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朝第一昏君 > 第四十二章 让人无语的抚恤制度

第四十二章 让人无语的抚恤制度

    “孤将你们召集起来,可知原因?”

    “殿下让我等学习圣人教化,为国效力。”

    “没错,学习圣人教化,君子之道,为国效命。

    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老臣老去,诸位都有登上朝堂,左右天下大势的那一天,故今后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

    有伟人曾说过,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那我等便为中华民族崛起而习武,以手中之剑,以胸中之血为国家为百姓,耕出一片可耕之地。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他本以为自己一番热血演讲,会引起热烈反响,谁知换来的是沉默,过了半晌依旧是沉默。

    气得朱厚照差点骂娘,那些文官子弟没点反应也到罢了,人家讲的是耕读继世,诗书传家,玩的是笔杆子,不讲究这一套。

    可你武将子弟是什么意思?为国死战,这不是武人应有的品德,怎么到了你们这一辈,全都是贪生怕死之徒。

    起身就要怒骂,然而想到大明朝的抚恤制度,顿时泄了气。

    大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说起来铁骨铮铮,没有哪个朝代可比。

    但限于朱元璋的出身,眼界不开阔,这死亡抚恤制度实在差的可以。

    张老三战死沙场,只得了三两抚恤金,他以为是被上官贪污克扣,这才导致只剩三两,专程命人彻查。

    后来发现,特么的抚恤金的确被贪了,但被贪的是二两,哪怕没被贪,也只有五两抚恤金,大概只相当于士兵三四个月的饷银。

    你让这些士兵怎么去为国卖命?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每个人都有妻女老小,当兵报国不惜生命,那都是口号,更多的人还是当兵吃粮,为了混那一口吃食。

    真正为国效力,可以不顾自己生死的同样不少,但人都有弱点,他们可以为国家不顾自身生死,却要顾及家人,顾及自己死后,家人该怎么办。

    区区五两抚恤金,连办个丧事都不一定够。

    而失去了家庭顶梁柱,不家破人亡就是好的,更大的可能是一家老小苦苦支撑,然后支撑不下去,只能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可以说很多愿意为国效死的人,不是怕死,而是不敢死,不能死。

    如果说为国战死后,抚恤金高高的,足够家人生活,父母,国家替你养,妻儿,国家替你照顾。

    平时受国恩惠,到了必要时刻以死报国没问题。

    国以国士待我,何惜以死报国。

    结果出了问题,国家不管,谁敢以死报国,哪怕不怕死,敢于为国家牺牲,也得考虑妻儿老小。

    他以死报国,一死百了,家人怎么办,妻儿怎么办?

    做为家中顶梁柱,他不能死,纵使苟且偷生,也得为家人留下这条性命,撑起家庭这一片天。

    以至于到了现在,没有人想为国捐躯,没人敢为国效死。

    当然这抚恤制度不是他能做主,别说他还不是皇帝,哪怕真是皇帝,都不敢轻易更改,实在是大明军户制度就是个坑。

    大明两百万士兵说起来很强大,毕竟两百万啊,后世百万雄师过大江,就已经让人热血沸腾,两百万是什么概念?

    更别提,大明最多的时候拥兵两百七十万,足以组建二十七个十万人规模的集团军。

    但导致他根本不敢轻易开口说要改革,抚恤银往上提,你提多少合适?

    别管清朝多么腐败,抚恤制度还是很完善,按规定战死士兵每人五十两抚恤银,另有十两烧埋银,足足六十两,是大明的十二倍。

    他要是敢按这个标准来,大明就得玩完。

    抚恤金高有个基础,平均一个军人有多少人供养。

    清朝的抚恤金高,那是因为军队数量不多。

    前期八旗、蒙古铁骑、绿营各种军队加起来不过五十万,最高时不过百万。

    人口最高时却达到四亿五千万。

    平均四百五十人供应一个士兵。

    这种情况下,自然有财力发放抚恤金。

    而大明的两百万士兵是由六千万人供养,这就导致比例是三十比一,平均每三十人中就有一名士兵。

    三十比一的比例,维持军饷已经足够困难,谁敢将抚恤金提上来?

    这也直接导致了明朝后期发不出饷银,实在是没办法发。

    本来三十比一的比例供养士兵已经非常困难,再有各种吸血鬼躺在大明身上吸血,各种漂没,各种贪污腐败,各种偷逃税银,哪里还有钱去养这么多士兵。

    他只能想办法先在这香山书院作出改变。

    拿定主意朱厚照说道“从今日起,全军不分尊卑,以实力论高低。”

    “殿下我等乃事……”

    “不用说,孤不管你是文官子弟、世袭军官还是军户子弟,乃至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出身,从今日起一律平等,以成绩论高低。

    你等可有意见?”

    “遵命。”

    迫于权势,一群人稀稀拉拉的回应,显然没将他这话当回事。

    你说平等就平等,他随便将身份一亮,就那些泥腿子,谁敢跟他们平起平坐。

    揍死他都没人敢反对。

    “孤会找学生教你们读书识字,练习弓骑,这三千人的大营,许给你们一百人的死亡名额。

    既是说,军成之日,孤只需看到两千九百人,剩下的生死勿论,想走可以先打断他的腿。”

    “殿下,我等乃是……”

    朱厚照一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再说:“尔等食君俸禄,为君分忧,若不能保家卫国,要你等何用?不上进则死。谷大用。”

    “奴婢在。”

    “今后你率锦衣卫在此为监军,功成之日便是封赏之时,两千九百人可少不可多,若敢逃走定斩不饶。”

    “奴婢遵命。”

    众人叫苦不迭,怎么也没想到朱厚照会下这么大狠心,要将他们弄死。

    有心反抗,但家中离此几百几千里,纵然权势滔天,也使不上力。

    至于逃跑,且不提有太监在此监军,南京城那么多军队也不是闹着玩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