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太一仙道 > 第13章 道长才情

第13章 道长才情

    说话间,汽车已驶入山门。一行人下车后,随王一清站在山岔道上望气。

    王一清拿着紫薇罗庚,将天池(指南针)齐稳,又把天心十道(红十字线)对准位置。然后,他顺着坤巽艮乾兑坎离震八个方位眺望:

    太乙宫背山起楼,依山抱水,飞檐缭绕。

    玄武太白,巍峨深沉;

    朱雀龙溪,喷珠吐玉;

    青龙圭峰,峰峦高峻;

    白虎南华,山崩石耸;

    胸前天池,碧波如翠。

    灵山道观,似蓬莱幻景;

    福地真堂,如瀛岛仙宫。

    再走到近前,但见:

    明堂宽敞,阳光普照。

    杂树参差,野花齐芳。

    柳间偶栖白鹭,梧桐欲引凤凰;

    松柏还歇丹鹤,银杏又伴竹簧。

    果然是:太乙真人洞,神仙修行府。

    王一清不由得借刘基的诗赞美道:

    “天心十道还准识,后靠前亲夹耳山。

    四面有情来照穴,定如有贵拜龙颜。

    不愧是终南山腹地的上佳风水,名不虚传!”

    黄强在一旁笑道:“咱们一个月跑遍了全国的各大道观,您说哪家的风水不属上佳?”

    “此言倒也不虚,自古宝地归僧道。”王一清点点头。

    “世上好话说尽,人间名山占全。”黄强补充道,并侧目瞅了一眼元玄子。

    元玄子面容恬淡,似听非听,一任慢步前行到太乙观。

    太乙观座北朝南,碧瓦朱甍,五脊六兽,飞鸾走凤。

    门上嵌着一块天然蓝田石玉,是截取魏碑钟繇的行书,上刻三个大字:太乙观。字体宏魄雄强,气象浑穆,峻厚奇逸,润达天成。

    宫门两侧悬挂着一副楹联:

    道可道非常道道中有道悟真修真得真乃立天心继太上性命绝学

    德上德无下德德外无德长之丰之普之常法自然使生民超凡入圣

    抬腿迈步,又见一门,亦挂对联:

    形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

    此是前院,院门为大理石砌砖三券拱门,代表三界。

    跨进拱门,便意味着跳出三界,进入神仙洞府。

    山门石壁上雕刻着仙鹤、白云、兰草等图案,中间有一座接风桥,是为纪念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而建。

    过桥后两边有钟鼓楼,中间玉皇殿,奉祠玉皇大帝。

    再向后走,便是中院,青砖院门,里面为两层阁楼。上层奉三清,下层供四御。两厢有药王殿和七真殿。

    后院为三层木制阁楼,两侧贯通。

    东侧藏经楼收有明版《道藏》,共计5065卷,为道教经典总集。西侧有八仙殿、文昌殿等。中间最高层是观星楼和赏月台。

    第二层是真武殿,太乙观所奉主神设在第一层,为玉皇太乙天帝。

    只见太乙天尊骑九头狮子,左手执甘露瓶,右手执宝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四人进入太乙大殿,王一清和黄强拈香注炉,礼拜三匝。

    出得大殿,又向院角去。有真人塔,道行碑等,一一看过。转过回廊,跨过月亮门,便见一个清幽雅静的集园。

    集园由三个庭院连接而成,游廊曲径,树郁花繁,青竹翠柏,天然池塘。

    院门一幅楹联:

    嫩芽鲜枝神仙府,琼花瑶草道人家。

    东有妙观居、虚云馆,西设鹤友亭、邀仙阁。花园中心为劝戒台和讲经坛。劝戒台为道教全真道传授“三大戒律”(初真戒、中极戒和天仙戒)之所。讲经坛为全真道律师向受戒弟子讲经说法之地。

    一行人穿堂入阁,出楼进殿,但见层楼叠榭,桂阁兰宫,金铺银曲,玉阶彤庭。

    王一清和黄强也算是宗教界的知名人物,见多识广,但此刻还是感到满眼云锦,目不暇接。

    “太乙观规模不小啊,快赶上白云观了。”黄强感慨道。

    “望其项背,不过小有雅趣罢了。”元玄子谦虚道。

    王一清叹口气,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有一天,我在北京干不下去了,到你太乙观来养老怎么样?”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刚上任就谈‘干不下去’,还把‘后事’安排到太乙宫里,这不是明显的飞炮将军,隔空发威吗?

    燕玄龙听到此处,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气,他侧目而视师父,却见元玄子守持内定,安祥温淳,似乎毫不为这个难题所动。

    燕玄龙暗忖:师父啊,师父,你难道听不出吗?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你若同意他到太乙观养老,就等于说默认他在北京混不下去;你若不同意,又等于将他拒于太乙观大门之外,你该如何回答呢?

    三人均急切等待元玄子妙语回应,哪知他竟一言不发,只是面带微笑,脸平如静,似乎这已然就是答案。

    王一清不得不暗挑大拇指,心中佩服,元玄子确实参透了道家精髓。

    不留痕迹者乃贼天之道。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太公望曰:五贼者,其一贼命,其次贼物,其三贼时,其四贼功,其五贼神。

    鬼谷子曰:天之五贼,莫若贼神!

    李筌曰:昔者黄帝得贼命之机,修成道体而登仙;殷周得贼神之验,以少胜多;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范蠡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强楚。

    如此看来,元玄子实乃高道真人!

    与此同时,大弟子燕玄龙亦在感慨,原来师父是在行不言之教,告诉他希言自然是言的最高境界!

    只有黄强认为元玄子是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他心想,看来你也有回答不出来问题啊,不过是个普通的老道士罢了。

    话说一行人各有所思,走遍了太乙观的角角落落,正感到眼胀腿乏,有些困顿。

    元玄子的大弟子燕玄龙在前方引路,向院内一拐,他高挑起门帘,一行人便进到了贵宾室。

    只见迎面一幅丈六泼墨山水,山以石为骨,石以苔为眼。

    山势巍峨耸云霄,花香清幽蝴蝶绕。烟霞如蒸笼山润,点苔似醒助石骄。

    又有松柏长青,薜萝吐绿,高士扶杖,碧水蓑衣。

    时见白雾出远岫,窈窕仙体将路迷。

    整幅画面,笔法纵横,妙理神化,简俊莹洁,含滋蕴彩,疏豁虚明,生气蔼然。

    画旁对联:闲居太乙少世情,神游姑射多逍遥。

    落款为元玄子。

    左上角题王维《终南山》五律一首: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一清走近细看之后,不由得有些变色道:

    “道长之画,华融浑厚,秀润天成。展观之余,自有静穆之气,扑人眉宇,令睹者矜平躁释,意气全消,绝无一分俗韵。”

    元玄子淡然一笑,道:“过誉过誊,闲暇涂鸦罢了”。

    黄强虽看不出子午卯酉,却也知道绝非凡俗手笔!

    相比之下,自己粗陋无才,胸无点墨,真是矮人三分!

    不禁妒从心起,酸不溜溜地说:

    “元道长的画这么好,平时没少费功夫吧?或者,是有什么口诀?说出来让我们也沾点仙气。”

    元玄子知道他这种人就是恨人有,讥人无的典型小人,便微笑道:

    “那可不能告诉你,说不定将来太乙观保不住了,我还可以卖画为生。”

    “元玄子道务繁忙,居然还有这等雅兴?难得难得。更难得的是画品很有味道,如清风拂面啊。”王一清口吻里略带讽刺。

    “诗品书品画品,不外人品;文气才气灵气,莫非骨气。出家人别的没有,戒律还是有的。”元玄子微然笑道,实际上,出家人与在家人的区别不在身外的标签,只在身心是否戒律森严。

    俩人又向两厢望去。

    东侧是《老子出关》,西侧是《庄周梦蝶》。

    “笔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用高古游丝描法,紧劲联绵,循环起忽,格调飘逸,似春蚕吐丝。”

    王一清对着那两幅四尺对开斗方,左看右看,留恋不舍,赞不绝口。

    “元道长想必是得了画界高人的指点吧?”王一清想了解元玄子究竟是不是经过专业训练。

    “自然为师,随手拈得,不足挂齿!”元玄子直言道。

    两人都认为元玄子在自吹自擂,其实他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

    环顾厅内,一溜儿明式黄花梨的硬木家具,柜、橱、桌、椅、几、案皆用桐漆擦蜡。

    造型朴质,装饰洗练,与三幅字画相映成辉,显得格外清新素雅,古秀空灵。

    四人按主次落座,有小道士进来献茶。

    “今日方知‘十清不抵一明’,明式家具果然大气。”王一清手抚着自然纹理的圈椅,啧啧不已。

    “这是什么茶?味道似乎很独特。”黄强抿了一口。

    “这是午子仙毫,产于终南山海拔一千米处,始于秦汉,兴于盛唐。鲜叶于清明前至谷雨后十天采摘,这是今早刚采.的。一芽两叶,富含锌硒,绝无污染。有诗云:午子云雾茶,龙泉洞中水。仙境凤栖亭,品茗清明人。”燕玄龙在一旁解释道。

    王一清遂端茶、闻香、观色、品茗,回味良久。

    他说:“一盏清净山林叶,舒展万千倦烦心。”

    说着,便啜了一小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