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铁马记 > 第1章 当街正法

第1章 当街正法

    大梁武安三年七月,北黎使团七十二人抵达上京,由此开启了北黎与大梁朝长达百日的战争谈判。

    同年八月,北黎使团成员,北黎刀神拓跋洪子侄拓跋文于上京城南街四方酒楼内被杀身亡,北黎与大梁的战争谈判因此中断。

    “杀人凶手“是谁?

    乃是江湖十六路高手之一,飞鹰山庄庄主赵烈阳独子,赵睿隆。

    说到这赵睿隆,倒也是堂堂正正的英雄好汉,是武林年轻一辈的佼佼者。

    彼时的大梁对习武之人十分推崇,习武之人的武功境界,更是划分到了九境二十七品。

    一境最末,九境最强,每一个境界,又各有三品加以区分,同样,一品最末,三品最强。

    寻常习武之人,最强也只能到达第四境。

    第四境,又称小溪境,指二脉开窍,内力如潺潺流水,绵延不断之辈。

    这个境界的人,已经能算是入了高手的门槛,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手。

    资质平平的习武之人,穷尽一生,便只能止步于此。

    往上一境,又称清江境,这类人物,内力浑厚,运转自如,草木皆可为锋,称得上真正的高手。一般只有江湖门派中,自幼习武之人,过了四十年纪,才可到达该境界。

    有天赋者,一般也要练至三十几。

    这赵睿隆,年才二八,却是天生练武强者,如今年岁,便是清江境三品,前途自然不可限量。

    那日,在四方酒楼内,赵睿隆与其师弟李天佑三人正欲吃饭时,忽然见到拓跋文一行仗势欺人,辱骂不肯相随的良家妇女。

    当时,有两个军士同在酒楼内,上前劝阻,不料却被拓跋文两脚踢翻。

    其身后随从两人顿时轻蔑大笑,大呼梁朝无人。

    但见赵睿隆稳住师弟三人,自己则缓缓站起,手中宝剑出鞘,刀光剑影间,不出六招,便将这嚣张跋扈的三人斩于剑下。

    事后,赵睿隆以一拖三,将这三人扔于街上,并登上酒楼高处,言辞正义。

    “这三人,乃北黎使团流氓,辱我大梁,罪不可恕!今日被我赵睿隆正法,也算替天行道,不辱门楣!在座的各位,如若朝廷有所追究,切记帽子不可扣在这京内任何一人当中!”

    其话音刚落,原本瘫坐在地,尿了裤子的酒楼老板气色方才缓和了一些。

    “要找,便只找我飞鹰山庄赵睿隆一人!“

    其声洪亮,响彻南街七里地。

    言罢,方才与三个师弟收拾包袱,扬长而去。

    临走时,赵睿隆还不忘留给酒楼老板一锭金子。

    ……

    五日后,上京城东街清风茶楼。

    这上京城,繁华至极,东西南北四街,各有特色。

    南街为美食街,四方酒楼,便是天下第一饭庄。

    北街为古董街,古董街上有个无邪轩,无邪轩老板是天下第一富人,无名无姓却是日进千金。

    天底下的达官显赫,贵人子弟,要是前半辈子都没来过无邪轩,便会被人取笑。

    西街为红尘街,天下第一青楼凤凰阁便座立于此。

    而这东街乃是文化街,天下举人进京赶考,衣食住行,便在此街。

    这清风茶楼,便是东街第一楼。

    茶楼内,座无虚席,原本应该人声鼎沸,此时却寂静无声。

    一楼正中央,一个书案,一个醒木,一个老人,一个少年,笔直而立,颇有文人之风。

    然而,这对爷两其实没什么文化。

    老人满脸风霜,叫林老五。

    少年虽然看起来比较瘦弱,但精气神却比同龄的正常人要好上一些。

    虽然其面部干涩,略微有些发黑,但一双大眼,仍掩盖不住英气。

    他叫林非,今年十六,只是一个跟着爷爷走南闯北,赚活钱的说书人。

    两天前,他们来到了这繁华的上京城。

    林非原以为这京都的钱好赚,事实却并非如此。

    来之前,他爷爷还不断向林非吹嘘自己以前在京都内说书是多么风光。

    有多风光?

    一天一锭银子,顿顿有酒有肉。

    听到这里,林非便好奇地问爷爷:那为什么还要走南闯北,风餐露宿,一直待在这里不好吗?

    好面子的爷爷被林非这一问,问得涨红了脸,不得已,才刻意避开这个话题:总之,回到京都,咱爷两的下半辈子就有着落了。

    可偏偏,这京都内不像别的地方,说书人能在大街上随意画地为生。

    这里的说书人,全部都在茶楼里面说书。

    从正午十二时到晚上十二时,每讲一次,休息一场,如此循环,以此为生。

    并且,这些说书人中,不少都小有名气。

    除了那些固定给茶楼老板打工的说书人外,还有一些金牌说书人,每次茶楼老板请到他们,茶楼内都会座无虚席。

    因此,这没有名气,穿搭落魄的穷酸爷两,自然也就找不到干活的地方了。

    像往常一样,爷两找到了街上的丐帮聚集地,花了两文钱,准备席地而卧,度过这难熬的夜晚。

    彼时,天气还很燥热,众人都难以入睡,便聊起了前日四方酒楼内,飞鹰山庄少庄主赵睿隆剑杀北黎拓跋文的事情。

    听到了来龙去脉后,一腔热血的爷两不由得拍手叫好。

    借着劲,爷两索性当众摆台,讲起了三十年前,剑神独孤决孤身入北黎斩杀十大恶人的故事。

    好巧不巧,充满善心的清风茶楼老板正带着下人送来当日茶楼内没卖出去的糕子点心。

    原本只是日行一善,听到爷两一唱一和地说书,不由得驻足赏听。

    其实,这爷两的说书水平着实一般,但其中慷慨激昂的情感,却让这老板身临其境。

    说来也巧,这老板便是赵睿隆的亲舅舅王时安。

    白天时,他就听说了朝廷已经下旨捉拿赵睿隆的事情。

    虽然王时安自己不是武林中人,但他深知,此时的飞鹰山庄,已经陷入了绝境。

    自己的外甥虽是行侠仗义,但比起家国利益,就连牺牲整个飞鹰山庄的所有人,也是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眼下,大梁西部旱灾,东部洪灾,北部又有北黎三十万铁骑压境,可谓是多事之秋。

    为了能让战争谈判顺利下去,大梁李家这些一向做事果决的所谓大人物,自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一人来换取短暂的太平。

    所以眼下的王时安唯一能做的,便是鼓动百姓,让百姓去请愿。

    当然,这极可能是死罪。

    商海沉浮几十年的王时安,自然也不会明目张胆地刻意冒险。

    通过说书人,将这件事传入更多老百姓的耳朵里,让这件事成为京都百姓的谈资,从而点燃起星星之火,才是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做法。

    奈何王时安养着的那些说书人都是沽名钓誉,明哲保身之辈,他们宁可失去在清风茶楼赚钱的机会也不愿意冒险去讲这件事。

    正好,眼前的这爷两,切中王时安下怀。

    于是,王时安给了林非爷爷一锭银子,对其承诺只需讲上一场,林非爷爷这才欣然同意。

    年少的林非只当是天上掉下了馅饼,他并不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

    说书时,一开口,爷两便成了全场焦点。

    也是因为这一开口,爷两一脚便踏入了鬼门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