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血腥之气

    隆正八年九月初三的这个夜晚,在日后的大郑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十三岁的隆正皇帝,用江南包括甄家在内的一大批世家大族的鲜血,向世人宣布,一个崭新的时代,隆正时代,真正到来了。

    甄家上下数百口被尽数捕入诏狱,很快皇帝就亲自签发圣旨,以甄家世受皇恩,不思还报,竟行叛国逆天之举。事涉大逆,遇赦不赦,着即勾绝,男丁于金陵处斩,女眷尽数没入教坊。与甄家一起被杀和死在事变当夜的,前后多达数千人。

    不过这就没有贾琏什么事了,在秘密帮助甄家四女收敛了甄家人的尸首,同时答应尽量照顾没入教坊的甄氏族人之后,贾琏就开始准备回京了。

    罗刹人进犯的消息已经越来越多,贾琏知道,隆正帝在金陵待不了两天了。

    除了防备女真的辽东镇,大同、宣府、蓟州、固原、宁夏等边镇都在向甘肃增派援兵。国内常驻的八大常备军团也有三十多万大军向甘肃集结,再加上已经离开神京向西北出发的丰台大营。大郑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拒敌于国门之外,将这场旷世决战尽量在挡在玉门关以西。

    九月十四日,经过十余天的努力,江南基本稳定后,隆正帝明确昭告天下,九月十七日,启程回京。

    贾琏并没有选择和隆正帝一起回京,实际上,九月初五,在陪同到达金陵的大郑拟驻外使节觐见天子后,贾琏就动身到了松江。

    在松江,贾琏会见了来大郑经商的各国商人代表,了解他们的动向。隆正七年大郑和西方各国订立的新商约落地之后,来大郑经商的西欧商人明显增加。松江和东南沿海市舶司的税收也有了显著提高。

    正是因为这一点,贾琏才能抗住本来内务府领导的商会的反扑。商会失去了海贸上的垄断地位,但是做为商会大头的内务府因为拥有市舶司的税收,所以损失并不大,进入内库的金银甚至比之前还要多不少。

    这种情况让新商约得到了隆正皇帝的支持,要想推动隆正革新,没有钱是不可能的。贾琏给皇帝开辟了新的财源,为此得罪的一些旧势力。身为皇帝的担当让隆正帝自动自觉地出面为贾琏解决了问题。

    但是,这一切都是因为江南的市舶司发展的很好,发达的海贸给大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财富。这是贾琏的政绩,也是贾琏最关心的事情之一。

    他没有在银行工作过,并不知道怎么创办一个现代银行。但是贾琏清楚地知道,这个大航海的时代只要懂得拥抱海洋,就能够取得难以想象的财富。

    在松江的座谈会取得了成功,西欧商人对大郑的投资环境表示了认同。毕竟在这些人行走全球的过程中,能够像大郑这样赚钱且稳定的市场几乎是没有的。

    同时,贾琏也在松江接手了詹姆斯带来的东西,这是贾琏同意签订新商约的前提。

    如今的大郑看起来并不比西欧各国差什么,但是实际上,在教育和工业上面已经有了明显的差距。举个简单的例子,连发的燧发枪,现在大郑可以造出与西欧相同水平的。但是西欧是在工厂里,大郑则是纯靠人工。

    这一来一回,效率差的就可想而知了。贾琏知道,想要抓住这大航海时代的尾巴,在未来的殖民时代为大郑保住一块大大的蛋糕,起码保住目前的基本盘。不至于如同前世那般,放眼望去,周边国家俱为数典忘祖的豺狼虎豹。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奋起直追。

    所以他要求詹姆斯从西方带来不少他们的学术著作和工业设备,同时还聘请了一批西方的工人和学者来大郑。

    说到底,贾琏自己前世只是个中文系助教,靠着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和他强大的知识储备鼓捣起顺字号已经是顶天了。想把大郑带入工业时代,靠着贾琏一个人慢慢培养是来不及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贾琏需要用最短的时间追上西方的技术。幸好,贾琏穿越到了18世纪,西方白人也还在攀爬科技树,还没有筑起前世那般貌似高不可攀的技术壁垒。贾琏相信,凭借着大郑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聪明的头脑,只要放手去推动,把大郑带到工业道路上。大郑迸发出来的能量会是会令西欧各国绝望的。

    松江的事情安排好后,贾琏就动身回京了。因为他得到消息,西班牙、葡萄牙、尼德兰、法兰西等国的常驻使节也已经过了印度洋,就要进入大郑的地盘。有些事,贾琏要提前赶回神京去布置布置。

    当然,甄家四女也和晴雯一起,跟着贾琏回了神京。

    隆正帝从金陵启程回京了,大郑的西南,一路隐遁行藏,吃了不少苦的郑苍穹也终于回到了成都。

    看着熟悉的成都城,郑苍穹松了一口气。虽然这次进京的谋划没有彻底成功,但是也算是不虚此行。只是既然事情败露,那么朝廷肯定要追究责任。

    幸好这次进京收获不小,有了这样东西,郑苍穹相信,自己起兵就增加了三成胜算。

    如今罗刹人兵临新域,朝廷正在大举向西北增兵。郑苍穹一路行来,特地观察,不少常备军团都已经离开了原本的驻地,疯狂调动,很明显,就是为了应付大举增兵西北后防务的空虚。

    郑苍穹自小聪明过人,他很清楚,蜀王府走到如今这一步,已经成了不少人尤其是大郑天家的眼中钉。就算他老老实实缩在府里,等老蜀王咽气后,朝廷和天子也不会放过他。

    与其如此,还不如趁着机会大好奋起一搏。这天下是郑家人的,如今太祖皇帝这一支坐了近百年,也该换其他郑家人坐一坐了。

    郑苍穹将手中的一块锦缎收起,大步下了马车,他还要去看一看,那老不死的到底死了没有。

    马车上,虽然人已经离开,但是还隐隐透出一丝血腥之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