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权,开局入天牢! > 第6章:好想念十七弟带来的小笼包。

第6章:好想念十七弟带来的小笼包。

    无人听明,无人关注。

    从清晨开始的雪,缓缓飘落,愈降愈密。

    整个皇宫犹如被青山绿水环抱,覆盖上了一层轻松的雪被。

    舒适清洁,心满意足。

    对太子党而言,那颗隐于肉中的刺终于被除去。

    在太监长长的“退朝”声中。

    本次的朝会宣告结束!

    “李家那孩子,刚才被十七皇子摔的可是你的人啊!你就没有意见吗?”

    蓝玉,在朝会上未曾表达任何看法。

    朝会一结束就拉着曹国公李景隆的肩膀,要他跟自己一同离开。

    蓝玉,作为目前军中的领军人物,曾有灭北元王朝的大功。

    从前,他根本不将这些军事世家的后代放在眼里。

    包含那位来自李家的年轻人,李景隆。

    今天他出于某种原因阻止了他。

    “哈,凉国公真会开玩笑,如果皇上没有具体吩咐,我怎么会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李景隆向前迈步,增加了两人之间的间隔。这使得蓝玉搭在他肩上的手自然而然滑落。

    “你这家伙才在开玩笑吧,那些御前侍卫都是他的人。十七皇子打了你的人,你刚才连点反应都没有?”

    他们已经步至太和殿外广场,处于所有人之后。

    其他官员都明智地保持距离,远远避开他们。

    为这两位军界大佬提供了一个私密交谈的空间。

    蓝玉再次向他靠拢,降低声线至只有他们俩能听见的程度,带着戏谑说

    “你没向执行者透露点什么暗示吗?比如要他们打得更重一些?”

    李景隆停下来,注视着这位仅比自己大几岁却已建立显赫战绩的五军府左都督。

    “哈哈!凉国公,谨言啊。皇上的命令就是多少就是多少,我对于什么暗示都一无所知!”

    李景隆直接反击,一点都不留情面。

    不管太子的娘家人怎样,我依旧是皇族成员。

    “曹国公,您是真不明白还是装作不明白?太子的指示您难道没听说过吗?十七皇子须得到特别关照!”

    蓝玉脸色沉了下来,声音压得更低,带着几分威胁。

    “凉国公,不知您是否注意到了?”

    “何事?”

    “十七皇子尚未满十三岁,便能将两名壮年侍卫抛出一丈远。

    凉国公阁下历经沙场,见识过无数勇士,以您丰富的经历,不觉得十七皇子展现出来的力量,成年后会是怎样的壮观?”

    李景隆带着笑容,面露严肃之色提出疑问。

    “......”瞬间,蓝玉在原地僵住。

    所面对的,竟然一直是只小虎!

    这幼虎尚未成长,便已展现惊人才干,据说深得朱元璋青睐。

    每天问课的特权,除了太子,他是唯一享有此待遇的皇子。

    因此,太子党如此焦急,想要在他未踏入朝堂前便将他贬至深渊。

    幼虎总比成熟的猛虎更易于应对。

    但此时,他日后变得多强大又有何妨?

    十七皇子,已失去了‘加冠’的机会!

    小虎已被制服,无需再有所忧虑!

    念及此处,他忍不住放声大笑。

    接着,不再留意那令人不悦的李景隆,迈着大步朝五军府衙门前行。

    今天的大雪预示吉祥!

    是时候召集兄弟们聚聚了!

    ......随着朝会的结束,十七皇子的境遇迅速在大明朝的高层传开。

    发布的圣旨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上书房——皇族子弟的学习之地。

    在早课的间歇时刻。

    朱椿、朱柏、朱桂、朱楧、朱植、朱栴,这些尚未分封的皇子,都是朱权的兄长们。

    年龄最大者十九岁,仍与他们共同上课,尽管所学内容有所区别。

    年纪最小的是排名第二十二的朱楹,今年五岁,俨然一个小萝卜头。

    如今的朱元璋共有皇子二十五位,绝大部分在建国之后出生。

    朱元璋或许是因为早年丧失了许多亲人,意识到仅有的血脉难以承继家业,于是决心广植后代,以壮大家族。

    如此一来,他的子嗣几乎可以对应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了!

    然而,这些皇子之间,包括与朱权的关系,大都不甚亲近。

    长子朱标自洪武十年起担任监国,日常忙碌于政务之中,还需兼顾自己的家庭。

    尽管他也关照弟弟们,但彼此间的熟悉程度有限。

    想象一下现代企业高管陪伴家人的时间就知道,

    管理一个庞大国家的太子能够留给弟弟们的时间有多少。

    从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到十子朱楦,在洪武十一年的首次大分封中已各自封地治理。

    十多年来返朝的次数寥寥可数。

    朱权曾经想过,到了这个时代,成为那位封狼居胥、后来的永乐大帝的弟弟,至少要让人记住他的面孔。

    十多年来,他们几乎未曾相见。

    然而,像十一皇子朱椿和十二皇子朱柏这样的年轻皇子,却与朱权共同在一个书房里。

    但朱权到书房的频率却如同罕见的旱季,难以预测。

    不确定他何时会到来,也不知道他能停留多久。

    有时一年里能见他几次,而有些年份则完全见不到他。

    因此,朱权与这些皇子之间也不算熟络。

    他更多的时候是独自一人。

    当时正处于两个课时之间的休息时间。

    朱椿和朱柏以及其他年龄相仿的皇子聚在一起,商量中午吃炖鸡还是烤鸡。

    尽管现在时间仅仅过了上午十点。

    但这些正在长身体的少年,每个人的肚子都在叫唤。

    书房内是不允许带食物的。

    这种时候,他们总会想起十七弟朱权。

    “如果十七弟在这儿就好了,他总能带些好吃的进来,而且从不担心老师的惩罚。唉,突然好想念十七弟带来的小笼包。”

    十四皇子朱英,年长朱权两岁,无聊时随口这么说道。

    朱权是第十七位,他的兄弟们通常都是按照排名来称呼彼此。

    “现在这个时候,就算父皇亲自来书房,恐怕也难见到十七弟吧!”

    十五皇子朱植,比朱权大一岁,也随意地接了句话。

    “对啊,上次父皇亲临书房考核我们,唯独十七弟没到,我当时还真为他担心了一下,结果他竟然没事。”

    清爽如风,明亮如月的朱白接着说话,显得颇有兴趣,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