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诸葛凉的悲催人生 > 第二十二章 司马府

第二十二章 司马府

    今天的目标是邓县,牛车沿着大路咕噜向前,随着太阳西斜,牛车也是渐渐来到了一座城池前。远处看着城高一丈多,大概就三米多一点,主要是土石夯筑而成,城墙的宽度从大门处的豁口可见,差不多也是一丈。这是一座中小县城,县城的城墙是小县的规模,但是人口却是中等县城的规模,所以现在可以看到很多的人正在赶着进入城门,由于是傍晚了,并没有多少人出城。

    汉代的兵役有中央卫兵、边郡戍卒、地方役兵三种。

    葛亮下车牵着牛车来到城门处,将司马徽的身份文书给城门官看,共有六个人看着城门,这六人就属于地方役兵,穿着板甲,头上裹着头髻,手里拿着长矛,主事的小官则是拿着环首刀。

    葛亮先是抱拳行礼,将一张绢帛递给了手持环首刀的人,该男子看过之后示意牛车进入,并归还了绢帛。葛亮收回绢帛,牵着牛车进入了邓县,入眼的是一些铺子在售卖东西,“老师,向哪个方向走呢?”

    水镜先生:“先直走,看到府衙之后右转,第四家就是了。”

    一路看着街边的房子,虽然是县城的里的房子,有个别的还是茅草为屋顶,有瓦片的屋子都是大门装点,看着古朴而大气,来往的人还是很多的,即使是傍晚了。看到一座很大的院落,大门前有穿着士兵衙役服装的人站在外面,到地方了,然后是右转,第一家,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到了。

    葛亮:“老师到了。”

    上前扶着水镜先生下车,然后是庞德公。葛亮上前敲门,门环撞击出“碰碰”清脆的金属声,不一会儿门打开了一条缝,里边的是一个穿着下人衣裳的小厮,面向平和,问:“汝乃何人?”

    葛亮先是抱拳行礼,“某诸葛亮,师乃水镜先生。现在老师、庞德公在门外,赶紧迎接。”

    小厮把门打得开一点看见了牛车旁的水镜先生、庞德公,先是对葛亮还礼,接着走出来对着水镜先生和庞德公行礼,“家主,庞公,小人马上通知夫人。”

    小厮立刻小跑进入了大院里,葛亮则是将大门完全的打开,然后跟着老师水镜先生的后面进入了司马徽自己的家。

    进入大门之后是一个类似于壁影的隔墙,左转来到一个长廊,左边是倒座房,也就是南房,右边又是一个大门,三人进入大门,来到了庭院。

    此时的庭院里已经站好了十来个人,最前面的是当家主母韩氏,司马徽的老婆,葛亮的师母。后面的应该是司马徽的儿子及下人。司马徽要三子一女,女儿为长,已经嫁给了马家,就是白眉五常的马家,五常中的马良、马谡最是有名,长女司马姝嫁给五马中的老三马叔常。

    马家五常分别是老大马伯常、老二马仲常、老三马叔常、老四马良,字季常、老五马谡,字幼常。前面三位没有什么大的名气,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出仕,都是隐居的状态。

    司马徽的三个儿子也是差不多,没有出仕,大儿子司马蔚,二儿子司马琪,小儿子司马辑。

    其中大儿子司马蔚娶了荆州蒯氏的女子为妻,二儿子娶了谯县许氏的人为妻,小儿子还没有成亲,加上看家护院的下人有二十多人,全部站在一起,感觉都像是某个公司在训话呢。

    刚进入庭院,一圈的人对着司马徽行礼,口中说着,“恭迎家主。”

    葛亮看到这一幕知道了老师水镜为什么喜欢隐居了,太热情太规矩都让司马徽这样比较闲散的人受不了,但又不能怎么样,毕竟自己夫人并没有做错。韩氏是颍川大族出生,如果把东汉女子治家作为一场考试,无论是教育子女,管理下人,联络女人圈,服侍丈夫,操持家务等各项,韩氏都能得到满分的成绩。但这对于水镜来说,特别是来带荆州后,水镜自己感觉有些格格不入。

    水镜挥手让所有的下人散开,指着庞德公,他的家人对着庞德公行礼,庞德公抱拳还礼。

    接着水镜指着葛亮,“这是我新收的学生,诸葛亮,字孔明。”

    除了韩氏外的所有人对着葛亮行礼,抱拳还礼,韩氏则是微笑点头示意。

    “这是我的老妻韩氏。”

    葛亮弯腰鞠躬,双手相合向前,作揖相拜:“见过师母。”

    “这是我的大儿子司马蔚,年长与你。”

    行礼,“见过兄长。”

    司马蔚还礼,“孔明贤弟。”

    水镜:“这是二儿子司马琪,小于你。”

    行礼,“见过琪弟。”

    司马琪还礼,“孔明兄长。”

    水镜:“这是最小的儿子司马辑。”

    行礼,“见过辑弟。”

    “辑见过兄长。”

    水镜:“好了,我们主屋坐。”

    接着众人来到了北房主屋,进入房间后看到的是比较空旷的堂屋,接着是下人迅速地将桌案和垫子放到堂屋里,很快就装点完成了,司马徽和韩氏坐到主位上,左边是庞德公和葛亮,右边则是三个司马兄弟,每人一张长桌。

    这就是这个时候的招待客人正规饮宴标准,这还是葛亮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宴请方式。

    韩氏:“今日宴请庞公,孔明,以及夫君德操回来,请。”

    众人喝了一杯酒水,葛亮的感觉是甜中带着酒味儿,不超过十度。

    接着是水镜,“没有什么说的,喝酒是了。”

    接着又是喝酒,旁边的下人立即添上,同时屋子里的油灯把堂屋照得透明。

    接着就是开始闲聊的时间,主要是等着上菜。

    司马徽和庞德公聊得尽兴,司马家的三兄弟也是聊得热火朝天的,葛亮则是在品味古代酒与现代各种酒的区别,虽然自己也没有喝过几种酒,但不耽误葛亮品酒的兴致。

    韩氏见葛亮并没有和人交流,便问:“孔明,家居于何处?”

    见问道了葛亮,其他的人,特别是司马三兄弟停下了交流,而是仔细听葛亮的回答;葛亮揖礼后说:“亮徐州琅琊人。”

    韩氏:“又为何荆州拜师?”

    葛亮:“飘零入荆州,得幸老师收留,所以拜师。”

    司马蔚:“可有兄妹?”

    葛亮:“不清楚,自与叔父相离便没有看到了,消息全无,是以不知。”

    司马琪:“有何志向?”

    葛亮:“采菊东篱,或见南山。”

    水镜:“善。”

    司马辑:“见过兄长,辑问的问题有些长,容辑说来。相传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双方大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而汉军也有伤亡,只是一时还不知伤亡多少。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准备清点人数。

    当行至一山坡时,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韩信驰上高坡观看,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经十分疲惫了,这时不由得人心大乱。

    韩信仔细地观看敌方,发现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不一会儿,值日副官报告,共有1035人。他还不放心,决定自己亲自算一下。于是命令士兵3人一列,结果多出2名;接着,他又命令士兵5人一列,结果多出3名;再命令士兵7人一列,结果又多出2名。

    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值日副官计错了,我军共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

    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个个奋勇迎敌,楚军顿时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所以怎么算出来的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