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权,开局入天牢! > 第21章:看似已经定局。

第21章:看似已经定局。

    朱玉惠阻止了正准备起身找药的弟弟。

    她告诉了太医的诊断结果。

    但她只说了诊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却未提及。

    “公主殿下的膝盖因受寒过度!我们能做的仅是帮助调理,减轻肿痛。但...恐怕以后走动会有些困难。”

    这是太医昨夜的诊断结果。

    她并未强求太医一定要完全治愈。

    她仅仅要求太医尽力而为,其余的便顺其自然。

    “真的吗?姐姐,你不要骗我,我们再叫太医来复诊一次!”

    朱权还是有所疑虑,非要彻底弄清楚不可。

    “小权,坐下来!你看到我之后,一直只关心我,连你自己的处境都没问问。”

    朱玉惠认真地阻止了想要离开的他。

    这话让朱权愣住了,他想到自己现在仍处于宗人府,实际上还是个被监禁的状态。

    丧失了曾经的自由!

    怎能轻易召见太医进行询问!

    “姐姐!我...我...”

    瞬间,朱权开口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突然记起,父皇在发布旨意时曾提到过。

    禁止任何人探望!

    然而姐姐却能来此。

    再次望向她的膝盖。

    那一刻,他明白了一些事情。

    泪水沿着面颊串串滑落!

    蹲下身体,嘴角满是苦涩,情绪压抑。

    “小权,别担心!有姐姐在呢,我们一起好好规划,你一定能早日离开这里!”

    朱玉惠轻轻抚摸着弟弟的头,安慰他。

    所有的话都不需要说出口!

    他们拥有全天下最尊贵的父亲。

    他们本可以将所有委屈都向他述说,请求他为他们做主!

    然而,现在的苦痛却是由那位父亲造成的。

    更加悲哀的是,孝道要求子不得对父之过言。

    权力如泰山般沉重,使他们无力反抗。

    孝道与权道的双重束缚。

    无论从伦理还是从权力角度来看。

    面对当前的困境,他们感到自己完全无力反抗!

    世间的路,总是这么险峻吗?还是仅在童年感受尤深?对方答道——始终如一!生活的挑战,永远充满艰辛!

    朱权突然回想起前世观看的一部电影里,某个角色曾说过的话。

    父皇对他不公,未给他辩解的机会,在受廷杖时,他未曾流泪。

    在被剥夺身为皇子的身份,首夜被囚于宗人府时,他也未哭泣。

    然而,他能承受委屈、冤枉、惩罚、攻击!但他的姐姐,不能!

    他前所未有地憎恨自己的无力。

    在皇权斗争面前,他只能被动地承受。

    在黑暗中,那份无助的挣扎和痛苦的折磨,正折磨着他的心灵。

    可能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必须经过这样一段时期。只有这样,才能变得更加成熟。

    现在的朱权,首次真正关注到了自己的境遇。

    他既不愿也不敢再沉溺于个人情绪之中。

    姐姐是如何做到今天这次相见的,她为何要选择在此时见他。

    一瞬间,不需言语,全都想通。

    一刹那,无需多言,一切都明了。

    脑中飞快轮转,想到他手中还有什么谈判的筹码。

    心思急转,思考自己手上持有的谈判资本。

    能让铁血顽固的帝王,改变想法。

    足以令那位铁血且坚定的皇帝转变他的看法。

    为自己早日出去争取筹码。

    为自己争取尽早获释的机会。

    姐弟俩默契十足,眼睛对视中,就知道彼此达成同一目标。

    姐弟俩的默契满分,在对望一眼中便知道对方心意,共同目标已明。

    努力吧!为了未来!

    加油!为了未来努力!

    两人交流着彼此的想法谋划,从日出到日落,从日落又到日出!

    他们交换着各自的思考和计划,从早到晚,再从晚到早!

    他们在宗人府中,不受打扰。

    在宗人府内,他们得以静心不被外界干扰。

    而外界却因为朱玉惠的此番操作,掀起又一轮风波!

    然而,外界因朱玉惠此次的行动,引起了新一轮的波澜!

    以蓝玉为首的武将们,对一个公主在其中的转圜,不以为意!

    以蓝玉为首的将领们,并不把一位公主的介入看得太重!

    他们最早跟随老朱,也自觉最了解老朱。

    他们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也认为自己最了解他。

    朱权之事,已成定局。

    朱权的事情,看似已经定局。

    怎么会因为一个深宫中的公主,而如此轻易改变主意。

    怎可能因一位深宫的公主,而轻易改变决定。

    想他处理空印案胡惟庸案,哪次不是铁血心肠,一条道走下去,即使杀错也从不回头。

    回想他处理空印案、胡惟庸案时,哪一次不是铁血果断,一往直前,即便误杀也绝不回头。

    难道因为是自己的儿子,他就变得不是刽子手朱元璋了吗?!

    难道仅因是自己的子嗣,他就不再是那位决断如刽子手的朱元璋了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绝不可能,断然不可能!

    以蓝玉为首,支持太子的武将们,喝酒分析一番,都纷纷嘲笑自己的顾虑。

    以蓝玉为首,那些支持太子的将领在品酒讨论之际,纷纷讥笑自己先前的担忧。

    笑骂一阵后,继续喝酒吃肉,赛过王侯!

    嘲笑与讥讽过后,他们继续畅饮豪食,其乐融融,不亚于王侯。

    陈庆、刘三吾、黄子澄等文官领头的一群人表现得更加小心翼翼。

    他们再次相聚于惯常光顾的画舫上,低声密谈策划。

    经过一番讨论,认为对方反转局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果这局势都能被所谓的天命皇子逆转,那他们就更需提高警觉。

    这样的隐患,未来定会成为太子即位道路上的最大阻碍!

    反复思量后,意识到目前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紧盯对手,留意其每一个动作!

    文人的行事方式往往如此。

    单打独斗或许还能成就一番事业,双人合作也能有所作为。

    但当文人众多,尤其是那些无所作为的文人增多时,大多数倾向于选择观望。

    然而在这之中,最为关注朱权姐弟的。

    非朱允炆莫属。

    朱允炆和朱权同为十二岁。

    相同的年龄,难免会有相互比较的心态。

    然而,在过去的十二年里,朱允炆每次内心与朱权比较。

    总是觉得自己处于下风。

    身为长孙,原本应受万众瞩目,但十七皇叔朱权似乎常将他置于不顾。

    每当皇祖考查功课,他总认为自己的答案已足够出色。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