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邓喻

    葛亮只能说:“非也,不过是百无聊奈罢了。”

    徐庶:“庶感觉今天的气氛不屑怪异,可知其中缘故?”

    葛亮勉强说道:“师母邀请了邓县,也就是邓家的小娘来赴宴。”

    徐庶还没有转过弯来,不由问道:“邓家的小娘也是邓县有名的才女,今邀其来此。”说着徐庶转头看了看场上的人,韩氏、水镜先生司马徽、水镜先生的三个儿子,还有就是自己,对了,还有孔明。

    徐庶便是笑着说道:“看来师母很上心你的事。”

    葛亮能说啥?极其高兴不行,不高兴也是不行,只能用平和的态度,对徐庶笑着说:“看来元直见过其人,何如?”

    徐庶也是求学的时候见过两次,但影响都还是很深的,当即说道:“要说邓喻,那便是两个词:处变不惊、大家闺秀。”

    葛亮笑而不答了。

    这时有小丫鬟走了进来,先是对着上座的水镜先生和韩氏行礼,说道:“老爷,夫人,客人到了。”

    韩氏问道:“既然了,蔚儿去请一下。”

    司马蔚起身对着见礼后,便是走出了。

    葛亮则是看到一角站着的巧儿,便是招手让她过来。

    巧儿见到了,缓步从旁边的过道来到葛亮的身边,说道:“先生有何吩咐呢?”

    葛亮:“帮我弄一下头发。”

    头发?

    巧儿看着葛亮在早上被自己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发,有些不明白什么意思!

    葛亮见巧儿不明白,在场上也不能说些什么,只能是一口喝干了药碗里的药,示意巧儿将药碗拿下去。

    就是一个小插曲,只有葛亮被苦的变脸的表情。

    不久,从客厅外随着司马蔚走进的一个仿佛那沁人心脾的清兰一样,自带一种淡淡的气质女子。穿着的衣服到是差点没有让葛亮把眼睛都瞪出来,虽然已经是很吃惊的葛亮装作欣赏的淡然模样,实际心里已经是翻涛骇浪。

    这个走进来的女子便是这场宴席的女主邓喻了,面相的特点就是三庭五眼了,“端正”是气质,“耐看”是更是将古典的内蕴拿捏的死死的。

    葛亮看着这人穿着连体衣,对,就是连体的裙子,古代这叫直裾啊。

    要是按照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穿了一身拍古装仙侠剧时女主穿的衣服,很有灵动飘逸之感。裙子在上体部分为烟黄彩,下身则是转成淡紫色,腰间的带丝为纯黄色,呈现出来就是百褶纱裙。

    反正这样的设计不可能出现在汉末三国,毕竟就算是三国的第一美人甄姬也只是在《洛神赋》里边才有这样的待遇,诶,难道这甄姬也是穿越的,至少眼前的这个人就是穿越者。

    邓喻走进来之后,先是对着上座的韩氏和水镜先生盈盈一礼,嘴里说道:“喻儿见过姨母、姨夫。”

    葛亮看着师母韩氏眼睛都笑成了月牙,老师水镜先生也是看着邓喻捋须微笑,显然对邓喻非常满意。

    只见韩氏笑着说道:“喻儿,这次请你过来呢,意思就不用说明了,我这儿也是希望好事能成。”

    葛亮看着这邓喻的样子,要不是司马琪年纪比较小,再加上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是从小定下的娃娃亲,怕是没有葛亮什么事了。

    还有就是葛亮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假的穿越,怎么汉末三国这么多美女的吗?瞧着邓喻的相貌,要是用后世自己看到过的明星来说的话,介于李沁所饰演那纤纤美人。

    水镜先生司马徽说道:“喻儿到是越来越漂亮了,也不知道谁有福分啊!”

    邓喻说道:“所以这不是看看有没有人配得上喻儿,想来这次的人有所不同。”说完之后,便是直直看着葛亮,片刻之后小声嘀咕:“外貌上过关了。”

    毕竟葛亮的卖相还是不错的,再加上外面的衣袍,要是说差什么的话,那就是羽扇了。

    邓喻对着葛亮施礼,说道:“小女子邓喻见过先生。敢问先生姓名?”

    葛亮站起后,回礼说:“久仰,邓小娘,学生诸葛亮,诸葛孔明。”

    然后葛亮便是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只见面前的邓喻听葛亮说出自己的名字后,杏牟微楞,小嘴微张,显然吃惊得不是一般的,是极为的。

    细长的双眼在清纯当中带了份妩媚的质感,黑眼球大且清澈明亮,让整张脸看起来是相当的出彩了。反正有多呆萌就有多呆萌,和刚走进来时的翩翩姿态很不相符。

    在旁人看来,就是这两人怕是看对眼了。

    真是的情况则是邓喻在早些时候也是和自己的好姐妹黄小娘找过诸葛亮,但是没有任何的消息,甚至是找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得到的消息是当年诸葛玄带着一家子投奔刘表的时候,中途被土匪劫道,然后就是被冲散了,诸葛亮失踪了,这年头儿失踪多半就是挂了。

    邓喻没有想到这次见到的是诸葛亮,也就是穿越而来的葛亮。

    当然邓喻不知道葛亮是穿越的,葛亮已经发现了邓喻是穿越者了,毕竟衣服就是破绽。

    过了片刻之后,邓喻才反应过来,自己应该是失礼了,整了整神情,才说道:“刚才先生说的什么,能再说一遍吗?”

    葛亮从来就有想过穿越者是同胞之类的想法,这是早就打定的主意,苟才是生存之道,就算是死了也没有人知道,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葛亮也实时表现,先是愣了愣,皱了皱眉才说道:“鄙人复姓诸葛,名曰亮,字孔明。姑娘可是听清楚了?”

    这次邓喻点点头,然后对葛亮笑了笑,便是对着旁边的徐庶施礼,“见过元直叔。”

    徐庶对着邓喻拱手回礼,“庶还礼了。”

    葛亮愣了一瞬,不就反问了一下,暗暗给脸色,给美女一个面子,看来也是真实、不拘一格的人。也不知道大家闺秀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看来外貌也是加分项啊。

    葛亮不由暗暗想到。

    邓喻转而又是对着司马徽的三个儿子见礼寒暄了几句,才反过来对着葛亮说道:“孔明先生是吧?不知先生为何不坐呢?”

    葛亮笑容以对,说:“亮等着邓小娘一同入座。”看来以前的谋划已经用不上了,趋炎附势看管不管用吧?鬼知道这女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但是一定不喜欢趋炎附势的,也要暗中体现。

    邓喻眉毛微微上扬,心想孔明先生看上去并没有想象中的牛B吗?

    走到了旁边的位置,对着葛亮示意,“请。”

    葛亮顺势坐下,感受了一下嘴里的苦味,看来不是善茬,小心为妙。

    上座的韩氏说:“人也是到齐了,孔明你和喻儿的位置也是相近,你们可以相互聊一聊。”

    然后其他的人基本上都是看着在场的邓喻和葛亮二人,毕竟也是古代,不可能在什么密闭的地方让二人单独聊的,人多在场才不会有名声忧虑。

    邓喻对葛亮问道:“孔明先生年纪多大?”虽然邓喻能够推测葛亮的年纪,再加上来的时候姨母韩氏并没有说相亲的人是谁,再说姨母也不会坑害自己,所以直接就来了,结果可想而知。

    测试?

    瞬间闪过葛亮的脑海。

    葛亮说:“回喻才女的话,亮今年二十有五了。”

    邓喻心里暗暗算了一下,诸葛亮二十七岁出山,也就是公元207开始的三顾茅庐,还有两年时间,对上了。

    邓喻:“小女子只是是的几个字,算不得才女之称,还是孔明先生才高八斗,喻也是有所耳闻。”

    葛亮问:“亮这些年多是流转各地,多以要饭为生,现在幸得老师收留也算是安定下来,不知才名从何而来?”

    所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葛亮的表现就是这样的,至少现在葛亮卖相上是这样的。

    邓喻到是被问得一愣,自己哪儿知道的,当然是上历史课的时候历史老师讲的,诸葛亮那是各种的牛,再加上长大后也是看了不少关于三国题材的文学作品,例如《三国演义》。但是这不能直接说,要是说了还不得直接被当成神经病了吗?

    诸葛亮怎么这样,难道谦辞听不出来的吗?

    邓喻笑了笑,说:“先生的大才看见便能够感受到,已经是才气外泄了。”

    心里想打死这人的心思都是有了,但谁叫你的名字将诸葛亮呢?原谅你了!

    葛亮:“天下有才之士何其之多,亮不过以微末之才,不足挂齿尔!不知邓小娘可有考题之类的,亮可是听闻曾有人提亲,却是被考题所难,亮也想试一下。”

    毕竟穿越女不是什么大路货,考题的目的就是把一些没有才能的直接刷下去,又不能说女子的不适来,最多就是说一下这个女子矫情,但是这个女子也是才女的话,情况则是完全不同,士人时人都是认可的。

    邓喻不由想到,这么快就要直奔主题了,若是葛亮的能力都很强的话,那自己要不要那个呢?毕竟历史上这家伙是自己那好姐姐的男人,不对啊,现在是好妹妹黄月英的男人。

    自己的妹妹到长沙治病去了,也不知道她知不知道诸葛亮出现的消息,还真是没有想到,自己也有和名人相亲的一天,也不知道会不会载入史册。

    好像没有吧?

    历史上不是听说诸葛亮要择妇,然后就是黄承彦黄老爷子驾着车九百自己的女儿送给了诸葛亮。看来这诸葛亮也是被相过亲的,也不枉前世被家里的人逼着相亲多次了。

    关键是现在怎么办?

    旁边的葛亮见邓喻小娘有些入神了,便是轻咳了两声准备提醒一下这位穿越者同胞,“咳咳!”

    本来邓喻还准备暗暗问一问对方有没有家财的,显然这个诸葛亮是没有的,自己是客居在姨夫家里,关键就是在这儿啦,要是普通人就直接问了,但是对方是诸葛亮啊!

    第一道考题便是问有多少的才,也可以回答自己的财,毕竟古代的字一般都是通假字,要是拿出来感觉好像有些侮辱对方。所以第一道题划过。

    第二道,邓喻轻言问道:“敢问先生的志向为何?”

    葛亮还以为是什么现场作诗这类,或者是对联,居然问我的志向,是不是故意的?要是作诗那还不简单,就说自己不擅长,随便应付一下,要是自己的烂到不行,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啦?

    虽然说此女明眸善睐,但自己作为男穿越者,难道没有一点一夫一妻多妾的想法吗?还是远离此女为妙,不然脑门突突啊!

    志向的话?

    是往小了说,还是往大了说呢?

    先说个小的。

    葛亮心中打定了主意,先是大声笑显潇洒,然后才诚心说:“亮自读书以来,也算是懂了一些文墨,如是可能为上一小吏糊口便是上天恩赐了,岂敢奢求。若是无成,便了却浮华,忙时修篱种菊,闲时小酒清茶,想来这也是不错的出路。”

    邓喻感觉自己好像错了,诸葛亮不是自信的吗?常自比管仲、乐毅,难道自己看到的这货是假的?

    诸葛亮是谁啊!在杜甫的诗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再有就是陆游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但是现在看到的葛亮却是很小家子气的人,难道历史有误?

    这些疑惑在邓喻的眉头的一皱之间便是过了去,邓喻不由再次引导的问道:“大丈夫立于世间,难道孔明先生不由自己的一腔抱负吗?”

    报复?报复谁呢?

    自己这小胳膊小腿的,能报复谁呢?只能报复一下自己而已。

    葛亮不由疑惑想问,“难道不够吗?”

    邓喻本能的摇头,表示不够,或者说是在摇头自己看到的这个诸葛亮,有些令人大失所望的感觉。

    葛亮见邓喻带着失望、不解、疑惑等不一的摇头,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自己这第一题算是直接没有过,自己就是前进了一大步啊!

    葛亮当即问旁边的徐庶,“元直兄,亮的志向小吗?对于一个才上学不到小半年的人来说。”

    其实在古代,上学小半年,连字都是认不全的,不说其他的,小学的教育基本上全是认字的过程,整整六年时间才有能力读小说这类的东西,甚至还有很多的人上完了小学之后都还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小说,或者说是文本,就读过课本。

    古代也是一样的,时间甚至更长。

    徐庶想了想,说道:“孔明以前学的在流亡的过程怕也是记不得多少了,半年时间却很现实。”

    葛亮那是赶紧咳嗽打断了徐庶,毕竟徐庶是知道自己底细的人之一,水镜先生会对自己的夫人韩氏说自己收了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很不错,不会说其他的像什么哪一点厉害,而是笼统的称赞。

    比如庞士元就直接说他是南州名仕之首,人称“凤雏先生”,要说庞统到底还在哪儿,水镜先生一般不会说。

    当然啊!韩氏问起,水镜先生还是会说的。

    所以现在唯一还知道葛亮底细的人,且能够说话的人就是徐庶,毕竟自己能够日识千言这样的事徐庶知道的,所以葛亮的半年和别人的半年是不一样的。

    葛亮对徐庶那是挤眉弄眼的,背着邓喻,除了徐庶能够看见外,也就是上座的师母韩氏和水镜先生能够看见,但意思很明显是葛亮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自己。

    师母韩氏装作没有看见,水镜先生则是随缘,看你葛亮自己的本事了,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