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天启之招魂 > 5伏黛音入府林平之好学(三)

5伏黛音入府林平之好学(三)

    “今儿个,你来的不巧了,府上男丁这会儿都给北境新境北王贺喜去了,怕是还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等他们回来了,我再给你一一介绍一番。”周氏笑道。

    “倒是也略知一二了,平竹兄长来的路上跟我聊过平雀,平之二位哥哥了。”伏黛音回道。

    “那就好了,平雀是我家长子,年岁与你相差颇大,性格也稳重无趣,我这个做娘的平日里也跟他说不了几句话,若是在他哪里吃了苦头尽管跟舅母说,到时候我给你出气。”周氏拿着自己的儿子逗趣道。

    伏黛音偷笑道:“想是平雀哥哥这样有雄心壮志的男儿,也不会跟我这般的小女童计较什么,而且平竹兄长说平雀哥哥已经入了燕郡国学院修习,只怕见面的时间也不会多,总是要好好亲近一些。”

    “这也倒是,我平日里头也是见不到他人几面的,他们这些男儿啊可与我们不同,整日里头想的是功名利禄,修的是唯我独尊。燕郡又挨着北境,这些个听着境北王传奇长大的孩子,都做着不切实际的梦,只想着能成为下一个境北王呢也是痴人说梦。”

    “总该是要有梦的,若是日子一眼就瞧到头了,那才是最无趣的。正如我父亲,从前年长安回来后就痴迷于役电之术,尽管遭了祸,可我想他心中定也是不后悔的。”伏黛音痴痴傻傻的说道。

    “不说这些糟心话了,跟你说一说我家二子平之,他与你年岁接近,该是要大你两岁左右,平日里头可人的紧,府里头上下都欢喜着他,他就跳脱有趣了一些,虽说也痴迷于武学之道,想来在大一点也该做个无趣人了。”周氏想到这两个儿子,竟是有了一些郁闷,敢情自己这个做娘亲的竟是丝毫都无存在感,真是儿大不由娘。

    伏黛音组织措辞道:“终究是一些无趣人才能守住这祖宗基业的,像是舅母和我这样的弱女子是做不到的,甚至还要他们庇护方能安稳度日。”

    “唉,不说也罢,只不过不知道他们如今在北境过得如何?也不知道新境北王是何性子,希望这一切都能好吧。”周氏担忧犯愁道

    伏黛音微微一笑道:“舅母莫慌,那新境北王也不是吃人的主,舅母这可是杞人忧天了。这一路上过来我也听着很多人在议论着北境的变故,这第一桩诧异的事便是老境北王天人至尊之身,如今不过接近五十罢了,本该是壮志之年,却莫名之间就退位云游四海了,众人是难以置信的,可事实摆在面前终究要接受。”

    “想着也是,我刚刚嫁过来的时候,就听着燕郡之中都在议论着老境北王,这二十多年来听得是耳朵都起茧子了,现在终于是消停些了,只怕日后又得听着新王的故事老去了。”周氏莞尔道。

    “只怕没有姑姑想的容易了,传奇之所以是传奇,是因为时间加身也不会褪去颜色,只会让后来者更发仰慕,觉得三皇五帝一圣王本该是寻常事。只怕等姑姑老去之时,我们便会更加的思念这位王上了,何曾会消停呢?”

    “你这小丫头,竟是懂得极多。”

    “哪有,无非是这一路上耳濡目染罢了,其实跟老境北王去位比较,另一件事议论更热烈,毕竟去位并不代表什么,天人即国这可是铁一般的事实。反倒是这少君是从何冒出来的,生母为谁才真是到处都听着人窃窃私语,还有些人竟是幻想着自己也该是老境北王之子,傻乎乎的去问自家娘亲,被爹娘好生是用棍棒打的上蹿下跳的。”伏黛音想着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竟是欢喜不已,也不禁感慨道。

    “这阵子我也听了不少的传闻,生母为谁老境北王不开口谁也猜不到,想来藏的如此深也该是一段禁忌之恋,否则以境北王这等男子大可以大大方方的娶了那女子,哪怕是魂飞魄散了也该是要进王府祖坟的,岂会是像如今似乎是从石头里蹦出来一样。”周氏低声说道,毕竟是拿着老境北王在开涮,终究还是要收敛起来,莫让旁人听了去,遭殃的可就是林府了。

    “舅母还曾听过哪些传闻?”伏黛音好奇道。

    “这倒也并非是传闻,你可知那北境少君原本是在何方落脚?”周氏吊着人胃口道。

    “舅母可就别卖关子了。”

    “据说是谋逆之子代兄育子,直到今时才真正认祖归宗,可见那女子也是狠心之人,竟是要这般折磨老境北王。”周氏唏嘘不已。

    “可是当年谋逆的北境影主后代?的确是‘用心良苦’了,竟是不知道少君还遭了这等罪。”伏黛音听了之后也是感慨万千。

    说道这影主,不由得将北境的由来说个明白。话说那武安君石蛮儿本是大秦赵家死士,这死士是如何养出来的呢?自六岁修行始,十三岁后便同一众收养之人厮杀争夺仅有的一个活着的名额。而这样的厮杀机制共有十三支,后世人称为了十三太保。

    而石蛮儿何人也,其先祖也是当年追随神祀大牧首姬昌从那神祀中自立门户之人,与赵家先祖本也是同僚,再往前追溯更可以追溯至三皇五帝之时,便已经是披荆斩棘的人族武者。奈何大周四分五裂,当年的石家也逐渐没落,甚至连同石蛮儿这等人物也沦为了死士,也可说是时移世易,万物逃不开一个易字之动。

    可那石蛮儿是多机警之人,表面上修行着赵家的死士功法,背地里却早就记牢了自家的家传功法却从不显露半分,为了谋求生存,从数岁开始便篡改家传功法与死士之功相融合,这可谓是向死而生,少年便成为了十三太保,青年更是饱受赵家青睐收为了养子,与当年年青的赵秦更是兄弟相称,赵秦能在后来稳坐赵氏国位也离不开石蛮儿的鼎力相助。为赵氏开疆裂土更是身先士卒。

    按理说死士出身强盛之后必然噬主,可终究是有人忘记了,蜷缩在冻土之中的绝望,那早已死志生出的双眸瞧着那苍茫,全是对于人世间的留恋和不舍。某人一身玄色麾袍披在他身,一口温饱之饭让他入腹,这便是再造之功,令他重生之人。

    石蛮儿是大可不必去做死士的,可恩情似海深,又当何报?便是将命托付与人罢了,所以他选择了最艰难的路,从恩人做成了主仆,又从主仆成为了兄弟,直到一人是天启之北的主宰,威名赫赫的大秦始皇帝,一人为他镇守北境,毕其一生更是搭上了后代千年岁月不让夸父一族跃过雷池半步,镇守住大秦北边门户。因这个天启之中倒是流行起了收养义子的风气,只怪大秦这笔买卖做得太值了,那可是一个天人毕生追随,那可是一个天人世家千年的牺牲,而它的成本却是如此的廉价,真是何乐而不为,甚至也因为这在千年之后救下了境北的新王。

    即是兄弟情深,也是命中如此。石蛮儿出身死士中,日后做王后也未改年幼时那些令他惨痛的记忆,石家以炼蛊法传承,共有境北,影主两脉传承,一主明,一主暗,每代中厮杀至一人便为境北少君,影卫少主。

    而前代影主却出了大乱子,兄弟阋墙中,竟是无一人生还,全都入了黄泉之中,只得从境北一脉中过继一人,好生管教。那过继者乃是老境北王之父的同胞兄弟,一个娘胎生出来的兄弟。

    甚至后来更有传闻,说影主之乱便是老境北王之父的手笔,虽是心狠更是心软,谁愿意与自家的兄弟杀得你死我活。(得加钱哈哈)

    而后兄弟二人分别继位,兄长更是违逆祖训,即是炼蛊法,我就生一个儿子你用什么去炼?而此子便是老境北王石汉阳,话说这石汉阳年幼时颇有些‘不学无术’,不好戎装好文章,常有人夸赞其有先哲遗风。却忘了先哲们以理服人是靠的啥了?那都是钵碗大的拳头打出来的道理,可怜小儿无知,又脾性如此,果真是庇护的太好而忘了自身根本。

    直到二十余年前,石汉阳之父与夸父一战后重伤归来,勉力维持住了性命,可人心四散,那些个野心家们像是漫山遍野的野草一下子便全跳出来了。

    正当所有人都觉得是境北一脉的沉沦时,石汉阳以一人一刀让世人见证了何为传奇,百日筑基入宗师。一刀名为砍柴便将谋逆的影主斩于刀下,又是数刀斩乱麻似的,便是血流成河,将那灵堂之中染成了妖艳的红,登基新王,虎视众生。

    伏黛音与周氏坐了一会儿,那头老太君房中的丫头就过来禀报开食了,两人起身又复回了老太君的庭院之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