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女戒

    其实选项非常的明显,和葛亮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便是做这个女秘书了,也就是葛亮的专用代笔人。像葛亮说:“我是一个农民。”巧儿便是要在竹简上写成“臣本布衣。”

    当然这样的事还是比较辛苦的,现在还好啊!葛亮在隆中读书,日后若是做了官,到处奔波的话,那巧儿也是得跟着奔波。

    接下来的看家便是有了两种选择了,一是成为丫鬟管事,看着葛亮的家。如果葛亮在外为官,葛亮的府邸需要有人管事,这个人便是巧儿了。当然,按着葛亮的意思是,巧儿成为主母那就更是名正言顺了,包括自己也是属于她的。

    反正经过了葛亮的一番讲解,巧儿竟然选择了第一个,也就是成为葛亮专门研墨写字读文章的书童这样的角色,其实葛亮已经有预感了。

    不过葛亮还是问道:“为什么不选成为主母,成为家里的主事人呢?”

    巧儿说道:“巧儿已经很有幸了,不敢奢求太多。”

    “是不敢,还是说不想?”

    巧儿顿了一顿,才说道:“不敢。”

    葛亮心里不由暗暗欢喜,不敢而不是不想,这就说明问题。

    看来就要等两年之后,也就是那场劫难之后,再找时间把巧儿弄成正妻。为什么要等两年之后呢?因为两年之后便是207年,也就是葛亮27岁的年纪,也是历史上诸葛亮三顾茅庐时间。再次期间自己保持与其他任何女子的距离,同时拒绝所有的婚事。

    虽然也不会有什么人看的上现在葛亮,但师母哪儿可能有婚事出现,到时候自己表现放浪形骸一些便好了。毕竟没有人愿意自己嫁给一个没有啥子内涵的怪人,特别是集合了上下几千年的放浪于一身的葛亮。

    葛亮瞬间想过这些,也算是定记下来,便是对着巧儿说道:“两年之后,你也算是及笄了。到时候在看情况,反正亮也不大可能看上别的女子。”

    巧儿虽是听出了葛亮的意思,并没有意动,而是说道:“说不定先生有桃花运呢?”

    “桃花运?谁的?”

    “嗯!”巧儿说道,“不知道。”

    葛亮看着在笑,心里则是在暗笑,去他喵的社会世俗观念。

    葛亮:“既然选择了,便是不能在看什么《女戒》了,还有要学会写文章,特别是给亮写文书,所以你现在的文墨根本就不足够。”

    巧儿也知道,答应说道:“巧儿自是明白。”

    葛亮起身后来到书架,接连指着几大墙的竹简对着巧儿说道:“这些都是。”

    巧儿跟着葛亮的身旁,看着葛亮指着的那些竹简,小心问道:“这么多吗?”

    葛亮不由微笑啊,“是全部熟读到能够背诵,不多!”

    巧儿仿佛是瞬间傻了一般,手也是不自觉抓着葛亮的袖子,轻轻扯了扯,葛亮顺势将巧儿的手放到了自己的手里,说道:

    “这些都是儒家的经典,主要的目的就是将之记下,看着很多,以巧儿你的能力,想来要不了多久便是能够熟读成诵了,对自己用信心一点。”

    巧儿只是拉着葛亮的手不放,自己也是摇头,虽然巧儿已经算是能够将《诗经》、《论语》背诵下来,但也是花了自己不少的时间,但是看着满墙的竹简心里还是有些瘆得慌。

    要说感觉的话,就是一个小学生看到高三学生做的作业,看上去高高的一堆,打死自己也不想上高中,试卷的高度比自己的身高还要高。那种震撼感便是现在巧儿的神色,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葛亮自己时间不够,毕竟葛亮只是穿越者,不是什么天才神童,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和普通人差不多。

    一般人背一首诗,比较短的诗句需要五分钟,葛亮甚是要十分钟,要说葛亮的优点便是记住了,基本上不会忘记。同时这也是一个缺点啊,凡是有利便有弊,葛亮脑子里的东西非常的复杂,大多已经在大学的时候装满了,所以经常看书力不从心啊。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把最亲近的人培养成自己的智囊,也就是最智能的移动读书馆才是正理,当然这是比较功利的说法。另一方面也是增加巧儿的见识,也能够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毕竟古代女子读书能够用得上的机会还是很少的,至少这葛亮看来这是双赢的。

    葛亮说道:“又不是让你明天就记诵下来,时间还早着呢?只要保证自己在学便好了,好了,这边坐。”葛亮说着拿起了一卷竹简,拉着巧儿将之按坐在垫子上,随后葛亮自己也是坐好,二人也是对坐着。

    葛亮将原来放在案几上的竹简收带一旁,将手上拿着的竹简放到桌案上展开,对着巧儿说道:“请看。”

    然后葛亮看着巧儿,还是有些恍惚。

    一个脑瓜崩弹在巧儿光洁的额头上,只听“嗷”“呀”两声,巧儿捂着自己额头,可怜兮兮地看着葛亮这个始作俑者,说:“先生,不许敲巧儿的头,打傻怎么办?”

    葛亮也是不由感到好笑啊,面上却是不显,说道:“说正事呢?”

    “正事?”巧儿边揉着自己的额头,像是想到了什么,有些惶惶问道:“先生,能不能换别的?巧儿还是当端茶递水丫头好了。”

    端茶递水,那肯定是不行的,虽然自己说过了可以更改的,那不过是幌子而已,别当真,要是当真了,葛亮就不是葛亮了。当然不是葛亮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啊!

    葛亮都已经计划好了大路了,有句说:“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这个时候,巧儿想退出已经不行了,不管巧儿以后是在家里当家庭主妇,还是说做端茶递水的普通丫头,反正要看书那还是必须的。

    所以对此葛亮的回答是:“不行,所以叫你听着。”

    巧儿见葛亮不同意,只能是嘴唇微瘪着,不知道葛亮被扭成了怎样的麻花,眼神里的怒火也是熊熊在燃烧,只是被压着。

    葛亮见此也是不由暗叹,看来学习这件事并不是大家都喜欢的,古今通用,当然这也不应该怪巧儿怎么啊?首先古代女子读书习文便是很少,在加上一些观念的束缚,对女子来说通常是够用就好了,不说别的,巧儿要是将葛亮指着的全部记诵下来,怎么也算是学富五车了。

    要是在能够理解其中的精益,便是做个女博士女经学家也是可以的,可想而知确实有些难为人。

    ······

    葛亮自己便是开始说道:“如果这样的一卷,需要多少时间呢?”巧儿并没有回答某人。

    “对于你来说应该是三天,这还是往最大的说,三天这么一卷,边看身后的书多,想来用不了两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你就可以背一遍,以后的日子还很长,用个十年八年多背几遍,想来全部能够记下来。”

    葛亮最后下结论说道:“所以,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

    巧儿连忙将手拍在葛亮面前的竹简上,身子也仿佛长高了一些,接着是皮球泄气萎靡般,闷闷说道:“先生,你?!”

    葛亮看着巧儿被打击到了,不由改口说道:“这样吧!《史记》就不用你来背了,先生我自己来。《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这十三本便是你要读的书,当然这些也是亮要读的。”

    “其中《诗经》《论语》两本从你开始读书以来,不到三个月时间便是已经熟读成诵了。《易经》也称《周易》或《易》,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这本也不用你读,这个亮自己有时间在研究。所以又去了一本,便剩下十本了。”

    “《尚书》,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9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尚书》是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所以这一本是必须的。记好了没有呢?”

    《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也是必须的要读的。

    至于《仪礼》,《礼记》这二本,自己没事的时候看看大概便好了。接下来便是三传了《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后面二者都是注解前面《左传》的书,亮现在在读《公羊传》,所以对你来说只需要三选一便好了,最好是《左传》。

    《尔雅》是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这一典籍你自己看着办,有时间便瞧一瞧。最后的《孟子》算在先生我的头上。

    葛亮细想了一下所有,才再次说道:“这说来说去便是只有三到四本了,看着很多。”

    葛亮顿了一下,说道:“也确实很多的样子。”

    葛亮收到了某女的不爽眼光。

    其实巧儿听到葛亮给她算算账式说那些该读,那些有不该读,就知道自己已经改变不了了,只要自己尽力办就是了。

    ······

    其实葛亮的目的之一就是在自己出山前多学一些,自己又不够,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只能找一个帮手,这个帮手便是记忆力明显比自己好的巧儿啦?

    四日后,葛亮便是跟着水镜先生来到山下老马汉家,今天准备返回邓县,巧儿也是要一起回去的。今天的巧儿相较平日的打扮有所不同,最明显的便是梳的发式不同,巧儿将自己的头发梳成了盘于头顶的高髻。

    以前看着清秀可人,现在看着却是端端正正的,想来这便是司马府上穿着要求,前面一次到老师水镜先生府上,看见府上的丫头大多就是这样的,看来只要回府上,便是不能免俗。

    即使巧儿这丫头现在算是葛亮的,毕竟契书还在葛亮的手里,好吧,其实葛亮到现在还是没有能力赚钱。

    在老马汉家吃完了饭,便是坐上马车,也就是葛亮在徐庶那忽悠来的马,自己还起了个高大尚名字卧龙驹的那匹马来拉车。驾车的任务交给了老马汉的大儿子马纪,巧儿、葛亮、水镜先生司马徽三人坐在车里。

    或许是马车放久了,一路上咕噜声不断,若是往常光景,葛亮肯定坐在外面看看这汉末三国的风光,但葛亮自己还算是个病号,也就息了这样的心思。

    时间也是过得很快,不久外面的马纪便是说道:“家主,邓县到了。”

    水镜先生拿出了代表身份的东西递给了巧儿,巧儿接过好掀开马车外的帘子,将之递给外面赶车的马纪。

    接着马纪驱动这马匹徐徐向着城门而去,将印信给守门的士卒看,然后驾车进入城郭。葛亮在马车里能够听见一些百姓的交谈声。

    进了县城之后,赶车或者是坐在车里感觉是不一样的,城里大多都是石头的地板,感觉轻快儿爽利很多,随着啪嗒啪嗒的马蹄声,车轮的咕噜声,马车也是来到了司马府前面。

    马纪直接跳下马车,对着车里的人说道:“家主,孔明先生,到了。”然后马纪在车后的凳子拿到马车侧面。

    巧儿掀开了帘子,先是弓起身走了出来,接着是葛亮了,巧儿和葛亮下了马车,水镜先生在巧儿搀扶下了马车。

    也没有叫人敲门,时间正是上午,府中进出的人有没有眼瞎,自然是看到家主司马徽回来了,就有下人连忙禀报主母夫人韩氏。

    三人人还没有走进宅院,出来迎接的人司马九,也就是大管家,同时是司马徽的同族兄弟,反正后来是没落了,依附在司马徽家,由于人也比较可靠,后来便是做了管家了,上次葛亮来水镜先生司马徽家时,这位管家回了颍川一趟,所以没有见着。

    司马九,听名字便是知道估计排行老九了,府上的人都是叫这人为九叔的,葛亮当时觉得有些新奇,要说为什么新奇?那就得说道上世纪大火的僵尸电影了,反正让葛亮叫九叔感觉就是很别扭。

    见礼后,司马九对着水镜先生说:“见过大兄。”水镜先生司马徽也是还礼。

    葛亮拱手说道:“亮见过叔父。”

    司马九也是对着葛亮见礼,说道:“想来便是大兄受的学生孔明了,有贤者风范。”

    葛亮:“让叔父见笑了。”

    司马九:“大兄,本以为要过两天才到,没有想到大兄提前而来,不过需要的东西早就已经准备妥当了,弟也不说这些了,里边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