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相亲

    葛亮站起身后,先是对着上座的二老见礼,然后是邓喻邓小娘。

    只听葛亮说道:

    “学生先前听师母说,要为学生说媒,亮以为不过是寻常女子,亮虽读书日短,也算是读书人了,想来也是配得上商贾之女,但真是的情况是邓小娘天生丽质,且问答时可以知道,亮的答案都是不尽如人意的,亮虽然不才,但也是有些自知之明的,还望师母理解。”

    葛亮说完之后便是坐了下来。

    韩氏细细想了一下其中的过程,确实如孔明所言,不由皱眉,说:

    “喻儿你要说些什么呢?”

    邓喻起身对着韩氏行礼,然后对着葛亮行礼,然后说道:

    “姨母、姨夫,一般的人大多都是第一道题,孔明先生一直到了第三题,喻儿也是很欣赏敬佩孔明先生的学识的,虽然现在还有所不足,想来日后定然成就非凡。再说喻儿也不过是刚及笄,想等一两年在看看孔明先生如何行事,到是再看看?”

    意思很笼统,要看看诸葛亮是不是如历史般发展,到了那是在确定自己怎么选择。毕竟在邓喻看来,诸葛亮出山代表着的就是三国鼎立,那是的襄阳可不是什么像样的地方,反正是战争不断。

    同时这几年邓喻还帮着打理家中的生意,有很多的产业都是暗暗转到了蜀中,或者是荆南,反正荆州北部的生意已经是一个空壳子了,只是很多的人不知道吧了!

    要说邓喻将后世的一些营销的手段用在汉末三国,那是无往而不利的,再加之穿越者的身份,诗词之内还不是大把大把的,然后邓喻便是有了才女的称号了。

    前不久邓喻的父亲就到蜀中处理产业去了,府上就邓喻这一个主子在家,邓喻的父亲叫邓良,邓喻有一个不太成器的弟弟叫邓桓,反正邓良要是去了,邓桓十有八九是守不住这个家业的,正好邓喻穿越而来,解决了邓良的大麻烦。

    邓良也是时常感叹,要是邓喻是个男娃该有多好,这些在邓喻看来只是一笑而过,毕竟也算是一个家里的人,只有自己的娘家好了自己才有本钱在汉末三国的乱世中生存。

    但是由于邓喻的年纪还是比较小,所以就没有多大的动作,后来有找到了前世的好姐姐,也是好闺蜜黄舜英,二人都穿越到了这里,毕竟二人出事也是在一起的。

    黄舜英变身成了黄月英,就是历史上诸葛亮的老婆,两三年前二人开始准备干些大事,结果就是黄月英被迫到长沙看病而结束。二人也开始意思到这方世界有些与众不同,有很多的限制,反正二人也变得谨慎了很多。

    他们也是讨论过日后的发展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站在哪边?

    从情感上二人还是争执了很久,接着又是利弊上,最后的结论都是要抱大腿,但是要抱谁的还是难以说清楚。

    现在是姐姐的邓喻想的是,妹妹黄舜英不是诸葛亮的老婆嘛?这还要说吗?这条大腿不粗大的吗?蜀汉的丞相,千古留名的人物,难道还有别的想法?

    然而这些都不是黄舜英想要的,前世就是女强人的她就没有怎么谈情说爱过,正是因为黄月英在历史上嫁给了诸葛亮,所以黄舜英要避免自己成为无用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黄舜英认为人定胜天,不必在意他人或者是历史,而是靠自己解决。所谓帼不让须眉,意志力坚定,做事比较的坚持,很有上进心,面对困难也不会逃避,喜欢迎难而上,富有冒险精神等这些性格才是她的常态。

    但是很遗憾的是黄月英生病了。

    回到司马府上的宴会,在邓喻说完了话,一时间宴会上便是有些异样了,两边都是拒接的人,虽然邓喻没有明说,毕竟女子并不需要说明白,大家都是文化人。

    有些东西意会就好了,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啊!就像是现代的什么双11,520之类的词语都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结果啊!要是到了国外,谁秀逗了才和你玩这个啊!

    在比如一些俗语,像是“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你直接说这句话便是知道了指当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会被杀掉或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

    韩氏说道:

    “既然二人都如此了,那今天便是不在说男女婚嫁之事,宴引自便。妾身先去更衣,一会儿在来。”

    师母韩氏说完了之后,起身离开了会客厅。

    在师母韩氏离开之后,邓喻也是起身对着所有的人见礼告罪,也是以更衣为名离开了会客厅。

    葛亮这时不由常常松了一口气啊!

    这关算是过去了。

    葛亮不由问旁边的徐庶说道:

    “元直兄,刘皇叔那儿有什么新鲜的事没有?”

    徐庶:

    “孔明你指的是什么方面?”

    葛亮:

    “上次不是那个子龙借马给亮,所以就告诉他找你多学些兵法什么的,怎么样?”

    徐庶恍然大悟啊,怪不得上次回去之后,子龙就与自己亲近了不少,经常来请教,原来关节在葛亮这人,便是说道:

    “子龙确实很有天赋,或许是北方人的原因,在骑兵上很有见解。”

    葛亮不由笑了笑,问:

    “元直兄可知道被袁绍所灭的公孙瓒手下有一支奇兵,曰白马义从?”

    徐庶也是不傻,见葛亮说起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想来说的就是赵云了,说:

    “孔明何以知道子龙的消息的?”

    葛亮心说这还要知道,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啊?反正在葛亮所穿越的三国演义中,赵云在公孙瓒兵败之后来投靠刘备并没有如演义中的那般受到重用,甚至更加的不如。

    徐庶投靠的时候,赵云就被安排为徐庶看大门,不是什么贴上保卫,只是简单的看大门。

    葛亮不由说道:

    “当日亮不是游说子龙借马。嗯~~~~”

    徐庶捋须啊,说:

    “看来孔明的游说能力不差,为何刚才?”

    葛亮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腮帮子,说:

    “《左传·桓公十年》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徐庶听出了葛亮的意思,这样魅力十足的女子常常能够带来祸患,并不是指邓喻有什么不好的,而是葛亮自己不喜欢这样的。

    徐庶说道:

    “所以就拒接了,看来有才的人不都是惺惺相惜的,也罢了!对了,子龙已经是新兵的训练官了。”

    葛亮拿起筷子夹了一些菜放到自己的碗里,说:“想来徐庶徐元直慧眼是英才,定然不会埋没人才的。对了,元直兄,刘使君身边可还有其他的像你这般的人吗?”

    画面转到后院,这儿韩氏和邓喻坐在一起,周边也是没有什么下人在。

    韩氏有些生气地问邓喻,说:

    “不是跟你说过呢吗?你是怎么回事?”

    邓喻赶紧撒娇说:

    “嗯~,姨母,喻儿错了还不行吗?”

    韩氏不由摇了摇自己的头,看都没有看邓喻一眼,不由感叹说道:

    “也不知道学那么多的才能有什么用,学问到是好了,结果自己嫁不出去了,到时人老珠黄看你怎么办?这个看不上眼,那个也是看不上眼,你以为这世间遍地都是大才子啊?要真是大才子别人还真看不上你呀,一天天的~~~!?”

    邓喻对姨母的说法简直是不屑一顾啊,但神情上还是一副认错受教的样子,说:

    “是,姨母说得都对,但喻儿也是想找一个德才兼备的男子,所以姨母就不要生气了嗯~”

    韩氏用手指点着邓喻头,说:

    “要不是如此,我才难得管你的死活呢?今天见到的诸葛亮是夫君新收的学生,我也是看中了他比较实在,没有什么架子,关键是他现在什么都没有,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说说?”

    邓喻想了想刚才的见面,在不掺杂历史情感的话,感觉很是一般,说:

    “表现很一般,这是喻儿的真心话。”

    韩氏问:

    “一般,就是一般所以我这个当姨母的才叫你,那个马幼常不是很好嘛?怎么没见你选中他呢?”

    邓喻当然不能选中马谡啦,诸葛亮挥泪斩的便是这货,就算是对自己百依百顺也是不可能的,还有,什么叫做因为一般,所以才叫我来?这话怎么听着很奇怪呢?

    邓喻有些疑惑,便问道:

    “姨母,你说说嘛?”

    邓喻是因为穿越者的身份,所以知道诸葛亮的成就,而自己的姨母可是正牌的古人,问一问也好学一学辨识的能力。

    韩氏说:

    “眉毛明朗、眼睛有神且黑白分明,这样的人呢!意志力坚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会尽一切努力,不会轻言放弃,不会轻易服输。孔明却是便是此面相,要么默默无闻,反之~~~”

    邓喻不由自主点了点头,毕竟历史便是如此的。

    韩氏见邓喻点头,问:

    “既然你也赞声,那你的意思呢?”

    邓喻一时间有些不知道如何说,反正非常的为难,韩氏见到了在次问道:

    “难道还有什么难言之隐?”

    邓喻顿了顿,才说:

    “姨母可还记得黄硕?”

    韩氏:

    “黄硕?·······这不是大蔡夫人的女儿吗?”

    (由于刘表的妻子蔡夫人,所以私下就叫蔡夫人的姐姐,也就是嫁给黄承彦的女子为大蔡夫人,就像是江东的大小乔一般)

    邓喻连连点头,说:

    “就是她,姨母可是听过关于她的传言?”

    韩氏想了想,说:

    “传言?你说的是那件事?难道和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呢?”

    邓喻小声对着韩氏的耳边说:

    “对方的名字就是诸葛亮!”

    韩氏大吃一惊啊,细细想来,又有了不少的疑问,便是问道:

    “时间和人应该对不上才对啊?”

    邓喻苦笑,说:

    “不过是黄妹妹自编自演的罢了!”

    韩氏眼神微闪,一是知道这样做的用意了,在看看邓喻,也是不由再次摇头,说:

    “你就因为这个缘由,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自个找男人与别人又有什么关系,要陪着你过一辈子的人不是别人,只有自己看中的男人和子女。”

    邓喻当然不能说原因了,毕竟二人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一个强势另一个相对随和,反正热爱生活的邓喻还是很黜黄舜英的,也就是有些害怕,但是并不影响他们二人的关系。

    表现出来就是邓喻交男朋友,不会选前世姐姐看中的男人,自动避开。

    在加之黄月英的家里准备给她定亲,然后黄月英直接拿出了一个背锅侠,这个背锅侠就是她们没有找到的人物——诸葛亮。

    韩氏问:

    “反正我已经给他选中了三个女子,本来让你第一个出来,好直接拿下的,不管什么原因看不上,反正我是会继续的。”

    邓喻急着问道:

    “姨母你说说,她们都是谁来着?”

    韩氏说:

    “习氏的习柔,还有就是庞家的庞歌。”

    邓喻由于帮着父亲经营,也是知道二人,想了想二人的身份甚至是相貌才能方面,相较自己来说与自己差很大一截。当然在邓喻心里自然有一些特殊的心里在作怪啊,说不定葛亮这古人更加喜欢传统的女子,这点邓喻的心里没有想过,毕竟葛亮不归自己负责嘛!

    邓喻问道:

    “姨母准备什么时候为为孔明说媒呢?”

    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像邓喻这样,要提前考验一番,其他人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韩氏这人上门提亲,加之水镜先生的名气,十有八九是直接成了。

    韩氏:

    “过几天便是请人去,尽量在年前完成,元会前后晚婚,也算是有始有终。”

    邓喻听自己的姨母今年春节前就要把葛亮的事给办成,也是吓了一跳啊,这也太着急了吧?这个葛亮有那么想成亲吗?

    要是葛亮成亲了,那黄姐姐怎么办呢?虽然她也不需要男人才能活下去,但也要将这件事告诉她才行,到时候要不要随她的便,毕竟二人也算是历史夫妻。

    邓喻当即说:

    “姨母啊,这个会不会太急了,喻儿看孔明先生也不像是着急婚事的人?”

    韩氏:

    “年后孔明要到汝南去求学,虽然计划一年之后回来,但情况很复杂的,说不定就是四五年之后才回来,难道让他这样到三十岁,我作为长辈自然要操心晚辈的婚事。”

    邓喻眼看姨母这儿几乎难以说动了,看来只有从女方拖延时间了,毕竟事宜葛亮身份却有及笄待嫁的女子也不多,到时候活动拖延一番,等自己的黄姐姐意见来了再说。

    至于葛亮或者是他人,毕竟人有亲疏远近。

    韩氏劝慰着说:

    “以后少和黄家的丫头来往,你这要强的性子多半就是从她那儿来的,迟早自己会吃到恶果的。”

    邓喻软声说:

    “这不是还有姨母给喻儿把关嘛?姨母一定不会亏待喻儿的,谁让喻儿有一个贤明文惠的姨母呢?”

    韩氏挥挥手,说:

    “行了,说好听的也是没有用的,反悔现在还来得及,要是订婚纳吉都做完了,也不说这些了。一会儿给孔明服个软,毕竟也不知道你从哪儿找来的题,让他下不来台。”

    邓喻可不是什么服软的人,再说诸葛亮需要女人服软吗?当即说道:

    “姨母,喻儿到是认为不可,孔明先生也是有羞耻心的,若是喻儿这去服软,岂不是更加的让其无地自容吗?”

    韩氏敲了敲邓喻的脑袋,说:

    “我是让你道歉了吗?意思就是让你一会儿在语言上客气一点儿,并没有因为这件事便有了什么嫌隙。”

    邓喻瞬间秒懂了韩氏的意图,笑着说:

    “喻儿会注意的,姨母放心好了。”

    二人说完之后,向着会客的前厅走来。

    在做的过程中,来到一处转角,邓喻拉着韩氏说道:

    “孔明先生可说过有什么家人亲友吗?”

    韩氏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不是以前说过孔明一人吗?

    但韩氏还是答道:

    “孔明说过,他应该是有家人的,但是走散了,后来便不知道了,这些年他在流亡过程中也是在找,情况比较糟糕。”

    邓喻说:

    “喻儿到是听人说起,诸葛玄有三个侄子,大的叫诸葛瑾,次为诸葛亮、最小的是诸葛均。”

    韩氏也是听说过诸葛玄,还是水镜先生的好友,没有听说有诸葛亮这号人物,但邓喻也不是信口开河的人,想来是有些隐秘了。

    韩氏便问:

    “那诸葛玄他们为什么不找呢?”

    邓喻不由扶额,说:

    “喻儿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有一墓碑,上面写的就是‘小侄诸葛亮之墓’,想来他们以为诸葛亮死了,所以没有找吧!”

    韩氏皱眉,说:

    “那为何孔明有不记得呢?”

    邓喻也是微皱着眉头想了想,才说道:

    “要是诸葛亮还记得,想来早就找到自己的家人了,现在诸葛均就在襄阳的学业堂读书,想来应该不难找才是。或许发生了什么变过,忘记呢?”

    韩氏说:

    “一会儿问一问便是知道了,注意语气啊!”

    邓喻赶紧声,

    “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