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权,开局入天牢! > 第4章:你的小动作谁看不出来?

第4章:你的小动作谁看不出来?

    萧和,朱权生母的弟弟,与朱权自幼就形影不离。

    “贼子!原来你就是背后的主使!陛下!请看,他已经承认了!”

    陈庆仿佛找到了把柄,兴奋地跳起来大声叫嚷。

    朱元璋的眼角微微一动。

    整个场合中,陈庆无疑最为显眼,但怎么看都觉得他让人不舒服。

    啪!

    啊!

    “好痛!你...你怎敢这样?!”

    陈庆捂着左边脸颊,自出场以来第一次显得手足无措。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朝会上,面对所有同僚,他竟被打了?

    而且打他的人,正是他视为眼中钉的人?

    关键是,这个眼中钉才十二岁。

    最丢脸的是,被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一拳打倒了!

    “你个跳蚤一边去!你的小动作谁看不出来?

    就怕我这带有天降异象的人去争太子的位子吧!

    天天捏造这个那个的罪名,十几年了你们不嫌烦,我可受够了!”

    朱权收回右手,满腔怒火。

    那些小动作,来来回回,他早就想好好教训这些让人头疼的家伙了!

    “胆大妄为!”一声严厉的呵斥响彻上空。

    长久沉默的朱元璋终于开口。

    朱权那一拳原本让众臣站位有些松散,现在又立刻回到了原来的严整状态。

    蓝玉、汤和、陈庆、范从文等众多朝臣都屏气凝神。

    洪武帝一旦发言,关系到生死,连一个小动作都不敢有。

    朱权轻抚了一下手腕,随即低头,再次抬眼望向他的父亲,更确切地说,是他的父皇!

    “朱权,这出海造船的计划,是出自你吗?”朱元璋注视着他十二岁的儿子,面无表情地询问。

    手握三十年的绝对权力,朱元璋自有一股不言而喻的威严。

    他的简单提问,并未显露出施压之意,但朱权却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压迫感,仿佛有股无形的力量正在压迫着他。

    然而,朱权自视为不凡之辈,命中注定拥有特殊的使命和能力,他心中暗自提醒,不可忘记自己作为主角的特殊存在。

    “正是儿臣所想,与他人无关!”朱权直视父皇,回答坚定,毫无犹豫。

    本来这些想法都源自于他,他的舅舅不过是按照他的指令行动而已。

    “很好!这才像是我的儿子,有勇有谋,不将责任推给他人!”朱权在心中松了口气。

    父皇一直对他很好,平时的关爱也不少。

    尽管公务缠身,父皇还是几乎每天都会询问他的学习情况,以及他的日常生活。

    朱权心里认为,父皇在所有建国皇帝中,是最亲切、最尽责的一位。

    是的,尽管他带着前世的记忆穿越而来,从母亲怀孕时就开始了。

    但是,无法否认的是,他心中的父皇,教会了他勇气、责任感、如何明辨是非和识人的能力,这是他深深认同的。

    在前世,他未曾体验过亲情的温暖,而在这一世,他母亲在他出生后就去世了。

    即便抛开作为建国皇帝、明太祖的身份,朱权对父皇的重视也是毋庸置疑的。

    得到父皇的赞赏一直是对他最大的认可。

    心中涌现出一丝喜悦,脸上露出浅浅的笑意,嘴角自然而然地上扬。

    听到父皇如此公开地赞扬,周围的大臣们,特别是蓝玉和徐辉祖等,心中都不由得一紧。

    父皇总是对他很好,常常给予关爱。尽管工作忙碌,父皇几乎每天都会询问他的学习情况和日常活动。

    朱权认为,在所有的开国皇帝里,老朱是最为亲切和尽责的父亲。

    诚然,即便他带着前世的记忆穿越而来,

    他心里无法否认,老朱作为教会他勇敢、责任、权谋和人心的父亲,是他所深深认同的。

    在前世,他未能体验到家庭的温暖;而这一世,他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

    即便撇开开国皇帝、明太祖的身份,朱权对老朱的在意也是非同小可。

    得到老朱的赞扬,一直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心里不由得涌现出些许喜悦,脸上浮现出浅浅的酒窝,嘴角也自然而然翘起。

    听到老朱慷慨的赞赏,周围的朝臣们,特别是蓝玉和徐辉祖等,心中都不由得一紧。

    洪武帝平时很少这样公开表扬自己的孩子。

    十七皇子显然非同一般,连他的父亲也格外看重他。

    在公开场合直接对朝廷高官动手,竟然说都不说!

    朱家的人就是不一样!

    陈庆心中感到不妙,心里暗骂:朱元璋这个乡巴佬,真是狭隘的思想,今天放过了他的儿子,明天我要让他儿子的恶名明天就遍布整个京城!

    但这样一来,他自己的性命恐怕不保。

    只能在心里咬牙切齿,继续诅咒那个乡巴佬、泥腿子。

    朱标也恰如其分地展露了微笑。

    这一笑,既是为了父亲拥有如此杰出的儿子,也是因为他的弟弟如此优秀。

    太子身为圣明之人,对兄弟亲如一家,正应有此风范。

    “十七弟的确肩负重任,正如父皇所为!但...”

    太子转过身,向朱元璋行了一礼,随即附和父皇的赞赏之词,夸奖朱权。

    那个“但”字似乎提醒了父皇,可能有些过于偏袒了。

    洪武帝转头,深深地看了大儿子一眼。

    洪武帝再次转向朱权,语重心长地说:“朱权,既然你表现出了承担所有责任的勇气……”

    在场的所有大臣都屏息凝气,毕竟面前的皇帝是以雷厉风行著称,能一言堂决满朝文官的命运。

    被普遍认为是过去两千年中最难以服侍的君王。

    他的命令一出,全国七千万人民无一敢于违背。

    “……那你也应该明白,选择之后必须面对的后果。”

    开头部分语调平和,而结尾突然加重,紧紧抓住了在场每个人的心。

    “来人!”他全力施展威严一呼。

    整个大殿的人都为之一震。

    “在朝会上殴打大臣,朱权,你真是胆大妄为!将他带下去,打四十大板,好好教训一番!”

    “看你还能嚣张到什么时候!区区十二岁就敢动手打朝廷重臣,长大了还不得天翻地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