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别偷我纸! > 第四十一章 二天子

第四十一章 二天子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两个皇帝很离谱。”

    这里的两个天子,不是说洛阳城皇宫大殿里商量出来两个皇帝,而是说他们商量立了一个天子后,刚刚草草地完成登基仪式,就传来一个消息:

    二皇子刘鉴,西京长安,登基称帝。

    一下子冒出来两个皇帝,杨瑞祥表示好瓜,好瓜。比东都洛阳晚两天的时间,二天子的消息就传到青州乐安郡了。

    吃着冰镇甜瓜,杨瑞祥整理着手里的情报:

    四月十四日,洛阳皇宫被攻破,岐王大赏三军,洛阳人数锐减五万口。

    十五日,皇宫前殿举行临时大朝会。

    西候将军柳,认为大殿下谦逊温和,有人君之风,当为天子。

    太常丞不同意他的话,他辩驳到,先帝生病的时候不去侍奉,先帝归葬的时候不来哭泣,没有不比这样更胆小的,没有不比这样更不孝顺的,难道这样的人可以立为天子吗?

    丞相称赞他说:“善。”

    于是在丞相率领的百官,和岐王为首的众军将领的支持下,三皇子继位称帝,纪年:虞帝一百三十二年。

    虞朝皇帝没有设立年号,纪年方法和汉朝汉武帝创立年号之前一样,自开国皇帝称帝,纪年虞帝元年开始,之后历代皇帝延续这种纪年方法。

    【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这话说的真不错】

    杨瑞祥细细地品味着这件事,立三皇子为帝,是各方势力交手后达成的一种微妙的平衡。

    柳氏和西将军府想桃子吃,立大皇子当然是他们最希望的结果,从普通皇亲国戚,一下子成为最牛外戚。但是现在的局势下,不可能让一家独大,不然其他势力会联合起来干掉他。

    岐王没有采取最激烈的手段,而是立三皇子做个傀儡皇帝,自己在后面渐渐掌控朝堂,最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然,如果有可能,未来如果有机会,他还是会冒险试一试能不能亲自称帝。

    丞相府暂时不需要一个有着足够实力的皇帝,三皇子年幼、母族也弱,正是最好的选项。只要在之后掌控一定数量的军权,丞相的相权就可以达到顶峰。

    东将军府能保持现在的地位是基本诉求,一个不强势的皇帝,正好给了他们施行宋怀义的中策的时间,联结百官,广施恩义,打造永不衰落的家族。

    至于因战乱而空缺出来的权利蛋糕,自然被四个得利集团瓜分了。

    由于北军损失较重,新编京师南军,以岐王心腹张武为卫将军(主将),以东将军府出身的宋昌为郎中令(副将)接管洛阳城防。

    北军和剩下的御林军由丞相府和西将军府选派空缺官职,掌管皇城城防。

    原执金吾战死,丞相府举荐的人选被否决了,各方僵持不下,最后选了南将军府出身,一个没什么战绩的老将出来打酱油。

    就在大家表面一团和气地分割利益的时候,突然刘鉴长安称帝的消息传来,众人大吃一惊。

    尽管刘鉴逃跑的事大家都已经了然,众人都计划好了:

    猜测他会蜗居在某个地方积蓄实力,谋求东山再起,到时候中央朝廷也早已稳定下来,整合大军,发兵剿灭就行了。

    可是现在,刘鉴直接称帝,百官直呼好家伙。另立一个朝廷,这是所有人都不能容忍的,如果不能快速的剿灭它,时间一长,指不定会冒出来正统之争。

    众人心里一震,坏了,我们成替身了。

    平叛,必须得平叛!

    谁去?你去!我不去!谁爱去谁去……

    又是一阵互相扯皮。

    好不容易在京城分蛋糕了,现在屁股还没坐热,谁敢挪窝。信不信你这边刚一离京,那边就把你以后睡哪儿,都给你安排好了。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给我玩什么聊斋。众百官心照不宣,没人主动请缨,因为谁离开,谁就守不住到手的利益,平叛平完了,还能不能会洛阳都说不准。

    各方又是一阵僵持不下。于是大家的目光又投向一个打酱油的人物。

    这个人物,要身份有身份,让他带兵平叛,够资格。要地位有地位,能够号令各地征召的援军。他还不是任何一个势力的领头人,离开一段时间,也没什么利益损失。

    他就是,北将军府的主人,四大将军年龄最大,势力最小,不会搞政治斗争,只会莽,没什么战功,仅仅凭借对先帝的绝对忠心而晋升北侯将军的,郭开。

    四大将军府刚刚建立的时候,由于年龄最大,很长一段时间,郭开,被称为帝国四大名将之首、一代战神、叛徒的剿灭者、守护帝国的坚壁。

    主帅选定了,然后就是配备指挥体系,以及军队。

    岐王主动提供五千精兵,精不精不清楚,反正数量一定够五千。京城其他势力也凑吧凑吧,拉出来一万五千人,精不精锐不知道,但是一定能吃一万五千人的饭。

    在加上丞相府和将军府的征召文书,预计能从各郡国拉来五、六万联军。

    对于大虞地方文武来说,两个皇帝都是新皇帝,听谁的不清楚,但是丞相府和将军府都是老丞相府、老将军府,它们的命令还是要听到的。

    尤其是没什么野心,被中央制的服服帖帖的赵王,不仅派来五千精兵,还提供了万人份的粮草。

    赵王和北候将军曾有过合作,对于对方的人品是十分新任的。赵王表示:赵国的士兵交给郭开将军,我很放心。

    就在百官据理力争,条理清晰地安排出兵事宜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岐王提议,调原丞相府贼曹杨瑞祥,为行军军师,辅佐郭开,统筹作战谋略。

    原来,在大虞是有军师制度的,军师不常设,只在战时,根据当权者的需要而设置。

    一旦设置,军师在作战谋略方面,有很大的话语权,可以驳斥主将不合理的作战计划。甚至军师比较强势的话,主将的作战计划都要服从军师的作战计划。

    对于这个提议,他解释道:

    “杨瑞祥曾在去年应对胡人的时候,打出了前所未有的战绩,之前剿灭邙山贼匪的时候,用兵颇有方略,加以锻炼,未来定是一员大将!”

    丞相大人思索一会儿后表示同意。东将军府也表示很赞。

    就这么一个小插曲,远在千里之外的杨瑞祥,就神奇的当上了行军军师,成为战神郭开的副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