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画龙点睛?要加钱哦 > 第19章 老系主任

第19章 老系主任

    什么叫书法,简单地说就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而成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基本定型于草书、楷书、行书等,一直散发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汉字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楷书,也叫楷体,《辞海》书中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字体端正,

    风格端庄秀丽,字形美观工整,法度森严,讲究“横平竖直”是典型的方块字,为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在我国有四大楷体之称,他们是:唐初欧阳询、盛唐颜真卿和唐朝柳公权及元朝赵孟頫。简称是欧、颜、柳、赵体。

    楷书因其字体端正,笔画工整,笔画、结构之间没有连接,一笔一画都是独立地完成的,

    特别是对提笔和顿笔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写字的速度会放慢来保证其字体的规整,变化微妙,所以书写速度最慢。

    简单地说:一个熟练的书法家,中楷每小时大约为六十字,大楷二至三十字,至于榜书大榜书,也就每小时十来个字左右。

    当然,楷书还不算是书写速度最慢的,最慢的是篆书,其次是隶书。

    而这些最慢的书体,恰恰是牛志强书写得最好最得心应手的。

    刚开始每小时最多时也就一二套三四条,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速度明显加快,也就是三四套七八条的样子。一天下来最多最多也就能写三四十套,加许健俩人最多也就写个五十来套不到一百来条。这还都是在心平气和没有出错感觉不累的境况下,而且写错字写窜行,那更是常事,你看身后一堆写错的废纸就是证明。

    渐渐俩人发现购买春联的顾客,似乎对书体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单单只看内容,只要是好词吉祥词,利国利家利民的,写什么书体都无所谓。只要大众能差不多认出其中的内容,一看写得不错漂亮就行。

    假如你写钟鼎、甲骨,就是写得再好,能参加全国大赛并获大奖,无人认识也是没有人买账。大概,这就是专家与大众认知、认同度的区别吧。

    于是便从今天上午开始,牛志强一改往日笔笔精练细雕慢书的楷书书写习惯,全部改用行楷书写,书体一变,效率却提高了三四倍。而且行楷最大的优势是藏拙,笔画长一点短一点送不到位收不到位,不是书法行家根本看不出来。不像楷书,差之分毫谬之千里,外行人也能看出个一二分辨出好与坏。

    行楷字体,是在保留了正楷字的严谨、方正和规矩特点的基础上,比正楷字活泼、富有变化,书写也较为便捷,不像正楷那样笔画与笔画之间不能连混,往往是前笔与后笔之间形成“附钩”与“牵丝”,使上下笔势呼应,有时甚至几笔可以连写,是人们日常用来写文章、记笔记、拟文稿、留便条等,它是一种既有广泛实用价值,又有较强艺术性,具有相当观赏价值的字体。

    时间不长,地上已一堆刚写好的春联。

    干活不动脑,累死单脑人;

    死后见阎王,阎王骂你笨!

    古成语有事半功倍,意思是花一半力气,做事得法,收效大可收到成倍的效果。

    看来,真这么回事。

    “老板:春联怎么卖法?”

    随着问声,进来一位身穿五十年代大授衔时,只有将军级别才配发的棕红色将校呢大衣的三十刚出头的年轻人。也许,他的家人有军队高级干部背景。

    “两元一套,一横两竖。”

    “我出词,你们写加钱吗?”

    “不加!”许健递过纸笔。

    “福地兴业腾腾起,富门财源滚滚来;横批:财源广进。”

    “红日东升耀大道,金鸡报晓促长征;横批:万事如意。”

    牛志强接过字条,读了一遍,确认没有异议后,取过新纸便准备书写。

    就听,许健问:“你是当兵的?”

    “不是;你是说这件大衣吧,我爷爷的。”

    二十分钟后,牛志强写完春联;年轻人手举春联,端详半天,最后说:“裱个画轴,也许不难看。”

    “春联哪有装画轴的;装轴的,那是对联。”

    俩人都这么琢磨,但谁也没出口。也许,裱轴后红纸黄底黑字,还真不难看,应该是好看。这样,店里又多了一项业务。

    这时店内几位买春联的顾客,一听春联还能裱画轴,想想花二元挂门上只能新鲜美观几天,而装裱成画轴可以挂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虽然十几元远远大于两元钱。但过年了,富贵又显书卷气,讨个喜庆。

    于是你一轴我一轴,一人买大伙都买。时间不长,又收了四五个画轴的钱。

    顾客普遍都有这么一个心理:买东西看人多不多,大伙都抢着买的肯定价格便宜质量好;商店哪家人多,肯定是物美价廉;你就跟着闭眼买吧,准不会上当,要不怎么会那么多人买。有次牛志强同许健下饭店,就按许健介绍的这个理论照方抓药,找了一家饭店门前自行车最多的,结果被赶了出来;原来是婚宴包桌不对外。

    一会儿,店内已挤满十几位顾客。

    许健跑前忙后,累得满是笑意;牛志强只顾低头书写,也是手酸肩膀痛。

    “爷爷:是叔叔写得好,还是我写得好。”人群中一位小学生,问同来的爷爷。

    “叔叔写得好,叔叔写得好;叔叔可比我大孙孙写得强多了!”人群中一位苍老的老者声音传来。

    “那还用说,美术学院的大学生,肯定比您孙子写得强。”

    许健一抬头,见是美院书法系老系主任赵三川站在近前,立马把本想说的“老先生,你刚说的这句话我怎么听着不太舒服!”后面这段给硬生生咽了回去。

    赵三川老教授可以说是国画界、书法界的著名学者,掌印津城市美院国画系、工艺美院书法系主任二十余年,说是国画、书法泰斗也不算过分;每四年一届的全国画展、书展他都是评审副主任。津城的书画大佬无不出其麾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