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对问

    葛亮和巧儿来到了茅厕边,四周也并没有人,葛亮问道:

    “上午你是怎么回事?”

    巧儿答道:

    “这是巧儿心里的想法,也是妾心里的想法!”

    “嗯~巧儿的想法!有什么限制是不是?或者是难言之隐?”

    “没,就是妾自己的原因~”

    葛亮没有在说什么,而是走进了茅厕,过了片刻后出来,说:

    “回屋~”

    二人又是回到了房间,葛亮对二姊诸葛铃笑着说:

    “二姊,明年怕是有三十了吧?”

    “嗯,都是十岁孩子的母亲了,自然是要三十了!二弟不也是二十有五了吗?”

    葛亮点了点头,坐到了二姊的旁边,拿着二姊的手,细声说道:

    “喻儿算是离开了,二姊为何要让他留下来呢?二姊应该能够看出来其对亮没有什么意思的。”

    诸葛铃拍了拍葛亮手背,“铃自是知道,除了是在撮合二弟和黄家小娘的亲事外,除此之外的更像是看中你日后的发展前程。”

    葛亮当然知道了,毕竟看着自己的大腿还是很粗的,对于商贾之家的邓家来说,日后很有可能合作的。

    不过此人并非以前的人,历史上的人,或许只是个幻想了。

    “眼下天下动乱,荆州的太平日子怕是也没有了多少时间了,亮也是隐隐有些担忧,说不定日后就是要去江东,要么就是躬耕与隆中。亮也是在隆中建好的房子,那儿也是老师隐居的地方。”

    “二弟没有想过北上吗?”

    “没有,不可能北上的,当年的事难以忘怀。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崖不见家,现在也是没有好的办法!”

    “那二弟觉得刘琦和刘琮不能守荆州吗?”诸葛铃问道。

    “至少现在还是不行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的情况也说不定呢?”葛亮一想到自己的穿越,也是不确定了,要是某天刘琦或者是刘琮被那个逆天的人给代替了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些大事铃也只是有些传闻,日后还是要看山民的!”

    葛亮也知道,古代就是如此的,女子都是跟着男人的,不过二姊诸葛铃日后还算是比较好的,大姊好像是在房陵不知所踪的,这一点葛亮还要找时间提醒一番。

    “唉,姊弟之间,亮还是不说这些事了!说说当年到了荆州后发生的吧!?”

    二姊诸葛铃也是定了点头,便是给葛亮说起了跟着叔父诸葛玄到荆州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听自己二姊的讲述来看,葛亮注意到当年叔父诸葛玄也是一直在找诸葛亮,不过在叔父诸葛玄死了之后便是停止了,其中其中有突然之感。过了两年后便是传开了葛亮辜负某人的流言。

    葛亮和二姊诸葛铃聊到了半夜,随即铃便是在自己的丫鬟壶婕扶着回府上安排的客房。

    二姐走了后,房间里就剩下了葛亮和巧儿二人了。

    葛亮站在门口处看着远去的二姊,对身后站着的巧儿说道:

    “你错过了!好像亮病得严重的时候,你都是叫亮夫君来着?”

    巧儿并没有说话,而是将御寒的额外袍披在葛亮的身上,“先生,还是进屋吧,外面天寒!~”

    葛亮说道:

    “巧儿你也走吧!自从邓喻儿来了之后,便是要分开睡,你很顾忌她!或许是顾忌你原本的主子?”

    巧儿当即跪在地上,流泪说道:

    “先生~,妾有负先生所望,还请先生责罚?”

    葛亮不由笑了笑,“呵呵呵~,责罚?这世间有一人永远会责罚与你的,但永远不会是亮。”葛亮说道了这儿,不由揉了揉自己的眉头,今天的自己还真是穿越以来眼泪最多的一次,想来也是有些伤感。

    本以为巧儿算是自己穿越后遇到的红颜了,现在看来也是有些好笑来着。

    葛亮转身扶起巧儿,说:

    “不用如此,还是如常日一般,若是亮那日病重了,依旧唤亮为夫君可好?”

    巧儿只是抱着葛亮哽咽抽泣不已,不过还是点了点头,“妾听先生的就是了~”

    “不用如此哭泣,流泪伤身。”葛亮帮着巧儿轻轻擦拭脸上的眼泪,并拉着巧儿坐到床榻边。

    “息如从前,无论何时何地,亮心里都是装着巧儿的,巧儿你对亮的意义非比寻常,等过了一段时间了亮,亮唉~就先这样吧!日后若是有机会,亮会让你成为亮的女人的!”

    葛亮也是想到了针对自己的可恶的时空之力,两次将自己重创,葛亮是真的有些怕了,关键不是葛亮怕死,死并不可怕,难受的事巧儿,以及刚刚相认的家人。

    葛亮准备先随波逐流一段时间,看看情况再说,毕竟刘备哪儿不是已经有了一个穿越者大哥谋划了,只要度过建安十二年,都是没事的话,证明了历史的天数可逆,到时候自己便是娶了巧儿也是无妨。

    葛亮好言劝慰了一番,等待巧儿平复下心情后,巧儿对葛亮欠身拜了拜,说:

    “妾失礼了,先生见谅!时辰也是不早了,妾再加一些炭火,便是离开了。”

    “且走吧!”

    不一会儿,葛亮又是看着巧儿退出了房间,葛亮随即上床睡觉。

    次日阳光明媚,现在也是二月中了,算起来也是春天了,不过葛亮大多是在房间里,或者是在府里的个别的盆栽里看到一些关于春天的影子。

    两日后葛亮便是要随水镜先生前往汝南一行,中途北上经过新野的时候,准备去看看徐庶这些日子怎么样了,还有葛亮也想暗中看上一看这位大杀四方的穿越者,瞻仰一下风采。

    次日,司马府的客厅上,师母韩氏和老师水镜坐于上位,旁边的额两侧分别是司马家的人,和客人葛亮、诸葛铃、邓喻儿,葛亮有本坐在中间。

    大家先是客套了一番,便是进入了今日的正题了,水镜先生也是教授了葛亮半年的时间了,应该是马上就要一年的时间了,准备考教一番,之所以叫很多的人,那就是给葛亮练一练胆子的。

    水镜先生抚须说道:

    “孔明,汝也是跟着徽八月有余,汝自己所学徽也是无从考教,徽毕生都是以《公羊传》为主,其余都是辅助,徽一直都是以为治才是百姓所需,兵甲也是治的手段,根本还是要回到治世上来,不过眼下天下大乱,为师的治已经是不符合事宜了,所以为师一直都是在传授如何治世,但半年的时间都是在读《公羊传》,可有什么心得?”

    葛亮对上座的水镜先生拱手,说:

    “所得不多,还请老师见谅!”

    “且说来!”

    “宋人及楚人平,华元和子反两位大夫以诚相待主动讲和,减轻了宋楚两国的战祸。其中有言:君子见人之厄则矜制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君子看到了人处于危难之中,便会生起怜悯之心。而小人见到了有人处于困厄之地,则会幸灾乐祸。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水镜先生听了,说道:

    “孟子有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到是与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颇为相同,大善!继续~”

    周围的人,师母韩氏和司马蔚、辑、琪三兄弟都是赞同的点了点头,二姊诸葛铃到是一副淡定从容的样子,要是葛亮知道了原因,估计也是苦笑不已,铃本就是相信葛亮能够轻松完成的,那是非常的有信心。

    剩下的邓喻儿也是在观察葛亮,要说看什么,那就是一种见证历史的感觉,邓喻儿虽然说是穿越了,但也并没有花多少度额时间研习古代的书籍,也是认识了日后,多看自己父亲的的账本,完全够用了。

    要说是什么教条古卷,答案是摇了摇头,诗词歌赋更加是摇了摇头,后世读的哪一首不是经典之作呢?所以现在看着葛亮从容的应对,不觉间也是有些惊异。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意为饥饿的百姓会为了食物而唱歌,劳苦的百姓会为了其所从事的劳动而唱歌,饥者,就是饥饿的人;歌,就是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其食,则是于饥者息息相关的食物。

    在心为志,发言为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所谓: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采采茉莒,薄言采之。采采苯苜,薄言有之。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葛亮再次说道。

    “想要去为难一个人,即便他没有犯下什么过错,也不必去担心找不到借口。里克之死,善!”

    “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水镜先生说道:

    “且全部说来?”

    葛亮拱手说道:

    “就十言,亮便是说来,其五为,臣义而行,不待命。其六为,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其七,风马牛不相及。

    八,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九、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十,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使帅一二奎老而妥焉,请唯君王之命。”

    “汝自己觉得呢?”

    “有这些傍与身,足以!”

    “哦,为何不是这几句呢?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子以母贵,母以子贵。朋友相卫,而不相迿。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

    “老师,这些都算是吧,但亮选择了与亮相近的,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

    葛亮大概说了一下,其实穿越以来的伤病对葛亮来说也算是一次磨难了,突然告别的现代大都市的灯红酒绿,手机电视,路摊撸串等一切。

    身边之有残破的身体加上照顾自己的小丫鬟一个,这也是让葛亮静下来学习的外因,内因则是自己户籍身份的牌子上写的名字,以及自己现在是在水镜先生这儿读书。

    所谓的屠龙少年也是要有屠龙的本领的,不然遇到了龙便是死亡的下场,从而贻笑大方。

    葛亮结合自己的情况,加上前世练习书法的时候,记得一些《曾国藩家书》的内容,便是说了出来,这也是葛亮这段时间在病榻上思考很久的,日后无论刘备来不来三顾茅庐,自己这儿做到最好还是必须的。

    不过葛亮显然有些那个了,只见水镜先生大笑,接着说道:

    “孔明!汝所言深的大家所言,在人生见解上,徽已是没有什么能够在教给你的了。

    徽到是记得经学大家郑玄写于其子郑益恩的劝诫书,其曰: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已志,若致声称,亦有荣干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

    邓喻儿连忙小声的问道:

    “姨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喻儿不太明白?”

    水镜先生温和的笑了笑,女子一般都是没有研究经典,在座的女子中都是能够认识字,能写书信就好了,解释说道:

    “想到你孤孤单单一人,没有同胞兄弟,可以相互依靠,益恩更应该勉励自己努力探求君子之道,深入钻研、修养,不要有丝毫懈怠,

    要恭敬、谨慎、威严、讲礼仪,以便做个有道德的人。一个人要能显耀而有名誉,要靠朋友同事的推崇,然而,要成为有高尚德行的人,能立足于世上,要靠自己有志气,去努力。

    假如一个人因此自立于世上,名声称著,对他的父母来说,也是一件荣耀的事。这些,你能不认真、深入思考吗?”

    邓喻儿点了点头,本来是想说些什么的,不过葛亮也在这时说道:

    “郑玄大家的诫子之言,亮也是读过,其有三诫,其二为: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日西方暮,其可图乎。其二为:家今差于昔,勤力务时,无恤饥寒,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我寡恨。若忽忘不识,亦己焉哉!”

    “所言不差,一生所特别爱好的这些书籍,都很破旧了,我也无力到书房去整理定稿,只好传与后人。我已年迈,日薄西山,我还想做些什么呢?

    我们的家境大不如以前了,只有你勤奋努力,不荒废大好时光,方能不必担忧温饱问题。你要节衣缩食,俭朴度日,就可以使我没有什么可以惦念的了。

    这些你要牢记。如果你忽视、忘却了我的这些话,那只好算我白费口舌了。现在想来到是和徽颇有相似之处,你们三人可是要熟读并铭记在心,可知?”

    司马蔚、司马辑和司马琪三人纷纷对父亲司马徽拱手相拜,说:

    “谨遵父亲所言!”

    在这片刻时间内,二姊对葛亮投来的是:二弟还是如此的厉害,二姊挺你就对了!葛亮也是微笑以对,不过在看到邓喻儿的目光后,有些异样!

    像是猎物一般,葛亮就是这样的感觉,不对啊!更像是宠物的感觉让葛亮有些不适。

    不过邓喻儿的笑容看着真的是让人有治愈的感觉,如碧波伴清澈的眼神,洋溢这淡淡的温馨,嘴角的弧度似月牙般完美。

    水镜先生再次说道:

    “孔明可是还有更好的见解?”

    水镜先生就是想在问上一问,看一看有没有其他的,不过葛亮再次说道: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亮必然终身躬行!”

    水镜先生细细琢磨这句话的意思,拍案说道:

    “此言大善!且拿笔墨来,记下来,日后可读之思之省之!”

    其实全程声音最大的就是老师水镜先生了,葛亮全程说话的声音只是还好,葛亮要是大声说话,容易咳嗽,所以时刻都是注意的。

    不过对于邓喻儿来说,很是惊异,因为这句有名的话,本来就是历史上诸葛亮说的,是在诸葛亮临终前写给自己儿子的诫子书,诸葛亮这样告诫儿子,其实诸葛亮自己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想来现在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了。

    这时邓喻儿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水镜先生说道:

    “现在看来,卧龙之称也算是名副其实了,徽便是无忧矣!想来这次汝南之行,孔明你定然是能够收获不少了,好,好,好啊!”

    水镜先生连连说了三个好,可见对孔明今日非常的高兴。

    这也是葛亮的目的,同时能够安心的前往汝南,主要是让司马徽安心,其他的人葛亮现在还是管不着的!

    这是邓喻儿眨了眨自己的明眸,仿佛是流星在滑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