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星河反抗军 > 第四十三章 爆破小队出发

第四十三章 爆破小队出发

    一周后,诺亚号发射中心。

    小行星爆破计划的钚弹尚在制备中,但它前期的掘进工程已经可以先开始了,而今天就是电机工程组和军方接头出发的日子。

    爆破手薇妮下士百无聊赖地整理着手中的测量工具,单论爆破这一方面,整个诺亚号军方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

    “薇妮下士,你来的好早啊。”

    “慢死啦。”薇妮抱怨着转过头,陈铁生带着3名电机工程组的组员扛着几大箱子器械匆忙赶来。这只是工程器械的一小部分,最重要的那几个中大型器械已经转送到飞行器中了。

    “喂,呆子,电机工程组是你负责吗?”薇妮打量了陈铁生一眼。

    电机工程组的其余组员们闻言不由得纷纷皱眉,军方的人,可真是粗暴。

    好在陈铁生和薇妮在救援铀矿基地时共事过,他知道薇妮一向如此,倒也不以为意:“是我负责,其他亚觉醒者都有各自的工作。薇妮下士,军方是你来接头吗?”

    “嗯没错,除了我和你们,还有一名维修组成员也会一同前往。”

    陈铁生帮组员们把箱子装上了飞行器:“上了飞行器我们再最后清点一下器械,这趟出发以后我们就不能补充物资了。”

    这台名为白鹿号的中型穿梭艇是超算中心三个月前完工的新产品,它利用最新的粒子喷射引擎作为动力,穿梭艇长约30米,宽15米,高度也超过10米,大小和小型的航天飞机相当。它的能源储备足以支持一行6人生存半个月以上。

    眼下诺亚号的工业尚未完全铺开,白鹿号这样的先进穿梭艇,这一年多以来也就只生产了这么一台。

    小行星19543,本次小行星爆破的目标,这颗主带小行星现在与贝-伯彗星的直线距离在5亿公里左右,白鹿号需要全速航行五天才能抵达目标,陈铁生等人的工作时间其实相当紧凑。

    可别觉得白鹿号速度太慢,综合算下来,它的平均速度接近光速的0.04%,这是地球时代的人们想都不敢想的。

    不一会儿,维修组的成员也背着一个硕大的包裹来了:“维修组苏北杰,抱歉我来晚了。”

    碰巧,这个男人薇妮也认得,以前她和姐姐薇拉一起吃饭时,经常看到王凯身边带着这哥们。毕竟诺亚号就这么点人,大家多少也见过几面。

    闲话也不多说,6人再次清点物资无误后就上了白鹿号。这次行动的终极目标是挖掘爆破坑道,组长的位置落在了电机工程组的陈铁生头上,薇妮担任副组长。这个安排所有人都没有异议。

    白鹿号的联络器目前尚且和诺亚号接通着,杜辉的声音在广播中响起:“各工作人员请就位,白鹿号将在10分钟后发射。”

    “舰长命令,白鹿号发射倒计时10分钟。”

    薇妮看了看眼前操纵屏幕上不断跳动着的倒计时,然后扭头对陈铁生说:“喂,呆子,我们要离开诺亚号了,这一路可并没有想的那么安全,你这个当组长的不说点什么提升一下士气吗?”

    陈铁生挠了挠头:“放心,左右也就半个月罢了,我们很快会回来的。”

    “喂喂喂,能不能不要立这种奇怪的flag啊……”

    一旁维修组的苏北杰看着这一幕,突然想起了一年多前王凯应征孤狼驾驶员的场景。王凯那家伙,走的时候都不带说一声。哎,希望我们的这次任务没有差错,苏北杰这么想道。

    “发射倒计时10秒!10,9,8……1,发射!”

    在诺亚号弹射发射器的帮助下,白鹿号的初速度达到了近百米每秒。贝-伯彗星的重力很低,这个速度直接帮助白鹿号挣脱了它的引力。

    升空的白鹿号启动了引擎,它拖着淡蓝的尾焰猛地加速起来,向着小行星带飞去。

    寂静的宇宙空空荡荡,等待陈铁生等人的,是长达半个月与世隔绝的小行星掘进作业。

    杜辉当然不可能持续关注这件事,他观看完白鹿号发射的影像便离开了舰长室,就在几分钟前,一条新的报告吸引了他的注意。

    **********

    随着一阵电子音,舱室大门缓缓打开,一身防辐射装束的杜辉走了进来。

    “杜舰长,你来啦,刚才我发过来的报告你看到了吧?”

    杜辉点点头:“我粗略地浏览了一遍,还真是难得,利比安你居然会邀请我来看看。”

    化学博士利比安,诺亚号出了名的死宅。这位反抗军化工专家在地球上就是这么一副阿宅的性子,几天几夜不出门算是家常便饭。

    诺亚号超算中心刚成立的时候,其他学者型的宇宙觉醒者大多选择了加入,唯有利比安还守着他那个和他一样没啥存在感的化学工坊。

    不熟悉利比安的人都以为他有社交恐惧症。只有石田一郎等少数科学家才知道,利比安只是喜欢一个人躲起来静静地思考而已,他觉醒之后做出的成就,丝毫不比其他宇宙觉醒者小。

    利比安已经一年多没拿出新成果来了,杜辉看他的样子,恐怕是憋出了一个什么大家伙。

    利比安带杜辉来到了化学工坊的中心计算机前:“杜舰长,这一年以来我对贝-伯彗星微生物的金属防辐射蛋白进行了持续的研究。”

    利比安拿起一块金属板:“我发现,只要将其中的部分含氮基团,用准金属元素如锗或者锑替换掉,它的硬度、韧性和熔点等各项指标都会直线上升。”

    杜辉略带疑惑地看了看这块金属板,好吧他完全看不出这和一般的铁板有什么不同:“我记得石田一郎教授和我说起过关于贝-伯彗星微生物含金属蛋白的应用前景。”

    利比安把金属板放在乙炔瓶前加热:“石田教授平时的任务太多了,他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之后就把后续的工作交给了我。现在二次改良过的新型材料已经可以小规模生产了,这种材料的性能可以说是碾压传统材料。”

    乙炔燃烧的温度在3200℃以上,但利比安烧了许久,新型材料都没有产生任何变化。他放下板材,对杜辉说道:“诺亚号的部分关键组件可以分批次用新型材料换下来,时代在进步,我们也要把知识和产能用到生活中去才是。”

    杜辉的确难以拒绝这样的提议,他不由在心中向亚伦格林和杰弗森道了个歉,看来维修组和电机工程组又有得忙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