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阴谋

    接着师母韩氏有给葛亮简单说了一下其余两个人的一些信息,另外的两个中一个是庞德公兄弟家的一个庶女,叫庞歌,也是刚及笄,也没有定亲出去。另一个则是襄阳的习氏中的人,叫习柔,也是庶女。当然不是葛亮只配与庶女成亲啊,主要是嫡女大多都是被订了娃娃亲,就像是蔡文姬嫁给卫仲道差不多,毕竟荆州相对于外面的其他州县要安定很多。

    另一方面葛亮却是也没有什么东西,就是现在结个婚也是房子彩礼少不了,况且葛亮现在还是身无分文,这就是事实啊!这也是韩氏选了一个商贾之女的原因之一,能够很好的帮助葛亮。

    襄阳****就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完成了向文化世家的转变。他们虽分散于魏蜀吴三方,但都以文才立身扬名。

    习氏入蜀例如《三国志蜀书》卷四十五传载:“(习)文祥名祯,襄阳人也。随先主入蜀,历洛、郫令,广汉太守……子忠官至尚书郎。”同传注引《襄阳记》谓:“习祯有风流,善谈论,名亚庞统,而在马良之右。子忠,亦有名。忠子隆,为步兵校尉,掌校秘书。”

    《襄阳耆旧记》卷一庞林妇习氏条载:“庞林(庞统弟)妇,同郡习祯妺……曹操之破荆州,林妇与林分隔,守养弱女,十有余年。后林随黄权降魏,始复集聚。魏文闻而贤之,赐床帐衣服,以显其节义。”

    则习氏本与庞氏联姻,都是襄阳地方的一流豪族。据《襄阳耆旧记》载:习氏入蜀的还有习承业,历任江阳、汶山太守;习珍,为零陵北部都尉~

    反正来到了晚上后,葛亮回到了为葛亮准备的客房,推开门走了进去,发现里边已经点好了灯。

    屏风后面站着一个人,葛亮自然知道就是巧儿,便是说道:“巧儿,看来你也算是升了一级了,指挥别人有什么感觉没有呢?”

    巧儿从屏风里探出头来,说道:“先生,洗浴的水已经准备好了。”

    葛亮暗叹,要是前世这还是父母的心头肉,在这却是一个照顾人的奴婢,还真是世道艰难啊。

    葛亮想着屏风后面走去,屏风后面是浴桶,里边已经装满了热水,上面还是热气缭绕的。葛亮张开自己的臂膀,接着巧儿便是替葛亮宽衣解带起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二人也没有出现脸红的现象。

    开始的时候,葛亮还是很不好意思的,被巧儿嘲笑了很久,前段时间葛亮吐血变虚弱之后,又是夏天,所以葛亮的洗浴都是巧儿完成的,其实葛亮早已经算是被看光光了。

    一直拖到了葛亮只穿着裤衩,巧儿才说道:“先生可以了。”

    这时葛亮才睁开眼睛,赶紧钻进了浴桶中,不然又要被笑笑。果不其然啊,葛亮刚跳进了浴桶,便是听到了巧儿的轻笑声,葛亮只能是板着脸说道:“亮不是问了当管事的感觉如何吗?”

    赶紧把话题岔过去才是要领啊!

    巧儿拿着毛巾蘸着水给葛亮擦洗后背,说道:“并没有什么感觉,还是那样。这还得感谢夫人,说了,只要巧儿在府上便是领管事的薪水。”

    葛亮便清洗自己身上的污垢,问道:“这是什么花瓣?细长的。”

    巧儿将手伸进水里,把葛亮吓了一跳,结果就是捞起一些花瓣,见到葛亮这般的反应不由再次轻笑出声,说道:“先生,这是菊花花瓣,难道先生不喜欢,所以?”

    葛亮稍稍梗了一下脖子,舒缓一下尴尬,才说道:“谁说的?所谓:丛幽一笑东篱晓,霜华又随香冷。晕色黄娇,低枝翠婉,来趁登高佳景。谁偏管领。是彭泽归来,未荒三径。最惬清觞,道家标致自风韵。”简单说一下,《齐天乐(菊)》作者:高观国。

    巧儿听着很很有意境,说道:“先生,这是你作的?”

    葛亮不由脸皮抽动,说道:“诶,不是。”

    巧儿:“先生骗人,若不是先生作的,那是谁作的呢?看吧,先生你又是说不出个谁来?”

    葛亮能说啥,只能是说:“不许告诉第三个人知道,你这儿听过便算了,只是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明白吗?”

    巧儿点了点头,但有些疑惑问道:“先生明明身怀才能,为什么不表现出来呢?”

    葛亮哪能跟巧儿说,这些都是后人写出来的,若是传播天下,自己还会遭到天罚的,自己可是不想有死一般感受,一次就够了,再说了葛亮都是紧着不那么耳熟名详的念叨。

    不出名说明还是要差一点,但是写的不错的才敢说出口,因为葛亮不相信穿越者是专门搞古诗词的,就算是,这样的人死的更加的早。

    毕竟一篇篇优秀的文章可以让其出名,然后就是迎接天罚,然后时人渐渐忘记这人做过的诗句,个别没有被清除的词句便成了佚名诗词,像是《诗经》中的很多诗句一般。

    要说缘由就是葛亮怕死,但是不能和巧儿这样说,葛亮想了想便说道:“这叫藏拙懂不懂?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简单来说就是亮不能表现自己明白吗?对了,今天,也就是刚才,师母说了,明天会带姓邓小娘,叫邓喻,说是看一看,要是看中了便是要嫁给先生我了。”

    葛亮明显感受到巧儿的手顿了顿,然后才是接着替葛亮擦洗,葛亮说出来就是看看巧儿的意思,但巧儿好像没有领会到,也不知道想到哪儿去。

    葛亮不由再次问道:“巧儿,你是怎么想的?”

    巧儿淡淡说:“先生想娶谁与巧儿又有何关系呢?我只是一个奴婢。”

    葛亮感到这味儿有些不对,不是以前你说自己要是娶妻得问过你的意见吗?现在又不需要了。伸手向着后背的小手而去,一下便是抓住巧儿的手,将之拉到前面能够看得见地方。看上去还是那个乖巧贤惠的样子,但眼睛里边有晦暗不明的东西。

    葛亮问道:“你认识,或者说见过这个女子?”

    巧儿点点头。

    葛亮:“那你知道她有什么性格吗?或者说不喜欢什么?”

    巧儿想把自己被葛亮握着的手抽回来,但是没有成功,呐呐说道:“反正她比巧儿漂亮。”

    葛亮都快要晕倒了,回答的是我问的吗?

    虽然葛亮看出来巧儿对自己可能的娶妻很排斥,或者说的护犊子。因为从根本上来说,男人娶妻是没有问题的,巧儿也知道葛亮却是应该娶妻了,但毕竟巧儿也是和葛亮朝夕相处,有了感情。

    葛亮说道:“别说其他的,亮问的是她有什么厌恶的?性格究竟怎么样?”

    巧儿见葛亮严肃问,也是不敢有其他什么,想了想说道:“邓小娘子喜爱诗词,性子非常的温和,想来定是先生的良配。”说着巧儿又是失望下来,眼睛里还有泪光闪烁。

    葛亮真想直接晕倒淹死在浴桶里边算了,平时挺聪明的巧儿怎么现在就变得糊涂呢?回答不说,答非所问;难道相处这么长的时间,看不出来自己在想办法搞簧这件事吗?看来感情才是让人迷糊的根本,不掺杂感情才是干大事的。

    诶,对了,巧儿不是说这邓家小娘喜欢能够作诗的,想来没有错了,那自己就要没有诗才,而且是一点都没有,甚至是在作诗上毫无天赋。对了,再加上一个夸夸其谈,那就更好了。看来只能是对不住了,邓喻邓小姐了。

    或许你能找到更好的良人也说不定,自己现在只是烂白菜,有巧儿给我浇水就够了。

    打定主意后葛亮说道:“巧儿,来,将衣服递给亮。”当然葛亮也是没有放开巧儿手,只需要巧儿围着浴桶转上半圈便能够拿到了。

    巧儿依言将衣服放到了葛亮能够顺手拿到小台上,说道:“先生,可以放开巧儿吗?”

    葛亮问道:“为何放开呀?”

    巧儿小声说道:“巧儿知道了先生并不想娶妻,想来是在找邓小娘的不喜之处,让邓小娘自己看不上先生。”

    葛亮见巧儿想通了,便是放开了手,说道:“转个身,回避一下。”

    巧儿知道葛亮要起身穿衣服,便是转过了身,毕竟葛亮要把穿着被打湿的裤衩换下来。很快葛亮穿上衣裳,叫巧儿转身过来帮自己系一下连接处。

    葛亮趁机揽住巧儿的腰肢,将之抵在身后的浴桶的木沿上,由于浴桶只有腰一般高,加之葛亮用力。巧儿便是向着浴桶的中间微微后仰,脸与脸靠得很近,只要其中的一人稍稍噘嘴便是能够亲上。

    眼神对着眼神,片刻巧儿的脸便是通红一片了,嘴上不争气求饶说:“先生,不可以。”

    葛亮当然不是要做什么,见巧儿服软便是放开了她,说道:“赶紧的。”

    巧儿连忙手忙脚乱地帮葛亮穿好余下的衣服。

    要说葛亮为啥突然这样,原因也是很简单的,葛亮这人随和,在残血养伤的过程中,没有少受巧儿这丫头在语言上的亏,老是被搞得哑口无言。

    在隆中隐居的地方,要是怎么样,巧儿就会大声叫出来,搞得尴尬不已的是葛亮,在现代那就算了。葛亮是坚决不会让自己没有大气概的,简单说就是被女子压着,而且是什么都被压着,要说葛亮除了苟活的信念在支持自己,还有就是自己身体好了,要转被动为主动。

    ······

    巧儿做好了之后小声如蚊蝇说道:“先生,好了。”

    葛亮转身出了屏风,就在转身的那一刻嘴角的笑意藏不住,但没有笑出声。来到床榻边坐到床榻边儿上,拿起放在旁边的两卷竹简,打开一瞧,一卷是空白的,另一卷则是修建自己那卧龙居安排的人员的名字,已经他们是做什么的,几乎都是木匠。

    拿起空白的一卷,将刚才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记下来,也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一句。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这一篇。

    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人看到自己身边的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便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难受的感觉,并随之出现一些消极行为。比如,别人中奖了,买股票速富了,自己没有得到这种“意外之财”,忍不住大发牢骚,甚至对别人肆意造谣、恶意诽谤。这种“见不得别人好”的行为是人类忌妒情感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在哲学上表现为新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光明的。同时也说明任何一个优秀的超越一般的行为的都是要经历磨难的,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所以,当我们发现别人在忌妒自己时,我们一方面应当高兴,因为这证明自己很出色;另一方面,别忘记更加努力提高自己。记得保持谦逊的举止,这对那些见不得你好的人,也有一定的安慰作用。

    看来小心谨慎才是生存之道,所谓鹤立鸡群,鸡并不会欣赏鹤的魅力,而是会想办法锯断鹤的脚。一是当你没有勇气和资本离开那群鸡的时候,请别摆出鹤的姿态。二是小心自己才是那只鸡,这才是最尴尬的。三是时间一长才慢慢醒悟,发现自己是走进鹤群的那只鸡。四是鸡群里的鹤,不是鹤,而是被扭曲成了异类,所以,离开他们!第五是鹤是不会在鸡群里面找优越感的。

    最后,很多人都自认自己是那只鹤,并不觉得自己是那群鸡里面的一员,对吧?不对,所有人都会觉得自己是鹤,潜意识里人们并不愿意被扎堆归类,独一无二天真无邪的不愿意。自己是不是那鹤不重要,谁是也不重要,关键是怎样觉得爽,鹤立鸡群保命又安乐,离开鸡群就被烹杀,再选择一下。

    完全不认同。假设你是鹤,那当你立于鸡群中,你可以获得更多关注,获得更多资源与机会。假设你是鸡,那离开鸡群去哪?鹤群吗?那你得到的只会是更多嘲笑和打击。

    大概意思在竹简上写记下来,时间也是过了一会儿,收拾葛亮衣物的巧儿也是走了出来,现在平静下来了,葛亮问道:“晚上你是到哪儿休息呢?”

    巧儿答道:“夫人说到原来的地方。”

    葛亮问道:“几人一间来着?”下人毕竟和主人不同,不可能一人一间,后世是住房紧张或者说是为了方便管理,所以才会出现几人住在一起。古代则是规定了,是阴性的,就算是有多余的空房子也是要下人挤在一起的。

    巧儿说道:“一共四人。现在是两人,加上巧儿便是三人。”

    葛亮指了指自己的床榻,说道:“这儿,一个人。”

    巧儿看了看床榻,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若是今天住在先生这儿,那巧儿不是百口莫辩了吗?”

    葛亮见巧儿刚说完便是准备再说其他的,却是在葛亮打断,想来巧儿好像是失言了,“百口莫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葛亮打断巧儿的话,说道:“百口莫辩?为什么要百口莫辩呢?”

    巧儿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葛亮,表情里有些许的没落,无奈!

    葛亮也是直接纳闷,嗯,若是在留下来便是百口莫辩,应该是再留下来,说的是留在自个这儿。看来不管是多么严教的家风,毕竟人多了什么鸟都有。

    葛亮问道:“你的好姐妹之间闹矛盾啦?”

    巧儿点点头。

    葛亮:“怎么说的,要是可以的话,说来听听看?”

    等了一会儿没有说。

    葛亮便起身拉着巧儿坐到床榻边的垫子上,说:“这还能有多大的事,他们是多数还是少数?”

    这次巧儿回答说:“是少数。”

    “少数,按照你的性子不应该在乎这些少数的,可是相反了。想来少数里边有你极为要好的人,亮记得你从照顾老师开始到现在也是一年多了,当然啊,最后的这段时间最是辛苦,毕竟照顾亮还是很为难的。也不说什么,这个你看看。”

    葛亮将自己刚写好的《鹤立鸡群》拿给巧儿看,巧儿接过之后看了起来。好吧,葛亮写的是简化的:鹤之立于鸡群,有的鹤怎样?又有的鸡怎样?

    巧儿看完之后,说道:“先生写的真好,寓意很深。”

    葛亮暗叹,这人不高兴了,说话也就那样。葛亮:“深什么?就是看着乐一乐,对了,好像某人的契书还在亮的手上,说不说随你呀?”

    这招葛亮并不想用。

    巧儿:“在巧儿之前,家主老先生在隐居院子隐居的时候,还有一个叫作云三娘的人,就是她在照顾老先生。”

    葛亮见巧儿愿意说了,虽然不知道是自愿的还是被逼的,便是接着问道:“后来云三娘呢?”

    巧儿微微含怒看着葛亮,埋怨某人打断了自己节奏,葛亮连忙拿起旁边的竹简,假装打自己两下,说:“这下可以了吧?”

    巧儿摇了摇头,说道:“先生不用如此的,巧儿自然是知道先生的用心。”

    葛亮见过去了,便是说道:“小声一点,慢慢说来。对了,要不要到床榻上来说。”葛亮翻身躺在床榻上。

    巧儿还是摇头,显然不想,随即说道:“云三娘的女儿是我的好姐妹,后来云三娘被送到了老家颍川去了,然后才是夫人选中了我到隆中管理老先生的伙食。现在我回来之后云三娘的女儿便骂我,,”说道了这人,巧儿也是眼中含泪,有些哽咽了。

    “算了,骂人的话亮也不想听,可知道云三娘为何离开呢?”葛亮说道。

    “说是有了孩子,其他的不知道。”巧儿说道。

    葛亮不由开始叵测起来,难道是老师水镜先生的孩子,不应该呀?老师都是已经六十岁的人啦?胡子一大把,云三娘也是成熟的美夫人一个,想来多半是府上的人,不然便是村子里的人,反正不可能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