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 > 第434章:诡异的非常安静

第434章:诡异的非常安静

    隆正八年十月十五,大朝会。

    贾琏有些无精打采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做为大郑的高级武勋,鸿胪寺卿,他在大朝会上位置是非常靠前的。

    这就让贾琏很纠结了,他想要像其他人那样打个盹都做不到,四周无遮无拦的,贾琏还不想招惹那群连死都不怕,像疯狗一般盯着朝臣尤其是武勋将门的巡殿御史。

    但是这大朝会,实在是非常非常的无聊啊。

    所谓大朝会,就是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定期举行的几乎包括了在京所有文武朝臣的大朝会。大明宫的议政大殿光明殿,面积广大。平常举行朝会来上几十个朝臣都显得空落落的,但是到了大朝会上,人挤人不说,级别低的官员还得待在外面吹风。

    概因大朝会来的不仅仅是在京的各品级文武官员,还有平时不会在朝堂露面的闲职武勋,以及在京的所有宗室。

    这么大规模的朝会显然是无法真正商量国事的,所以大朝会就成了彰显大郑的礼制的一面旗帜。除了那繁多的各种礼节,就是各部门首长歌功颂德的大会。

    总之,比平日的常朝还要无聊。一个前后好几个时辰的的朝会,贾琏用一句话就能总结得非常好:大郑皇帝很英明,大郑发展的很出色,大郑的子民很幸福,除了大郑以外都是蛮夷,不文明。

    嗯,很有种大郑版的每日七点的感觉。

    贾琏记得前世读书时,史册之上用皇帝是不是天天上朝来说明皇帝是不是勤政。仿佛如明嘉靖、万历那般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都是妥妥的昏君种子,贾琏那个时候还非常相信。

    如今自己真正站上了封建时代的朝堂,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种没什么屁用的朝会,根本和勤政与否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治国理政的关键,从来不在朝会中出现。真正决定大事的,也不是上朝的这些臣子。

    军机内阁,六部九卿,寥寥十数人而已。剩下的那些人,不过是承旨办事,办事员而已。

    虽然不愿意,但是又不能不随大流。做为九卿之一,贾琏还是有在大朝会上发言的资格的,或者说,也是需要拍一波隆正天子的马屁的。

    刚刚洋洋洒洒讲了小半个时辰,贾琏把自己都说的晕头转向。他的发言稿是魏旭交给他的,他也没怎么看,便照着念了。所以到了也没明白奥斯曼帝国发生内乱和大郑天子有什么关系,怎么就是怪他们海外蛮夷不服王化了。

    不过无所谓了,身在江湖嘛,总得有几分身不由己的感觉。贾琏看到没人注意他,无聊之下就开始走神。

    七天前,迎春的婚事到底是举行了。贾家自然是极其隆重的,毕竟都知道家主有多么看中这个并不算多出色的亲妹妹。加之贾琏的两个女儿都还小,惜春和荣府关系不大,而探春,从身份上说完全比不上迎春。所以,贾家这么做虽然有些夸张,但是没人说什么。

    姜家就不同了,姜泽给了姜永和当年姜林成亲完全等同的待遇。这就让姜泽的儿孙辈有些不平了。

    姜家和贾家不同,贾家自贾代善那一辈起,人丁一直不盛,而且是越来越不盛。到了贾琏这一代,嫡长房更是只剩下两位男丁,自然事情不多。

    但是姜家就不同了,不得不说姜泽还是很能生的。姜家的后辈也继承了这个能生的基因,繁衍到姜林、姜永这一代,光是同辈的兄弟就有十几个。姜永即非嫡,又非长,姜泽给他这么隆重的待遇自然是会引起众怒的。

    姜泽却不管这些,用非常严酷的手段镇压了姜家人的反对声。用姜泽的话说,老子还没死呢,你们这群驴日的就想要踹窝子,早了点。

    大喜的日子,又是姜家家务事,贾琏不好说话。但是私下里他却很是纳闷,姜泽不是那么没有分寸的,他这种做法,不是在给姜永夫妇招恨吗?

    迎春有贾家,有他护着,姜家没人敢欺负。但是姜永以后在姜家这日子还怎么过?若是探春嫁给姜永,还好些,知道借着他这个哥哥的力维护自家。但是迎春,真没这个心眼,也没这个魄力。

    贾琏摇了摇头,不再去想。姜老鬼自己坑曾孙,他有什么办法。大不了到时候让迎春少往姜家跟前凑,有他在,相信也没人敢凑到迎春自己家这边给迎春难看。

    真有,就别怪贾琏不讲情面了。他可以保姜家,也不是不能动姜家。其实,动了姜家,更符合他本身的利益。

    姜泽接替贾代善出任领班军机,在军中有无数旧部。军队不比朝堂和地方,蛋糕就那么大,你多吃一块,我就少吃一块。

    姜泽和他的旧部占据了除荣国系之外最大的一块蛋糕,自然就让如今荣国系掌权的军中巨头们眼红。

    特别是湖北湖南常备军先后附逆,让姜泽落了个大大口实。当年,荣国系牢牢地把握着京卫和边军。姜泽便从内陆常备军开始入手。几十年下来,常备军一系的将领大多出自姜泽门下,湖南、湖北两支常备军团的将军更是都有明显的姜系痕迹。

    若非这个敏感时候,姜家选择了和贾家联姻,荣国系的军头们顾忌贾琏的想法,暂时选择了偃旗息鼓。姜系将领早就在军中被清算了。

    即便如此,文臣们也没有放过姜家。都察院的御史们三天两头盯着姜泽弹劾,明目张胆的要求姜泽为朝廷大军在两湖的失利负责。

    姜家当然也不是好惹的,反手就把西南和中南几省附逆的文官一一拎了出来,明白告诉文臣们,自己屁股上的屎还没擦干净,不要想着来找姜家的麻烦。

    “要不要添一把火呢。”贾琏正在心里想着要不要凑凑热闹,帮姜泽一把。不是说因为联姻的情谊,而是这些文臣确实是捞过界了。

    不过还没等作出决定,就感觉后面有人推了推自己。

    贾琏有些疑惑的转过身,就发现,光明殿上,诡异的非常安静。

    求推荐,求月票,求收藏,求打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