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竞争

    蒋云瑶站在那里,手握着球拍,但偏偏就是不发球,她的目光直直的盯着于淼,眼神虽然平静,但是极具压迫感,就等于淼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来。

    于淼一只手握着球拍,摇了摇头,用球拍拄着乒乓球台,挑了挑眉,另外一只手敲着乒乓球台,同时说道:“今年的语文、英语和化学都相对简单,物理和数学稍难一点,物理的倒数第二道和数学的最后一道题比较难,物理的倒数第二题我解开了,但是数学的最后一道题只列了一些程式,并没有完全解开,所以……”

    于淼一边说着,一边在心里估算着,最后他才用不确定的语气说道:“成绩基本能上620,其他的就要看英语听力,英语作文和语文作文方面,碰到一个对题的监考老师,勉强能上630,碰不到也就620出头。按照这个分数,北京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北大对于于淼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幻想,之所以会在高考志愿重点大学的第三志愿填写北京大学,其实那就是他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对自己十几年学习生涯的一个交代,至于能不能考上,多的是要凭运气。

    毕竟前些年还有400多分考上北大的呢,如果真的运气来了,那谁也挡不住。

    不过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于淼在重本第一志愿填写了北京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很高,可以说是北理工的四大王牌专业之一。

    很多人只知道北京有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其实不然,北京理工大学的理工科实力也很强悍,是仅次于清华大学的,是国家211、985工程高校,是原兵器部的下属高校之一,同时也是“国防七校”之一。

    北理工的各个优势专业,无论机、电、光、信都与军事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轻兵器方面尤具优势。

    北京理工大学可以兵器技术方面的顶级名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存在。

    其次是光学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和仪器科学与技术,而于淼报考的就是机械工程专业。

    由此可以想象,即便是北京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可能不高,但是机械工程专业绝对要比最低分数线高出十几分,甚至可能还会更高,即便是于淼现在的成绩想要考上机械工程专业,他也并不是十拿九稳的,也需要一定的运气,成绩能够比620分还要高上一点。

    而北京大学了,于淼即便是运气考上了,但上的也绝对是排名最靠后的几个专业,他所能够拿到的不过是个北大的文凭罢了,孰好孰坏尚未可知,更何况于淼本身报的还是重点大学的第三志愿,就算是运气再好,考上的几率也极低,而且他凭什么越过北理工去录取,所以这除了是于淼的一个心愿外,什么都不是。

    但是蒋云瑶却偏偏将于淼当成是她的竞争对手,这多少有些可笑。

    “物理的倒数第二题你答出来来了?”蒋云瑶对于于淼考出这么高的成绩并不意外,而如果不出所料的话,今年的录取分数一定会比去年要低,也就是可能630,甚至还不到630就能够被录取,于淼虽然填写了专业,但是同样同意调剂,这个时候,大家已经成为了竞争对手,而现在蒋云瑶关注的就是具体的考试试题。

    物理的倒数第二题可以说是今年最难的两道题之一,水银汞柱的气压题,不说别的,最起码蒋云瑶就没有能够答出来,所以在这一点上,于淼就要比她强。

    见到于淼确认的点点头,蒋云瑶脸色有些难看,但是她也紧跟着说道:“数学的倒数第二题我解开了!”

    蒋云瑶的数学比于淼的数学要好,这一点于淼并不意外,而他的物理之所以能稍好一些,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在高一的时候当过一年的物理课代表,而高二高三的物理老师又是他们的班主任,是于淼老爸的同学,所以他在物理上倾注的精力相对要多上一些,成绩自然不差。

    看到蒋云瑶难看的脸色,于淼忍不住摇摇头,说道:“我们不可能是竞争对手的,如果我能考上北大,那就说明所有成绩比我好的,并且在填报志愿上都填写了北大,并且都愿意调剂的,那就全部都能够考上北大。你别说你觉得你的高考成绩可能不如我,又或者说你没有填写愿意调剂?”

    “那可是北大,怎么可能不愿意调剂!”蒋云瑶下意识的反驳了一句,然后才有忍不住的笑了起来,的确就如同于淼所说的那样,如果就连于淼都能够考上北大,那她就更没有问题了。

    蒋云瑶这个时候终于想开了,摇了摇头手里的球拍,终于开口说道:“好了,不说了,看球!”

    蒋云瑶和于淼两个人大乒乓球实在没有什么好描述的,而且两个人的球技也都好不到哪里去,而且没过多久就被其他同学给抢去了。

    蒋云瑶的家离县城比较远,而且也没有其他家人来接她,所以她需要明天才能够回家,所以在和于淼聊了一会儿试题答案之后,她就一个人去食堂了。

    其实说起来也怪,蒋云瑶虽然是个女生,而且成绩也不错,性格也有些大大咧咧,最起码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可是那么多女生,却没有一个成为她闺蜜的,反倒是有时候能够和男生说的起来。

    不过说实话,也就是蒋云瑶真的比他聪明,不然的话于淼真的会全力去拼一拼能不能超过蒋云瑶。

    蒋云瑶,陈江华,吴越,还有其他成绩不错的很多人,都是在填报志愿上填写北京的大学作为重点的第一志愿的,但是最终能够真正考上北京的大学的,其实根本不会有多少。

    很多同学在晚上的时候,都来到了教室,相互之间留签名,留联系方式的,但是蒋云瑶,于淼,陈江华,吴越,姜素巧和唐宇,还有更多的家在城里,或者离城较近的同学都已经回家的。

    他们在之后的一两个月时间里或许还会见面,就比如高考成绩下来,或者说录取通知说下来的。

    毕竟在现在这个时候,并不是家家都有电话的,而且高考的录取成绩还没有电子联网,所以即便是想通过电话直接查询基本也不可能,更多的还是要找学校询问。

    或者是直接打电话给校办,给班主任,或者是直接来学校看学校张贴出的榜单。

    还有就是高考录取通知书,有不少同学填写的送寄地址是自家,但更多的是学校,所以到时候录取通知书到了之后,学校会主动联系到了的同学,通过联系他们的村里,联系到他们本人。

    所以他们在未来还是有可能会再见的,更别说还有很多没有考上需要复读的学生。

    今天的试题普遍偏难,这一点从第二天的报纸上就能够看的出来,专家学者已经纷纷通过专栏发出声音。

    而于淼虽然对自己有信心,但是说不定他的成绩也会偏差,尤其是遇到那些格外严格的判卷老师的时候,说不得就只能够怨他自己倒霉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