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齐物战记 > 第二零二章、瓷姬之乱(一)

第二零二章、瓷姬之乱(一)

    在一座临时搭建的行宫中,坐在主位上的瓷姬冷眼看着眼前闹哄哄的场面。瓷姬自然本名不叫做瓷姬了,只是因她身材娇小却又如同瓷器般精致白皙,彷如一个漂亮的洋娃娃,不知哪个爱慕着她的人在暗中称呼她作瓷姬,这称呼一传出来就成了大家对她的称呼。久而久之,瓷姬也把这当做自己的称呼了,她对这个称呼并不介意,甚至深感骄傲,因为这意味着人们对她的崇拜倾慕。

    她是个自信到极点的姑娘,自认为天底下没有比她更好看的女人了,但另一方面她却又惊人的小肚鸡肠,只要是遇上姿色极佳的女人便会使她警惕,那位与她地位等同的大圣女光音便是其中之一。尽管在心底里对这种绝色美人十分厌恶,可她却又不得不以现实的态度理智对待别人,因而将厌恶深埋心底,哪怕面对再讨厌的人也会保持着自己那笑吟吟的面貌。

    没有人知晓她的年纪,但从她当了弥勒教小圣女开始,她就似乎从未变过样子,她依旧如同十五六岁的少女般精致漂亮,这一点简直是更让那些爱慕着她的人们狂热兴奋,还藏着一些龌龊恶心的心思。

    她也是个看着和善但实际狠毒的女人,也是因她那些恶毒的手腕,她才能统合了一大支拥簇,现在甚至要威胁到南朝楚国的根基了。这种狠毒与她的嫉妒配合起来,便有了一种一方面自信骄傲另一方面却又憎厌在现实中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比如那个她素未谋面却莫名得到了弥勒教教主之位的名为苏齐的少年。

    她虽然从未见过他,却已经嫉恨上了他,并将他视作自己毕生的最大敌人。她倒是听说他明面上的身份是南朝楚廷的走狗,据说现在就在建康城,不久后等她占下建康城的话,她一定要抓住他,然后......每每想到这个念头,她心中就浮现出一种残忍的快意。

    但相比起那些还算遥远的幻想,眼下却还是有她不得不直视的现实。在这座才刚刚搭建起来当做宫殿实则为普通宅子的行宫中,在她的视野中从左到右分别排列着几乎是以自己的行营来划分的人们。从左边开始,是以围着一个光头纹身、足有两米高的古铜色皮肤的男人,他脖子上挂着用一颗颗兽牙连起来的项链,穿着不算文雅的毛皮衣服,说起来话十分粗鲁,一双眼睛阴沉而阴鸷,使人被看了觉得十分不舒服,瓷姬每每见他看着自己时眼中都流露出近乎不掩饰的情感色彩,她很清楚那是什么样的东西,但她对此默不作声。在他周围也围着几个类似打扮的魁梧大汉,看得出他们并不是汉人,而是来自比较原始的部落,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他们是俚人,俚族并不是一个统一的部落,但由一个最大部落的首领来当全俚人的酋长,这汉子便是俚人们的酋长,唤作黑团儿。

    再往右边去,是弥勒教跟随着小圣女瓷姬分裂离去的弥勒教三王,及其亲信们。这三王分别是威德王、无相王、金刚王,这三王二男一女,威德王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看着却不似一个江湖人,倒更像是大户人家的老爷子。无相王倒是个女人,正如其名,她每次出现时都会换了一张与上一次截然不同的面容,有时候还会变了身形,没有人知道她的真面目,甚至怀疑她原来还是个男人。金刚王听着就是个鲁莽性子急的男人,可实际上却是个细皮嫩肉、像小书生一样的人物。

    再往右看去,则是五行教一行人,没错,正是五行教,除却宛如圣道教教主苏无劫一样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五行教主外,金行教主、木行教主、水行教主、火行教主、土行教主都到齐了,他们都是大师境、宗师境的人物,放在平时他们可是在这天底下都是威名赫赫,可现在却都出现在这里了。

    最后就是最没有势力的江湖散人们推出的代表们了。在这次叛乱中,弥勒教小圣女瓷姬凭着她震惊世人的手段,几乎统合了大半个江湖,让他们为她对抗朝廷,还联合了位于广交二州地区的土族们。这些力量放在平时倒不算什么,可假使被人统合了起来,却形成了一股浪潮般的巨力,正朝着南朝都城建康城而去。

    除此之外,瓷姬还在暗中联系了北朝许廷,尽管北朝许廷没法一下子派出大军来协助,却能命令边境重镇给南朝楚廷给予压力,这也是一种颇具报复心的行为,报复这四次北伐带给北朝许廷的重创。尽管南朝楚廷也已经元气大伤,甚至不比北朝许廷好,但就人们来看却是北朝许廷一直被南朝楚廷欺负。不过如今南朝楚廷也是自食其果了,因为这次由瓷姬一手鼓动的叛乱并非是巧合,其根本原因正是先帝在四次北伐中带给南朝楚廷的巨大的暗中隐患,如今隐患终于爆发了,以至于一下子被逼到了悬崖边缘,面对着这次亡国危机。

    也是因此,原本不过是在江湖上小有名气的小圣女瓷姬竟是一下子声名大振,她的名声传遍了天下,进入了两个朝廷的塘报上。对于自己的这番杰作,瓷姬自然是十分得意了,且更加骄傲自负了,至于在这场叛乱中带给那些无数的无辜百姓的遭遇?她不在乎,事实上假使她在乎的话,她绝是没有现在这样的强大,瞻前顾后、犹犹豫豫、悠游寡断的人是做不成大事的,她坚信着这一点,所以从母胎那里带来的恻隐之心仿佛被她扔到了不知在这天底下的哪个旮旯里去了。

    现在她眼前的这些人吱吱喳喳地争论着的,正是之后的战略,这对瓷姬来说也是十分头疼的事情,她头疼的并不是她没有想好接下来的战略,而是她已经想好了却没有彻底掌握站在这里的最高权力,说到底,她为了联合起南方土族、五行人及各等江湖散人们,不得已妥协了一些,以至于自己没有独断乾坤的大权,只能坐在这里听他们胡扯。

    现在他们争论着的无非是两个选择,一个是赶紧搜集建造足够的船只,然后通过潘阳湖进入大江,并顺着大江而下直击建康城,同时让另一路在陆地跟着的军队一起往建康城而去,从水路和陆路上同时包围建康城!另一个就是先解决处于他们后方的荆州,荆州势力是除却三吴地区外南朝最富有强大的地区,荆州的世家们甚是能跟吴郡、会稽郡的世家分庭抗礼,因而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建议先调转枪头占据荆州,接着才回头攻打建康城。

    这两个方案都自然有其优点和缺陷,前者的优点和缺陷无非就是趁着建康城尚未反应过来围攻建康城和有腹背受敌的危险,后者的优点和缺陷是解决了危机隐患和可能耽误战机。以弥勒教、五行教等江湖人是赞成尽快攻下建康城的,之后才再镇压其他地区,从而统一天下......他们已经兴奋地陷入这样的美梦了。可俚人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常常与汉人军队作战,因而对可能会前来勤王的汉人军队感到十分警惕提防,所以提议首先彻底打垮后方的汉人军队。

    两派相争过后,最后出现了这样的结果:以弥勒教、五行教等势力为主的江湖人们及流民们主力大军直击建康城,以俚人们为主的南方土族和弥勒教的威德王率领的军队与主力部队分开,一同前去占据荆州,解决后方危机。

    于是,叛军接下来的战略就这样决定下来了,瓷姬无言以对地接受了下来,但也在暗中松了口气,庆幸这个由大家争吵商量出的折中方案没有脱离出她早就在心中定好的战略多少。

    接下来就是打败从建康城出征的、前来讨伐他们的朝廷大军了,想到这里瓷姬便隐隐兴奋了起来,她要在不久后的大战中伸展手脚大显神威,让世人们见识到她的能耐和威能,也由此名留青史。

    她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君临天下的场面了,尽管她只是个女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