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星河反抗军 > 第七章 顺风车计划

第七章 顺风车计划

    张军从小就对浩瀚的星空充满了幻想,6岁那年夏天,刚准备上小学的他在父亲的陪同下,用租来的天文望远镜观看到了一场千年难遇的天文奇观。

    张军至今仍清楚记得当时天文望远镜中的每一个细节。碎裂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如同一串项链一般撞向木星,尽管撞击面位于木星背面,但当木星自转过来时,它表面的蘑菇云却无时无刻不彰显着宇宙的威能。

    自那以后,张军定下了人生的目标,他一步一脚印,从天文爱好者,到天文系的学生,再到天文站观测员,一直到反抗军第一天文学家。

    这次昏迷苏醒后,张军发现自己天文观测和计算的能力突然提升了整整一个档次,就在会议前不久,他观测到了一次隐秘的天体碰撞。

    “诸位,虽然实行难度极大,但我这里还有一个冒险的计划。”时年43岁的张军用沙哑的语调说道。

    杜辉本来对讨论的结果有些气馁,听见张军的话,他顿时来了精神。宇宙觉醒者这事还属于仅有少数人知道的机密,但利比安、爱丽丝和杰弗森等人觉醒后的表现确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张军经历过昏迷事件,应该也是宇宙觉醒者,他的计划不容忽视。

    张军见杜辉对自己点点头,便接着说道:“诸位,采矿和太阳能,我这里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但是这个计划的风险相当大,具体数据我先发给大家。”

    “贝尔纳迪内利-伯恩斯坦彗星,编号为C/2014UN271,2014年在智力脱落落山美洲际天文台的暗能量巡天研究项目中被发现,它是人类已知最大的彗星,彗核直径在130公里以上,体积可达哈雷彗星的两千倍。贝-伯彗星于去年1月抵达近日点,它的近日点本位于土星轨道外,但由于土星的引力影响,它的轨道发生了不小的扰动。”

    说到这里,张军利用会议室的中央计算机展示了一张轨迹图片:“如图所示,这是变动前后贝-伯彗星的轨道。这样的偏转本不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顶多将贝-伯彗星的近日点拉到土星与木星轨道之间,但就在三小时前,我观察到了一次隐秘的撞击。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在黄道面之外与贝-伯彗星发生了擦碰。两者的相对速度不大,贝-伯彗星奇迹般得并未因此解体,反倒是和该小行星融合后大幅度改变了轨道,向着太阳系内侧而来。”

    张军打开了一个合成的小视频:“贝-伯彗星在碰撞后还会受到木星引力弹弓效应的加速,它将会在1年多以后抵达与地球最近的位置,离地球仅0.029个天文单位,也就是不到440万公里,大约为地月距离的12倍左右,比1983年创造记录的艾拉斯-荒贵-阿尔科特彗星更近!”

    张军一边说一边站了起来:“届时如果我们准备充分的话,应该可以前往登陆贝-伯彗星,它会在掠过近地点4个月后抵达新的近日点,也就是金星轨道内侧距水星轨道远日点约四分之一处。”

    会议室里的众人纷纷议论了起来,张军继续介绍道:“我根据光谱做了粗略的推断,贝-伯彗星的密度较小,它的成分以冰、甲烷、石块和轻金属元素为主,不过它的彗核很大,彗核深处可能会如同卫星一般存在少量放射性矿物。另外,撞击贝-伯彗星的小行星密度较大,按它的密度来说,该小行星极有可能是少见的岩石-金属混合材质小行星。”

    “贝-伯彗星虽然远不如月球大,但成分齐全,我们可以在它的彗核上找到我们想要的放射性矿物和冰矿,也可以补充金属矿物完成诺亚号飞船的维修。更重要的是,变轨后的贝-伯彗星还会前往近日轨道,有它在,太阳风对诺亚号的影响可以减小到十分之一以下,这就完全可以承受了。我们如果做足准备,在贝-伯彗星上铺满太阳能电板,获取的太阳能将远超冒着巨大风险前往水星轨道。”

    众人的议论声更嘈杂了,这么一听,张军的方案简直堪称完美,虽然选它就意味着永远离开地球和月球,不过人都活不下去了,故土情结也只能靠边。况且西格玛的存在也让地月系成了太阳系中最危险的行星系,及早离开是非之地才是上上之选。

    张军轻轻咳嗽了一声:“我这个方案有个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风险不小。贝-伯彗星在天王星轨道时的飞行速度大约是35000千米每小时,也就是将近10千米每秒,随着它离太阳越来越近,按照椭圆轨道线速度公式,它的速度能提高好几倍。靠近地球轨道时它的速度可以超过40千米每秒,而地球公转速度约为30千米每秒,两者的相对速度约为13千米每秒(运动方向有夹角),是诺亚号现在绕月飞行速度的七倍以上!以诺亚号的设备,我们要登陆贝-伯彗星,还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13千米每秒,这个超过第二宇宙速度的数字狠狠地敲在了会议室众人的心头。诺亚号想要登陆贝-伯彗星,两者的相对速度绝不能差太多。贝-伯彗星本身的逃逸速度只有40-50米每秒,一辆高铁都能直接从它身上开到宇宙中去。如果不能同步速度的话,诺亚号在登陆时就会被贝-伯彗星甩下来,到时候地球月球也公转走了追不上了,四周一片空旷,人类会陷入比现在更绝望的境地。

    杜辉看向张军的眼睛:“以你的计算,诺亚号成功登陆贝-伯彗星的概率能有多高?”

    张军看着计算机中的数据思索了片刻道:“实话实说,连两成的概率都未必有,不过我们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充分准备,还来得及给诺亚号的设备升级换代。只要诺亚号的主引擎效能提升百分之四十,登陆贝-伯彗星的成功率就能达到六成以上!”

    原地等死是不可能的,但不到两成的登陆成功率却也是杜辉等诺亚号高层完全无法接受的,若是要在一年内提升诺亚号主引擎40%的性能,这件事难度又极高。诺亚号想要实现张军的计划,真可谓是困难重重。

    不论如何,这已经是人类唯一的选择了,在登月计划和太阳能计划都被推翻的情况下,诺亚号其实已经山穷水尽了。

    杜辉摸着下巴问道:“贝-伯彗星的稳定性如何?有没有可能在靠近太阳后被引力潮汐解体?”

    “贝-伯彗星的彗核很稳定,小行星的撞击都没能让它碎裂,至少本次掠日的过程应该不至于解体。”张军尽职地回答。

    杜辉点点头:“诸位,我们别无选择,就按这个决策来吧。张教授的方法已经是最合理的了,登月和太阳能计划的风险我们更加无法承受。接下来的一年内,大家必须齐心协力完成诺亚号主引擎的升级。”

    “从现在开始,诺亚号着手准备登陆贝-伯彗星的计划,宣传部注意引导民意风向,本次计划内容向全民公开,计划代号,顺风车。”

    “杜舰长,没必要把能源紧缺和顺风车计划公布开来吧?这样会导致民心不稳的。”保守派核心领导雷涛皱了皱眉头。

    杜辉摆摆手:“诺亚号上的民众基本都是高素质人才,就算我们不公开情报,人们也能自行推导得出能源不足的现状。与其让大家猜来猜去,不如直接公开情报,还能连带着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

    “诸位,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唤起民众的激情,请大家打起精神来。我们是反抗军,共抗命运!”

    “至死不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