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第八章 机会(上)

第八章 机会(上)

    最近,则天皇后所制《豫州鼎铭》大热: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天下光宅,域内雍熙。上元降祉,方建隆基。”

    数位穷书生与康元石坐在院子里,一边喝茶,一边琢磨其中的深意。据说,太子宾客薛谦光将其献给皇帝。最后的二字“隆基”,到底是则天皇后有意为之,还是无意巧合?有穷书生觉得,以则天皇后的精明,不会做无意义之事。遍观皇家后裔,也就“隆基”有帝王之相吧。禁忌太多,读书人的话,云里雾里;康元石能明白,他们想说什么。则天皇后不是神,能不能推算出身后事,谁也不清楚。

    这类话题,大槐树下向来不感冒,更别提北市商贾;除了赚钱、花钱,没有任何事情,能提起他们的兴趣。秋风店蒸蒸日上,收入渐长,李始很有激情。按照当初定的规矩,伙计的工钱也水涨船高;秋风店忙碌之余,话题不离花钱。李始比伙计高几个层次,已经超越花钱这个阶段。

    饿肚子的时候,人们想得总是怎样才能吃饱;温饱以后,人们整天想,如何花钱才风光;想花钱的结果,总是需要更多的钱,手头的钱无论如何都不够花。此乃人之常情,连皇帝家都不能免俗,何况真正的俗人?北市商贾经常嘲笑中宗一家人,穷苦大半辈子,一朝成为人上人,花钱竟成头等大事。曲终人散,一家子人终于一起走进佛祖的西天,可以尽情地花钱。

    开元三年(七一五),新年刚过,李始猛然发现,晓月社经营异常。因为皇帝不喜奢靡,禁止锦绣,南市晓月彩帛店重创,收益大跌。对于家大业大的晓月社,这些损失不算什么,少赚钱而已。李始怀疑,晓月社本身出了大问题,而不是彩帛店引起的恶果。

    第一个异常,晓月社的库存大降,以至于为晓月社织染的作坊,叫苦连天。第二个异常,所有晓月社的伙计、工匠,工钱全部降低。以前,晓月社是好地方,其它店铺的伙计都羡慕,梦想着有一天,能到晓月社做事。第三个异常,似乎泉州运过来的南香,数量多了不少,以至于南香的行情看跌。

    多年以来,朝廷不怎么管控恶钱,物价一直上涨。对于商贾来讲,只要钱足够多,屯集货物比什么都赚钱;所以,晓月社减库存,李始认为异常。

    李始对晓月社的特殊兴趣,传染给了长安韦家商队及陇右李家商队,两位掌柜跟踪晓月社的货物,发现其总店设在长安。长安也有几家类似晓月社的店铺,同样是武周革命前后,以超低价格,从官府手中购置。

    大掌柜是鄠县人,老实本分又精明;与孙圪垱类似,家里有村,名赵家村。赵大掌柜做事神秘,赚来的钱不知去向;赵家村的生活水准,还比不上孙圪垱。与晓月社的处境相同,长安几家店的生意不错,看起来却极度缺钱。李始猜测,背后的主家一定是豪门,而且是陷入大麻烦的豪门,急需钱用。

    泉州清风店传来消息,泉州晓月社本身的交易量没大的变化,额外的南香似乎来自走私货。李大郎笑着问李始:

    “李始,我发现你对晓月社的兴趣非同一般,怎么,想夺回来?”

    李始同样笑着回答道:

    “李兄,还别说,可能真的有机会。”

    两人无事,整天琢磨,如何搞垮晓月社,再低价买回。等李家商队再次来到北市,李始的激情终于点燃,兴奋地问李大郎:

    “李兄,如果我要夺回晓月社,陇右李家愿不愿意帮手?”

    李大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答道:

    “你看,晓月彩帛店就是以前的李家铺子,那是咱家的产业,不光是你洛阳李始家的。你小子要搞清楚,晓月社也不全是你们家的家产,当初有很多股东。”

    李始琢磨出味道,原来如此。又考虑了一段时间,李始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找到康惠澄,直截了当地问:

    “康公,我想将晓月社夺回来。”

    康惠澄笑咪咪地反问道:

    “想好了?机会只有一次!”

    李始点点头。康惠澄将当初晓月社的股东全部找来;活着的老头子,不足什之二三,前来集会的,大部分都是下一代,或者与李始一辈的年轻人。李始告诉众人:

    “我找到了收回晓月社的机会!”

    李始将了解到的情况,以及自己的计划,详细讲解一遍。讲完后,众人都不出声,康惠澄提示道:

    “机会难得,过了李家村,不会再有这个店!”

    陈家人率先开口:

    “我陈家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保守的人开始提问题,以疑问推演李始计划。谈论好几天,众人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做过再说。

    这个时候,李始才知道,来集会的股东,与李家全是相互参股;李家,应该说洛阳李始家,在这些店铺都有份子。多年以来,积攒下来的红利都不少。只不过,按照规矩,不能给李始,直到需要时为止。一个毫无背景的穷小子,突然得到一大笔钱,那不是福气,而是灾难。

    当初,南市晓月店刚开张的时候,康惠澄做掌柜,到各地选到一批巧手织绣女;后来,她们带着家人,搬到洛阳生活。当初的年轻秀女,现在都老了;不少人已经离世,均由后辈接班。因为锦绣的缘故,她们的收入很低;一些家庭,生活艰难。康惠澄告诉老一辈秀女,如果夺回晓月社,将会改变分钱方式,给秀女若干干股,有钱一起赚。至于什么时候夺回来,耐心等待。如果家里有困难,提出来,康家想办法解决。

    按照李始的计划,重点在泉州。

    守孝三年,等到本届刺史离任,陈珦重新夺回漳州刺史。皇帝也没办法,漳州人抱团,外来官无法做事,陈珦是不二人选。漳州的生活依旧平静,虽然人口不增加,荒地还在开垦。十九位漳州官的主要公务,一如当初的陈元光,带领漳州民,垦荒、修渠、筑堤、种地。失去陈家铺子贴补,漳州的日子难过;没办法,再苦的日子,还是要过。

    某日,漳州某村村民,在龙溪附近种地。活实在太多,无法回家,村民直接到龙溪旁野营。深夜,村民被吵醒,发现几十号人从船上卸货。睡不着觉的村民上去理论,几句场面话还没说完,双方火冒三丈,动起手来。旁边的伙伴见事不妙,全部上来帮手。看人数,双方差不多,势均力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