跑进西厢,他笑着继续晒褥子,女儿家在一起容易说过不停。

    冯明他们跟狐二进屋里放了东西,出来看这院子,虽不够大,但很精致,游廓花木草石俱有。

    沙济真看了遍院子,笑道:“你这么大个参王,为何现在才搬来北京?也不多找几个下人?”

    参王脸上略不自然地道:“我多数时在乡下。在北京有两处屋子,在大兴有处大点的屋子。杉儿一个人住那里不方便,而且她喜欢这里的精巧。她是个勤劳的人,不喜欢奴仆成群,所以只配了两个下人,一个丫环,一个家丁。”

    他是个好面儿的人,可他拗不过女儿,毕竟只有一个女儿。

    冯明看半天没看到他夫人,不由问道:“你夫人怎么没来?”

    参王叹息道:“夫人已经去逝。有个二房,不愿跟女儿一起来这里。我这里安排好女儿,还得回去,那边事多得很。”

    狐二在一边笑道:“大哥是想给杉儿找个好人家。你们可得托如月姑娘给介绍个好人家。”

    沙济真心中一动。他原来在东北一个朋友家就见过狐二,那次他正带着杉儿一路。只是狐二当时没注意到还是少年的沙济真。

    上次在顾府见到狐二时,就觉得有些缘份,今天再见到杉儿,他心里咚咚竟跳得心慌。

    冯明在边上看在眼里,心中暗笑:“沙济真这小子开春了。”

    沙济真热情说道:“参王。以后杉儿姑娘在北京,我们可都是她的好朋友了。待你回去后,我们请她去瑞景园住几天,省得她一个人在这还不熟悉环境,又寂寞。反正她和如月一见就要好。”

    如月和杉儿这时又出来了,听了沙济真的话,如月大声说道:“沙济真表兄说的正合我意。师姐也懂种参呢,正好请她给我们作军师。”

    从认识参王时起,如月交待过,以后沙济真兄弟俩在外面佯称是她表兄,她也早当他们是大哥哥。

    杉儿笑道:“我哪能作军师。妹妹你有什么事,我能做到,一定不遗余力。”

    参王心里一潮,如月如此喜欢杉儿。说来是自己家高攀冯府。他虽为参王,实质不过是个普通的种参农民而已。于是忙吩咐丫环小慧:“快去准备作中饭。”又对狐二大声吩咐:“你再去买点好吃的菜回来。”

    如月听了,却笑道:“师傅不要太破费,只要厨房里有新鲜菜就行了。不用师叔再去买别的菜。我们都去厨方帮忙,这么多人的饭菜,小慧一个人作不过来。”

    杉儿看她如此大方,没有半点娇气,喜道:“正好我们一人作一道自己拿手的菜。会做菜的,都来。不会作的,就在院子外晒太阳。”

    她这性格十分合如月他们这伙人的心意。

    几个年轻人,全涌进厨房闹腾。把参王和狐二扔在院里,好不感慨。

    此情此景,参王双眼一湿道:“安乐的日子多好。二弟,我如今真是累了。倘能收手,我真想只作个普通的参农,把那些乡亲们都交给你管。”

    狐二摇摇头,看看四周,小声道:“大哥。这说归说,可千万别这么做。这些年,你是为大家辛苦。可是,没了你,参帮会散。你那小弟不是成事的人,他撑不起参帮,他若当了头,只会苦了乡亲们。”

    参王一声长叹,眉头挂忧:“不能再每年打架了。再打,就要被朝庭拿进牢里了。每年打了架,还花不少银子打点官府,何苦?大家要赚点银子,多不容易的事,那些银子白花花的就那样被打化了。可形势越紧,大家倒是越打得勤了。我算是看透了。哪天朝庭下个禁止种人工参的命令,倒乐得从此清净。”

    狐二拍着他的背,劝慰道:“大哥消气。我们到屋里坐着喝会茶,省得你烦心。你看这些孩子多热情,多开心。可别破坏了他们的好心情。”

    午时,客厅里摆了一桌的菜。大家喝着如月带来的果酒,又各自报着自己做的菜名,相互捧场一番后,沙济真教杉儿敲棒棒鸡,狐二也跟着学习,满桌子人都充满喜悦。唯独参王看着这幅欢乐的画面,心中却更忧虑。他本是好美食之人,面对一桌好菜,此时食而无味,脸上只勉强挂着笑容。

    过几日,参王回乡后。如月他们把杉儿接到瑞景园,足足住了半个月。杉儿和园子里的人,没几天就全混熟了,不仅指导参地上的事,还常和麻姑婆探讨厨艺和果酿等。这以后,杉儿自然成了瑞景园的常客,和参地现场指导。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