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卧龙

    葛亮说道:

    “这些便是亮读出的感觉,当然其中的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若是见此人,亮愿意以师礼待之。”

    要是葛亮能够见到杜甫,别说以师礼待之,就算是叫爸爸那也是愿意的,认他当自己的干爹,也不亏不是吗?

    在场的人中,水镜先生、司马蔚司马辑二人则表示赞同,徐庶并没有说什么啊,邓喻则是在心里暗暗发笑,就这?就这些便是让诸葛亮如此的折服,看来这位穿越者陈煜深谙穿越之道,说不定日后还得依靠一番。

    当然邓喻可没有什么自己也写一篇之类的想法,毕竟女子与男子不同,才学对于男人来说多半是保命符,女子则效果不怎么好。

    至于敬佩别人的葛亮则是在暗暗叹息,这样的诗词,多么好的诗词啊!竟然不能留下来,直到这作死的大哥死了,佩服过的人都会慢慢失去这人的记忆,包括这样的诗句。

    或许只有葛亮这个直接肉身穿越而来的人还记得有这样的一个人,这是葛亮身体力行得出的答案,毕竟上天惩罚是突然的。

    经过葛亮的一番说明,几乎把这首诗的要点都是说完了,水镜先生便是挥手,说:

    “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元直,你觉得此人能够实现三分的战略吗?”

    徐庶答:

    “庶以为此人不能。”

    水镜先生问:

    “为何?又这些应该能够看出是奇才?”

    徐庶顿了顿,说:

    “怎么说呢?······应该说是其才无与伦比,其能是诡异莫测,但其人没有什么忠义之心,这是庶所担心的。”

    水镜先生对徐庶的判断还是很相信的,但还是问道:

    “他是因为公心儿没有忠义之心,还是自我为中心呢?”

    徐庶:

    “不知道,时而公心时而有自我。”

    水镜先生也不在说这个话题了,转而说道:

    “元直,待几天才回去呢?”

    徐庶说:

    “庶三天之后才回去。”

    水镜先生:

    “三天,正好,两天之后到隆中,也看看孔明所建房子的地方,免得不认识路。”

    徐庶捋须问:

    “哦,孔明也是要隐居吗?”

    这话是问葛亮的,意思很丰富。

    葛亮答道:

    “目的并不是隐居,而是有个房子,这不是师母帮着说媒吗?要是连安置新妇的房子都没有,岂不是为难师母吗?”

    徐庶想到了今天的事儿,显然葛亮说的也是实话。

    邓喻听着葛亮的话,也是来了几分好奇,但是想到了自己要到南边通知姐姐,不然也是要去看看,好像没有修好,看来日后定要看看传说中的卧龙岗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现在连房子都没有,也算是一无所有,自己算不算是势利呢?邓喻又不由想到这一点,再有就是元直叔对新来的穿越者的看法,这人也不一定靠得住。

    邓喻便是问道:

    “孔明哥哥,你还记得自己的家人吗?”

    葛亮就被问得一愣,为什么要问家人,难道这是自己的破绽,好像还真是破绽,但眼前的邓喻也是必须回答的,说:

    “亮也不知道家人到哪去了?”

    邓喻问:

    “孔明哥哥可知道家人都叫什么?”

    葛亮眼神都是暗暗变得凌厉了几分,但是非常的内敛,不过还是没有逃出邓喻的眼睛,在葛亮准备在说些什么的时候,邓喻再次说道:

    “孔明哥哥也知道,喻儿家是做生意的,所以找人还是比较容易的。曾经喻儿见过一块墓碑,这个等一会儿再说。反正就是听说当年的诸葛玄带着自己的侄子侄女来荆州投奔刘荆州,其中的二子就是诸葛亮,喻儿的意思是孔明哥哥能不能记起家人的名字。就算不是这一家,喻儿也能找人帮着寻找。”

    葛亮放松了一些,说:

    “亮实在记不得了,只是隐约记得自己应该是有兄弟姐妹的,然后~~~~”

    邓喻用自己的手撑着香腮,秀眉微皱:“那,这就难办了,要不孔明哥哥找时间去看看诸葛均,如果你们是兄弟的话,应该能够有什么信物,或者是心灵感应啥的。”

    葛亮能有什么信物,这货能有什么信物。肉身直接穿越,哪儿来的什么兄弟,关键是自己需要亲戚,需要兄弟姐妹吗?

    不过葛亮还是对着邓喻诚恳地感谢道:

    “亮就多谢喻儿,元会之前亮定然回去看看的。”

    邓喻看着葛亮的表情,便是放心下来,就算是没有成事也算是得了诸葛亮的一个人情,虽然诸葛亮不是小心思的人,其他的人可不一定如诸葛亮。

    毕竟邓喻也是听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的,要是自己成了女配的,那不就是难受了吗?

    邓喻一直觉得诸葛亮有些别扭,现在也算是看出来了,这货没有那羽扇,更是少了一些韵味,不由问道:

    “孔明哥哥,你没有羽扇吗?”

    羽扇?

    葛亮到是想有一个,只是没有时间做,巧儿要分心照顾自己,葛亮便是没有麻烦这样的事,现在被邓喻问起,葛亮不由皱眉,说:

    “亮未曾有什么羽扇,到是听闻东吴的周公瑾有羽扇纶巾之态,所谓:曲有误周郎顾。也不知道是何等的风采,弄丝调管,时误新声,翻试周郎。”

    邓喻也是心思微动,问:

    “哥哥言语见多有文采,刚才的答问是不是故意?”

    葛亮当然是故意,但是葛亮不能说啊,还被直接问出来,葛亮感觉这女子是不是有什么第六感什么的,正气才是葛亮避祸的唯一法宝。

    葛亮面不改色心不跳,轻轻带着一点笑容说:

    “喻儿何以说亮所为乃故意呢?”

    邓喻软声相求,说:

    “喻儿说出来了,孔明哥哥可是不能责怪喻儿?”

    葛亮怎么会责怪了,以后只会避而远之罢了,不过知道自己的缺点还是很有必要的,拱手施礼说:

    “请喻儿赐教,亮也见识一番。”

    样子必须做得十足,还要诚心诚意,这一点是葛亮能够做到的,吐血生病前的葛亮还做不到,但是之后就能够做到了,而且很自然。

    邓喻想来也是越来越可疑,笑着说道:

    “喻儿的第一道题是问孔明哥哥的志向为何?”

    葛亮正声相答:

    “然也。”

    邓喻问:

    “那哥哥还记得说的话吗?”

    葛亮:

    “自然记得。”

    邓喻见葛亮依旧是正声以对,旁边还有其他的人看着,便是说道:

    “孔明哥哥你说的志向是田园山间,或者是小吏?”

    葛亮还是那句“然也。”

    邓喻却是轻轻摇头,带动着头发上的发钗等微微作响,神情也是极为肯定,因为诸葛亮可是自比管仲乐毅的人,不可能说这样的话,即使诸葛亮在怎么困苦。

    一个本应该志存高远的人,却是对着自己要相亲的人贬低自己,本来是应该展现优点却是在缺点,没有一点问题才是有鬼了。

    当然要是现代的相亲,那是什么样的都有,但这儿是古代,几乎没有人反向操作的。

    邓喻问:

    “孔明哥哥可曾听说过管仲乐毅二人?”

    葛亮听邓喻说起这二人,瞬间便是明白了邓喻疑惑的点了,原来是这儿出了问题,还以为自己露馅了。

    葛亮说:

    “亮也算是读过《春秋》,二人自然向往不已。”

    邓喻:

    “管仲辅佐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成为诸侯的领袖,建立了天子之下的霸主地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没有一点想法吗?”

    要说葛亮有什么想法,还真没有?毕竟葛亮不是历史上那个志存高远的诸葛亮,只是对面的这个邓喻感觉自个是,于是葛亮很是诚恳答道:

    “亮虽心向往之,却也是有自知之明,不敢以之为榜。”

    邓喻那是眼睛不敢稍稍挪开,就看着葛亮的神情,结果很是让人失望,不过邓喻转而问水镜先生:

    “姨夫,您觉得孔明哥哥能够比得上管乐吗?”

    现在问题又抛给了水镜先生,葛亮再次感受到了来自穿越者同胞满满的恶意,还真希望水镜先生说,孔明你确实比不上,就连提鞋都不配。

    但是很多事不是葛亮事先能够意料好的,水镜先生也不会给自己的学生打低分的评价的。

    水镜先生司马徽被邓喻小丫头问道这个问题,也是一时间皱眉思索,以前也没有想这么多,一是葛亮还没有学习多长的时间,而且前段时间还生病了,加之这段时间的观察教学,还是有些难以评价的,关键还是和管乐相比。

    水镜先生虽然很想直接说葛亮就是一定要比管乐强,但葛亮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思维天赋,思维天赋要比读书的天赋重要多了,水镜先生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葛亮:

    “孔明你是怎么看天下的局势的?”

    这就是现场考验了,葛亮心里如实想到,眼睛的余光扫视左右,徐庶一副倾听状,邓喻这个漂亮如仙子的人也是倾听模样,这样也算是见证历史的机会还是很难得,心里就跟突然增加了几千年的修为差不多,令人身心舒畅却有感到触动。

    不过葛亮不会说什么应当天下三分之类的话,葛亮当即说道:

    “天下一统之势已然形成,必然是又北而南,现在曹操收复河北四州,其势已成,天明在曹魏不可逆转,剩下的便是时间问题了。这是其一。”

    “其二是战乱日久,人口弱碱,边祸日益变强,若是不能压制则天下将变。”

    “其三是士族了。”

    士族上葛亮不会直接说出来的,毕竟人多口杂,要是传出去了,自己还要不要生活呢?把意思传达出来就行了,这就像是古代文人的内功,内功的高低就要看你能够意会多少了。

    几人也是在思索葛亮说的话,毕竟葛亮说的都是预测,简单来说就是以后发生的事进行简单的说明,葛亮不会傻到说什么以后是三国鼎立。

    一是三国鼎立的基础还没有出现,直到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雏形才算是出现,过早的预设并不是显得自己聪明,反而觉得很那啥?

    反正就像是在战国七雄中,商军还没有入秦,你就知道秦必将统一天下,谁特么会相信呢?

    关键人物商鞅,这人是秦一统六国的关键人物;同理,三分天下的关键人物是三个,第一个就是诸葛亮,第二个是鲁肃,第三是曹操,现在才一个人,那就是葛亮自个。

    别人说三足鼎立没有问题,但是葛亮说就有很大问题了。

    还有就是三分天下的设想在历史上诸葛亮的好友基本上都是知道的,比如石广元、崔州平、孟公威、庞统等人都是知道的,但是去投靠刘备的人有哪些呢?

    特别是在刘备在新野的时候,也就是徐庶、诸葛亮两人去了,庞统是在东吴那边受了挫然后才来刘备这儿,那时的刘备已经有了荆南的地盘了,也算是进可攻退可守。

    至于其他的都是投靠曹魏去了,不是这几个人不聪明,想一想能够和诸葛亮、庞统、水镜先生、庞德公混在一起的人,智商都是很高的,对刘备的招揽不会干。

    因为他们知道统一已经是趋势了,二是在刘备哪儿是费力不讨好的活儿,要干让诸葛亮去,我不干了。

    葛亮刚才说的一番话,简单来说就是无论怎么折腾,还是由曹魏统一了华夏,当然,刚统一就被司马家篡了权,所以感觉像是晋朝统一的天下,毕竟司马家的人当时名义上还算是曹魏家的臣子,就像是蜀汉的北伐人们习惯称呼诸葛亮北伐,而不是刘禅北伐。

    由于是司马氏操持权柄统一了华夏,司马氏有简历了晋朝,就说三家归晋。

    还有就是北方的胡患了,这就是葛亮的第二点,也就是后世发生的五胡乱华,这也是在晋朝统一之后发生的事。

    这个就不说了,要是说起来那是没完没了的,也不是本书的要点,葛亮说的第三点就是士族了,简单来说就是寒门法家政权向儒家士族政权过渡,其中的利弊都有,也不是简单能够说清楚的。

    就像是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在当时曹丕刚上位且面对孙刘对手的情况下,当时没有问题,对国家的人才有积极的作用,但后来被玩坏了,就有了上品无寒士的局面了。

    本来葛亮是直接不想说的,但不表现一下,岂不是被看低了。

    也不是葛亮的虚荣心在作祟,更加直白的话就是葛亮结合这段时间的学习,一是感到自己好像是在闭门造车,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一是原本应该和葛亮交好的朋友变成了陌路人,要不是徐庶正儿八经是水镜先生的学生,估计也是敬葛亮而远之。

    葛亮也算是大概知道元凶就是诸葛亮历史中的老婆黄月英,也就是被穿越者顶替的黄舜英。

    葛亮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只是一直没有见到这人,要是见到了不说打一架,那也得论道论道为何败坏自己的名声,像是这样的事爹爹可以忍,但是葛亮已经受不了。

    只是葛亮没有办法,那还是人穷志短,苦不堪言啊!

    对于葛亮的回答,水镜先生、徐庶、邓喻三人在思考,师母韩氏并不关心这样的事,她只需要知道自己丈夫的判断就好了。

    简单来说,葛亮都是说道了关键点上,徐庶赞同这样的说法,却有不完全赞同。不赞同的原因是徐庶现在是刘备的军师,徐庶更应该赞成三足鼎立才对,在三足鼎立中就要看谁能够最后出问题,就是看谁能够笑道最后了。

    若是曹魏自己出了很大的问题,那时候刘备就有了进取天下的机会,攻取关中、京洛,继而有西向东完成统一。

    邓喻现在的表型则是有些呆萌加疑惑不解了,这货是不是诸葛亮,怎么吹捧起曹魏了,难道自己前世读的是假的三国,就算是故事有些虚假,但这也假的太离谱了。

    水镜先生说道:

    “半年前刘备从徽的草庐而过,徽便向其说道了伏龙凤雏。本来伏龙这个称号是准备给元直的,但元直因为一些原因不愿意接受,孔明你作为徽的学生,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接受伏龙称号的,但伏龙已经给了元直,算是用过了,再用多有不妥。这样,就叫“卧龙”如何?”

    葛亮是一脸的黑线,敢情卧龙就是这么来的?

    谁让葛亮是尊师的好孩子呢,连忙站起身来拱手施礼,说:

    “亮学识浅薄,德微福薄、身微力薄、变贪厉薄、色厉胆薄、躬自菲薄,反正是六大薄为一身,若是‘卧龙’有这么多的缺点,那岂不是有损老师的威严。”

    水镜先生冷哼,说:

    “反正为师给了,要不要是你的事,元直便是没有要,随你的便,坐。”

    说得是葛亮冷汗直流,都怪徐庶这人,居然推迟老师的话,现在搞得自己像是大逆不道似的。

    葛亮当即改口说道:

    “多谢老师,‘卧龙’也是蛮好听的,老师说过不能妄自菲薄,学生受了便是。”

    葛亮说完之后坐下,不由轻抹额头的冷汗,这日子过得有些艰难啊!

    看来日后还是自信一点比较好,要的就是睥睨天下的气势,舍我其谁的担当出来。

    邓喻在旁边看得是一愣一愣的,有心笑出声来却有觉得不妥,只能是衣袖掩面暗笑,原来诸葛亮的卧龙之名是这样来的。

    看来自己也是要早做准备了,葛亮也是感到了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自己怎么就情急之下答应了呢?还真是事后诸葛亮,苦果也只能自己承受了。

    此间还有一件事算是被水镜先生直接岔过去了,那就是回答葛亮有没有管乐能力,毕竟就现在的葛亮,也就是穿越者诸葛凉,是没有管乐这样的能力的,人称的“水镜先生”也不是白叫的,眼睛里边都是智慧的光芒。

    不过水镜先生也很是看中葛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水镜先生在第一次见到葛亮便是觉得此人应该有大气运,后来卜卦也说明了这一点,就连邓喻也是准备给葛亮的,结果并不怎么好。

    其实古代擅长面相卜算的人,并不经常为人大人物面相,就比如许劭是被曹操使用了一些手段才给曹操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古代的人很讲究忌讳,有些批命说出来会有损卜算人自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