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钓鱼佬的悠闲生活 > 第三章 周海的乡间

第三章 周海的乡间

    这里是蜀地东南地区,多是崇山峻岭,托这些年退耕还林的福,到处都是一片青山绿水,虽然这几年山上的土地都已经没人种了,但是种植在这些土地上的一些树木还是能够换来不少的钱财,只是这才十来年的时间,很多的树木还没有长成。

    而且相对来说,因为有着土地的存在,周海上一辈的中年人很多都在这一亩三分地里面打拼,虽然一年到头都在劳作,但是家里面也没有啥余粮,前十五年村里面的房子也几乎都是土墙房。而这几年变化非常的快,老一辈,年轻一辈的几乎都出去打工了,家也很多都安在了城里面,过上了城里面的‘好日子’,而村上的房子有一半都已经垮掉,只剩下残垣断壁。

    周海路过村子继续往前一点就到居住的地方了,这里名叫大田湾,是周围几个村的共有的农田,不过在零九年大洪水的时候被冲击成了一片碎石乱滩,在前几年村委会将这些田地里面堆积的砂石清理之后,空闲的老人们又给当成了菜地在种,因为长田湾对面就是乡街道,离得非常近。

    周海在大田靠近山坡的边上修建了小瓦房,经常路过村上看着这那些断壁残垣在想,幸好自己的老房子还没垮掉,大伯也一直在帮着维修村上的三间老房子。

    自己的爸妈也是像多数人家一般常年不在家里面,只剩下大伯在家里面照顾爷爷奶奶,大伯是一个很难接受新事物的人,早年也是出去尝试过打工什么的,但是都适应不了,最后只能回到老家做了泥瓦工,也是这两年外出的人听说老家的宅基地政策改变,想着老家的房子不能垮掉,不管怎么样也要把房子修一下,这几年光是修这些房子,大伯那是东奔西跑,才买下了周海骑着的二手嘉陵。

    至于周海为什么回到老家,而不是像其他人一般在大城市里面上班,这又是另外的说法了。

    回到了大田边上的小瓦房。打开锁,入眼的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工具,顺手将渔具放到了左边的卧室,而卧室里面就只有一张床和两个大衣柜,以及床边的电风扇,还有床头边上的一台电脑。内部没有装修,还全是毛坯。房顶也是彩钢瓦做的,下雨天滴答滴答的声响那是让周海回味无穷。

    瓦房后面是山坡,前面就是长田湾的田地,而这些原来的水田都被周海承包了下来,修建成了鱼塘,整个的鱼塘随着原来的地势分成了由高到低的三大块,呈台阶式,由近及远每一个台阶都是用水泥加高强度的塑料网浇筑出来的,深入地下两米,三个鱼塘连着前后宽六十米,左右长一公里左后,全部的水面加起来得有一百多亩,几乎被平均的分配成三大块,中间有一条泥土堆成路从瓦房一直连接到对面的河边,鱼塘也是再次分成了两半,正好将整个的水面分成了六大块,不过水面下有很多的大管道将每个台阶左右两边的水面联通了。

    放好东西,换掉裤子,周海出门将大门拉上并没有锁,就直接坐上摩托,上了泥土路,笔直的连接着鱼塘另外一边的石桥头,石桥有二十米长,三米多宽;听老人们说,这座桥已经有五六十年了,哪怕是零九年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这座桥也是屹立不倒,而上下游建的好几座小桥却是被水冲垮了好几次,每次都是修好管几年就垮,然后又修。用老人们的话说,就是过去想的是修好用一辈子,现在是修好了还得想着后面怎么继续赚钱,周海每每听到这样的话也是深以为然,都是点头称赞,暗道这果然是大学问。

    周海并没有直接到桥头,而是来到最底下,也就是靠近河道边上的鱼塘水边,鱼护打开,将里面巴掌大的鲫鱼给挑了出来,装进大鲤鱼的鱼护里面,剩下的一些小鲤鱼和小鲫鱼加上还有不少的鳑鲏和小白条则一股脑的倒进了进去,嘴里面还嘿嘿嘿的怪笑。

    目前水里面的鱼还并不多,最下面的这个鱼塘主要是用来养鲤草鲫青,至于小杂鱼则是用来针对放进去的翘嘴红梢鱼这些,不过这些杂鱼很少,都是周海最近自己去钓鱼带回来的。周海也是打算将这些小杂鱼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上,毕竟后面这个鱼塘是要开放出去的,既要保证有鱼钓又不能太过简单,这些小杂鱼就是关键点了。

    繁育池的鱼目前还比较小,不太适合放到这里面,不过第一二层里面却是将基础构建好了,在水里面放置了非常多的障碍物,石块等等藏鱼的东西,还专门种了不少的水草,专门用来养淡水石斑鱼和地趴虎以及马口桃花鱼。

    为此,周海专门将过去放秧水的水沟给利用起来,连通了旁边的河道,给引流了一个月的时间,引来了非常多的马口,不过地趴虎还是非常的少,而且自然品种虽然好吃,但是周海老家的地趴虎却个头很小,最多只有一指长;所以目前周海还在继续的进行繁育,专门从网上找了全国各地的地趴虎交配,期望明年能够放苗出来。

    至于往上的山坡上,目前也是种了甜象草,打算作为鱼的饲料,其次还专门留了一块地来打算喂养蚯蚓和面包虫这些。

    不过目前的大概规划才开始,但手里面的资金已经见底,就连淡水石斑鱼的种苗都还没有买回来,还得等到下一个月有了资金才能到贵州那边去一趟,想到这里,周海也是一脸的无奈,毕竟在外工作好几年存的几十万全部都已经投进去,甚至还找爸妈那边借了一部分。

    不过还好,除了一二台阶的鱼塘里面还没有产出,第三个鱼塘里的鱼基本都差不多了,除了青鱼还比较小外,草鱼鲤鱼鲫鱼都已经足够上市,但是直接在市场上卖却是卖不上好价钱,但也能勉强维持渔场的运转了。上周周海起了一批鱼,总共三千多斤,全部按照八元来算,也仅仅只收了两万多元,按照存鱼量两万斤计算一年也就只能养这么多鱼,只有不到十六万这样子。产值其实很低,毕竟周海仅仅只是将这些田地包下来每年的租金也要五六万,再加上两个工人的人工成本,几乎没有赚钱了。

    而且,周海卖掉这些鱼其实心里面是非常的心痛的,要知道这个价格完全是按照比饲料鱼的价格高一点在卖,饲料鱼在品质上那是万万比不上自己的鱼。

    要知道周海的鱼完全没有用一点商品饲料,全是用割下来的草加上面包虫还有玉米一起用机器打成精细的粉末,然后用饲料机做出来的颗粒饲料投放下去养出来的。就以草鱼来说,鲜活的草鱼哪怕是做最简单的酸菜鱼,那鱼肉是一点腥味都没有不说,而且肉质紧实且细嫩,如果慢慢品味还有淡淡的清甜。

    想着,掏出手机给镇上的李老板发去了一段消息。周海也是下定决心不再继续这样贱卖自己辛苦养出来的鱼,而是打算换一种思路。

    话说另一边的李老板,也就是上周拉了三千多斤周海的鱼的老板,直接将鱼送到了重俞这边酒店,直接打上了精品野生鱼的幌子,卖出了高价。赚的比周海卖的都还多,直接心里面乐开了花,这不,前几天就马不停蹄的给周海打电话,打算以后将他渔场的鱼全部订下来,可惜的是,周海都没有理,这刚刚收到消息,结果却收到的是周海不打算卖鱼了,这下子,李老板就有点急了。赶紧开车就往周海老家而来。要知道最近几年野生的鱼那是不允许再生产性的捕鱼,野生鱼几乎没法再大量的买卖,而周海的鱼却是比一般的野生鱼还要好,肉质上相差无几不说,鱼腥味却是几乎没有,整体的质量上显得更加的好。就以李老板贩鱼几十年的眼光来看,不会走眼的;鱼当天收回去,就自己尝了一条鱼,果然味道不一般,这才打着精品野生鱼的幌子将鱼卖得那是非常好。

    李老板名叫李强,四十多岁,十几岁开始贩鱼,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年了,为人倒也算得上是实在,毕竟周海打电话让他来看鱼的时候,也并不知道具体鱼的质量怎么样,也没有尝一下,最后还是以自己几十年的眼光判断这些鱼的品质不错,主动以高于市场价两元的价格买了下来,当初说的是打算先拿去试一下市场行情再说后面的,却没想到这个价格还是让周海有点失望,直接打算不卖了。

    李老板心里面有点焦急,正在睡午觉的人翻个身就爬起来连忙就向着周海家而来。

    话说这边周海也没有再继续在鱼塘边上呆着,而是骑上车上了石桥,对着桥头笔直大斜坡上去就是周海的大伯家,站在桥头上就能看到周海的大伯家了,只有几十米远而已。

    将车停到大伯家后面乡政府里,目前这里已经没有任何的工作人员,合乡并镇之后,工作地点都到镇上去了,乡上偶尔会有工作人员过来。

    停好车,将鱼拿下来,大摇大摆的出了乡政府的大门,正对着就是周海的叔爷家,不过现在门倒是开着的,但是并没有人在,甚至对面另外的几户人家也是没有人在,这个天气,能够出来的也就只有钓鱼佬了。

    还是赶紧将鱼提回去,左转挨着乡镇府就是大伯家。三层的小楼房,并没有像其他人家一般在外面贴上瓷砖,倒是显得有些破旧了;再过去就是旁边的厨房以及下面猪圈,不过这些年都没有养猪,而是将下面的土地置换之后圈起来和猪圈一起养了不少的鸡鸭。

    来到原先的厨房前,这里现在已经重新修成了一件卧室,就是周海爷爷和奶奶的房间了,两位老人现在年事已高,走动并不是很方便,特别是爷爷早几年脑溢血之后,腿脚不便,左手也是瘫痪不能活动,只好将其安顿在这里。

    周海一只手提着鱼,一只手小心抬着点木门小心的推开,避免发出响动吵到两位老人,毕竟这个时间段,肯定是在睡午觉的。可惜的是周海还是高估了自己,奶奶睡眠并不是很好,稍稍有点动静就赶紧翻身看了一眼。

    “海儿啊?你咋这么大太阳才回来哎!吃饭没得哦!哎呀!这么大的鱼啊!”奶奶耳朵有点听不太清楚,导致这两年说话越来越大声,这下子将正在打呼的爷爷也吵醒了。

    “那是,今天晚上我来和大伯喝点酒,这鲤鱼整点酸菜鱼来吃,绝对巴适得很!”周海笑着道,掂量了鱼护给老人看得更加的清楚。

    说话间,奶奶已经坐起身,爷爷还不是很方便,但是也把着老床的蚊帐架也坐了起来。

    “这鱼不错嘛,你在哪儿钓的,钓了好多鱼哦!是不是上次你拿我的爆炸钩钓的?”说话之间那满是羡慕。

    周海知道,爷爷那是老渔民了,周海从记事起就是爷爷背着周海和堂哥周宇两人去钓鱼了。过去听奶奶说,爷爷五十多就从县煤矿局退休,回到家多是干农活,但稍稍有空闲就去钓鱼,没少为这事和奶奶两人吵架,不过这么多年过来,两人也是相互扶持,哪怕是现在,两人也是经常吵架的。不过现在爷爷是吵不赢了,毕竟每天的药啊,饭菜什么的都是奶奶在给他弄。不像过去,要是说你做得不好吃,那他可是正儿八经要自己上手做饭菜这些的,用奶奶的话说就是嘴刁钻的很。但是现在要是惹得奶奶不高兴,那绝对是要把他怼的一句话说不出来,毕竟一句有本事你来弄,就打发得爷爷没话说,不过事后还是会按照他的想法再弄出来给他尝尝。

    “爷爷,不得行了,你那爆炸钩不能用,现在规定不允许使用,我都把你的爆炸钩全部剪下来了。”周海想了想,回答道。

    “...”爷爷无语了,这用了几十年说不用就不用了。

    “那行嘛,你用手杆弄起来的啊!”

    “对啊,我拉了半个小时才拉起来。这舅子的好凶,差点把杆儿都拉跑了。”周海并没有把下水的事说出来,虽然小的时候,爷爷还专门锻炼两兄弟下水摸鱼这些,但是这几年时不时的听到下水发生事故的传言,就是周海初中同学就有两个是下水之后淹死在了水里面。老人现在听到这样的事还是多少会担心,并且这些年也是经常提醒不要下水啥的。

    “那肯定的,想当年我钓的那条好几十斤,就是那年子把鱼盘在大脚(jo二声)盆里都盘不转的那个,我用竹竿钓,最后杆都断了,用手扯鱼线扯起来了,手都给我割了好深的口子哦!”爷爷好似在着急的提醒,语调有点高。

    “是是是,那年子那条鱼的确好大,我记得有五六十斤哦?”周海虽然听过很多次了,但还是顺着爷爷的话往下说。

    “对噻,那条鱼我们一大家人一顿都吃完了,还有你几个叔爷他们呢!”

    “吃我倒是记不得好不好吃,那个鱼的蛋倒是装了好几钢盆,那个安逸!”说着周海转头打算先把鱼装好再说,要不然鱼再等一下要死翘翘。

    “海儿,你把鱼杀了砍一半给你叔爷那边拿去哈!”

    “要得。”

    其实并不需要奶奶说,周海也知道,这条鱼肯定是吃不完的,就只有他们四个人在家,大伯加爷爷奶奶就是只有这一半都吃不完,要是大娘不是在堂姐那边帮忙照顾小孩,这条鱼肯定就差不多了。

    说完周海穿过屋子,出另一道门,来到现在的厨房外面,有个非常大的露台,边上修的有洗手池,专门用来洗菜洗碗什么的,将几条大鲫鱼换了一个大盆装好,先把水管里的水放着,毕竟现在水管里面的水那是有点烫的,等了一会儿这才重新接水到鲫鱼的盆子里面,将鲫鱼养起来。

    顺手将另外一边厨房边上放置的菜刀取下,一刀背敲在鱼头上,用刀试了试,发现的确不太好去鳞片,只好一手按着鱼,一手用指甲抠鱼鳞,很快只剩下鱼腹上的鳞片不太好抠,这才换刀来继续刮着。紧接着剖腹,将内脏什么的全部装进另外的盆子里面,鱼鳃这些去掉,直接丢到下面的鸡鸭围栏里面,很快就被鸭子给抢食一空。

    将鱼劈成两半,一半片成了鱼片,一半砍成三节装起来,给鱼片撒点盐,拌匀后回到厨房放进了冰箱保鲜。拿着另外一半的鱼,赶紧给叔爷他们送过去。

    进门也没看见人,应该是在楼上,所以就没叫人,直接把鱼放进了他们家的冰箱就直接回来了。

    整个过程也只有区区的十分钟而已,要说杀鱼,周海那是杀了不知道多少的鱼,要知道二十岁之前,那是每年夏天每天都要杀鱼来吃,几乎天天都有鱼。这么些年下来,周海杀得鱼少说也有好几万了。偶尔和朋友吹起牛来,说自己也算是十恶不赦了。

    弄完,将洗手池清理干净,也不管其它的,回到爷爷的房间,坐在椅子上拿出一支烟来,边抽,边陪着两老聊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