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荆轲

    话说葛亮一直都是在计划修建自己隐居的地方,但想法的美好总是败在骨干的现实面前,葛亮便是如此啊。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能想到葛亮穿越这个世界他有历史车轮这样恐怖武器。

    葛亮还算是好的,像是其他的穿越者老兄那是不知道死了多少。

    最后葛亮想修建的房子最后还是落到了老师水镜先生的手里,前面一段时间水镜先生司马徽回了邓县的老家一趟,都是已经安排好了。

    秋收之后,从邓县请的木匠和工人,在加上几个隆中村的村民,想来用不了一个月时间房子便是能够建好,简单来说,房子直接就被水镜先生包了。师母韩氏还说过,若是葛亮有看中的女子,也是可以找她,如此以来葛亮的大半辈子都算是被水镜先生一家给保全了。

    葛亮自己想来也是有些对不住老师司马徽,但是也没有办法,葛亮本来想自己交换出些钱财,或者说是用比较先进的灌溉工具让村民帮自己盖房子,结果则是葛亮直接躺尸了。

    随着时间一日日变凉,秋收的日子也算是到来了。葛亮为了见识一番古代的秋收,也是在巧儿扶着的情况之下,来到田间地头看,有光着膀子的男人,有悬着憋筐的妇人,只有牙牙学语的小孩在田间地头乱串,稍大一点懂事的都是在帮着家里人秋收。

    葛亮也是不由想到前世描写秋收景象的句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豆、玉米、高梁都成熟了,累得弯了腰。”然后葛亮就是咳嗽不止。

    旁边的巧儿问道:“先生,刚才说的大豆、玉米、高粱这些是什么?”

    然后巧儿便是看到葛亮咳嗽不止,连忙帮着轻拍其背,也不再问了。毕竟先生葛亮的问题是要比自己的问题要重要。

    葛亮见巧儿不在意了,便是也不在咳嗽了,开始说道:“巧儿刚才你问的什么来着?”

    巧儿细声言说道:“刚才巧儿并没问什么,想来先生是听错了。”

    葛亮也是不动声色,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缓步向着山上的院子而去。

    来到了山上之后,葛亮坐到了房间里边,时间大概是在下午三点左右,外面还有金黄的阳光在西空高悬。

    葛亮再次拿出了一卷新的竹简,开始书写。你说这货在做什么呢?葛亮这个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在给《九章算术》作注。要是说起来,葛亮作注的这个版本的《九章算术》严格来说要比历史上的,魏晋时刘徽还有早一些。

    当然不是葛亮喜欢争这个名声,当然葛亮也是争不了,主要的原因是葛亮感到能够靠谱的数字,只能在《九章算术》上找到了。其他的地方看不到,除了文字还是文字。

    在其中涉及的方面很多,也是古代行军打仗必学的书籍之一,

    “方田”:主要讲述了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圆形、扇形、弓形、圆环这八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另外还系统地讲述了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以及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约数等方法。

    “粟米”: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提出比例算法,称为今有术;衰分章提出比例分配法则,称为衰分术。

    “衰分”:比例分配问题。

    “少广”:已知面积、体积,反求其一边长和径长等;介绍了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

    “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除给出了各种立体体积公式外,还有工程分配方法。

    “均输”:合理摊派赋税;用衰分术解决赋役的合理负担问题。今有术、衰分术及其应用方法,构成了包括今天正、反比例、比例分配、复比例、连锁比例在内的整套比例理论。

    “盈不足”:即双设法问题;提出了盈不足、盈适足和不足适足、两盈和两不足三种类型的盈亏问题,以及若干可以通过两次假设化为盈不足问题的一般问题的解法。

    “方程”:一次方程组问题;采用分离系数的方法表示线性方程组,相当于现在的矩阵;解线性方程组时使用的直除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一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种问题。其中的绝大多数内容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当然葛亮所作注大多都是用现代的数学方法,再加上古代的解题思路。

    总而言之,葛亮已经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将《九章算术》注解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刘备的算术书,若是要发个奖的话,葛亮是当然不让了。

    这只是想一想啊,不过葛亮现在确实在重新写这本书,就算是葛亮的记忆力再好,时间长了也是会忘记一些东西。特便是上学是学的一些可能用不到的,所以写下来也是一个办法,当然所写的文字也是全部改成了古代的文字来写。

    次日,葛亮在书房里边安心读书,今儿读的是《战国策》,这也算是新开一卷书来读了,前面的《史记》算是告一段落了。

    要说这《战国策》,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又称《国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仔细读来与读三国演义有些相像,要是说这个史书与演义相像还真有些扯淡啊。关键是战国策上面的故事它的精彩程度基本不亚于演义了。

    发生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用刘向的话是“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无,敌侔争权……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

    所谓的大争之世,井田背弃,耕作技术进步,小农经济崛起,同时私田大量产生,冶铁业和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业和手工业产能快速增长。再加之各国相继变法,结果便是“策士”出现在人们眼前。

    七雄并起、诸侯纷争不断,“法治”代替了“礼治”,毕竟在这一时期,“法治”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变革,“礼治”已经行不通了。

    如刘向在《战国策·书录》所言“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有设之强,负阻而侍固;连与交质,重约结誓,以守其国。故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军事科学和战略思想,外交战略和策略方针应运而生,而设计或运作这些思想和策略的合纵连横的游说之士登上了历史舞台。

    讽齐王纳谏的邹忌、说赵太后的触龙、客孟尝君的冯谖等都是常客。反正里边牛叉的人物多的是,要说葛亮要读这样的书,主要的目的就是熏陶一下自己的谋略感,以前葛亮哪有什么谋略,那是过好一天是一天,所谓的躺平便是如此了。

    但是现在有所不同,当然葛亮还有一件事便是找地图来看,基本上是把地图背下来,特别就是荆襄这一带的,做好完全的准备是没有问题的。

    葛亮打开便是序章,序章在自己手里拿着,后世的自己显然并没有看到过,大概是后来失传了。

    接着便是第一卷了,《秦兴师临周求九鼎》: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

    ······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这个故事简单来说便是秦国兴兵要抢夺周王室的鼎,结果这个颜率就把鼎献给齐国,让齐国派兵保护,让秦国退兵之后,又以道路不通劝说齐王,最后齐王只能是作罢了。就是颜率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周王室保住了颜面。

    除了这些之外,像人们熟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接着便是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样的故事也是出自《战国策》。

    在比如《荆轲刺秦王》也是出自战国策,完全可以当成文言文的小说来看,当然对于以前的葛亮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但对于现在的葛亮来说,即使是文言文,只要是故事,仅限于故事类的虽说不是一目十行,一眼一列还是没有问题的。

    要敲章酌句来读的书也不是没有,比如《论语》便是一部可以一句一句理解的书籍。

    时间也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上午,房门再次被巧儿响,然后便是一阵香风而入。不用像也知道是巧儿了,只听巧儿说道:“先生?”

    葛亮边看便说,“让亮看完手里的《苏秦始将连横》先,马上。”

    片刻而过。

    葛亮放下竹简,将自己看过的所有书籍全部整理一番,抱着往书架上放好,对着旁边呆站着的巧儿说道:“巧儿,别看了。那破《女戒》有什么好看的,帮先生我放上去了先。”

    要说《女诫》作为东汉女史学家班昭对其女儿进行“三从四德”等封建道德教育所作。全书分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共计7篇。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对女子实施柔顺之道的教材,影响可谓是极其的深远。

    以前巧儿不认识字,《女戒》只是听着府上的教规矩的老妈子说了几遍,现在认识字了,居然巧儿最喜欢的是读这上面的内容。要不是葛亮要求,说不定巧儿已经能够倒背如流了。

    当然巧儿早就已经是倒背如流了不提,巧儿听到了葛亮的声音,连忙帮着葛亮把桌案上的书简放架子上,并说道:“先生,为什么今天先生看这么多?”

    葛亮回答说:“这些当成故事来看,所以看的比较快。”

    巧儿不由问道:“先生你看得这么快能够记住吗?”

    葛亮直接答道:“完全记不住,只是一晃而过罢了,这也是亮现在为难的地方,难以取舍。”

    “那,先生能说给巧儿听听吗?”

    葛亮蹲了一顿,

    “巧儿你真的想听吗?”

    然后葛亮看到巧儿如小鸡啄米,连连点头表示自己想听。

    葛亮思量了片刻,问道:“巧儿,以后你是跟着先生我走,还是说跟着家走,亮说的是亮以后组建的家庭?”

    巧儿没有直接听出葛亮的意思,问道:“先生,有什么区别吗?”

    “跟着亮可能会经历战阵、行军之类的,跟着亮的家走便是跟着亮的府邸走,目的就是看家,明白了吗?”

    巧儿问道:“那先生的意思是,先生觉得巧儿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