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第三十四章 河中之水向东流

第三十四章 河中之水向东流

    学子需要住几个月时间,直到发榜为止。石暮雨精明,将伙计、奴婢叫到一起训话,压低声音,却故意让经过的学子听到:

    “睁大你们的狗眼,不要看低这些学子贵客。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我们是什么人吗?他们是天上的星星,我们是地上的俗人。”

    让石暮雨沮丧的是,伙计偷听到学子之间的议论,根本不把石暮雨的话放在心上:

    “还用你讲,我们肯定不是凡俗之人,恭敬服侍不是天经地义吗?”

    学子大小不一,从少年到老年,哪个年龄段都有。年纪大的相对谦和,年轻的都很傲气,尤其那些不到二十岁的少年,个个骄傲的像小公鸡。这里确实不讲贫穷、富贵,穿着、打扮,只讲学识;只要有学问,即便穷的剩下一张嘴,也会有无数人排队请吃饭、送礼品,包括石城酒楼本身。

    伙计不在乎学子们的闲言碎语,一切以老板娘的话为准则,恭恭敬敬,像对待陆地神仙一样,每每学子有所求,尽量满足。外面的小乞丐也有了新的门道,被酒楼收拾的干干净净;换了副模样,就可以带学子游历洛阳,比讨饭的收益高的多。酒楼看起来收费低廉,实际上餐厅不便宜;很少有学子吃简餐,都是到餐厅聚餐,一边吃、喝,一边切磋学问,通常都是有钱的付账。石暮雨觉得,石城酒楼终于走出低谷,有了正常收入;从开业算起,已经过去七八年时间。

    经常听学子闲聊,康惠澄夫妇见识大涨,明白一些科举的门道,知道何为进士。永徽之后,缙神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进士及第非常难,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学子们总结出,想要进士及第,必须达到的条件:学识渊博、思维敏捷、妙笔生辉,风流倜傥、豪气云天、能说会道、妙趣横生。康惠澄想想都觉得认识的读书人里面,没一个人够条件。不提学问,单单后面几条外表要求,都没有几个人能达到。终于明白,为什么郑玚考了一次贡举,就再也不去参加,唯差距耳。

    石暮雨以前做娱乐贵人的生意,很明白潮流的来源,一则来源于最底层,比如饮食;一则来源于贵人少年,极品学子。这批学子品尝了石城酒楼的各种菜肴,笃定这里的味道最好。伙计们经常听到学子与外人吃饭,告诉同伴,这里的菜最正宗,让同伴选:洛阳菜、西域菜,洛阳西域菜还是西域洛阳菜。

    石暮雨想入非非,以为,进士及第后,这些白衣公卿到朝廷各机构任职,会经常吹捧石城酒楼,也会带同僚、上司来吃饭、喝酒。久而久之,这里将会成为文人聚会的场所之一。一些老一辈的文人,无聊的时候,也会慕名而来。由此,石暮雨根据年轻学子的喜好,简单装饰酒楼,使得氛围更适合读书人的趣味。

    谁知,学子散场不久,两个找茬的白衣公卿首先登门。两人三十来岁,一身白衣,比那些学子更加傲气,却也更加内敛,很像进士及第的官吏。一个高大,长的仪表堂堂;另一个矮小,长相普通。仪表堂堂者问伙计:

    “你们老板娘是不是叫石暮雨?”

    伙计回答道:

    “是啊,郎君怎么知道?”

    “叫她过来,我有话要问。”

    客人点名,石暮雨赶忙走过来。到底是舞女、妈妈出身的人,四十多岁了,看起来依旧年轻,气质非凡:

    “两位郎君,我叫石暮雨,找我有什么事吗?”

    仪表堂堂者仔细打量,问道:

    “听说你有一首诗,名《暮雨悲》?”

    对于这首诗,石暮雨满怀情感,情不自禁地讲起前因后果。仪表堂堂者的恼怒渐渐消失,像听说书一样,听这段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听完后,矮个子拍着手惊叹道: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真是难得一见的佳句,作者为谁?”

    石暮雨答道:

    “是个年轻郎君告诉我夫君的,不清楚作者是谁。”

    仪表堂堂者脸色不好看,说道:

    “云卿,这是我的诗。那年进士及第后所做,诗名也不叫《暮雨悲》,应为《代悲白头翁》。”

    石暮雨哪里会在意谁是作者,面露惊喜,大声说道:

    “原来是郎君所做,真的要好好感谢你;要不是这首诗,我还要继续流落风尘。能不能请郎君做幅字画,我好挂在酒楼里?”

    矮个子起哄道:

    “好诗要配好故事,延清,不要推辞,给个机会欣赏你的大作!”

    延清呵呵一笑,说道:

    “酒至微醺,方有诗情画意。石娘子,上洛阳西域菜、葡萄美酒!”

    酒足饭饱,康惠澄、石暮雨夫妻二人取来纸墨笔砚,石暮雨亲手磨墨,延清挥毫泼墨,重现当日铜驼暮雨的场景。寥寥数笔,仿佛能看到当日的哀怨;再写下《代悲白头翁》,读诗观画,更添一层时光飞逝的落寞。落款,宋之问。石暮雨惊喜道:

    “原来是宋学士的大作,真是托了你的福!这位郎君是?”

    宋之问很满意自己的诗画,转头问道:

    “云卿,你也来一首?”

    其实,云卿一直跃跃欲试,想来心中已有佳句。云卿并没有作画,而是空出画面只写诗,诗名《古意》: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落款,沈佺期。石暮雨问道:

    “原来是沈公,怎么没有作画?”

    宋之问摇头晃脑,吟咏道: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不错,云卿的大作意境深远,更胜原作,还没有故事相配吧?”

    沈佺期点点头说道:

    “是啊,等有了相配的好故事,我再回来补画。”

    石暮雨送给两人一些香料、茶叶,东西不多,都是极品,却让酒楼外的乞儿帮他们送回去。两人一愣,看着面黄肌瘦、穿着齐整的少年,顿时明了,也没有推辞。回到酒楼,康惠澄有些迷糊,问石暮雨:

    “怎么是宋之问的大作,那个刘希夷又是怎么回事?”

    石暮雨说道:

    “管他怎么回事,赶紧的,找人裱糊,别弄坏了。你说,挂在大堂好,还是挂在小院房间好?”

    “我要去南市,你是酒楼大掌柜,你说了算!”

    康惠澄有事,说完话匆忙离开酒楼。石暮雨得意洋洋地哼着小曲,欣赏着两副大作,有些爱不释手;突然发现,怎么没伙计伺候左右?一声大喊,寂静的酒楼瞬间活了过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