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畅谈

    第三十章畅谈

    三人其实对袁术并没有过多的指责,说一千道一万只不过是个路人罢了,三人又不是什么圣母,路人死活哪有好友重要?

    于是这件事很快的便被挑开了,四人话题又重新回到正轨上……哪家的头牌最有滋味?

    骑马是个体力活,从出城门到现在骑了快一个时辰了,其他三人倒还好,李赫是真累得不行了。

    为了照顾李赫,曹操等人便找了块草地停下歇息。四人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酒肉,坐下来大口吃喝了起来。

    酒过三巡,聊的话题也越来越远,忽然间袁术长叹一声,引得众人侧目。

    袁绍与袁术乃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最是了解袁术,率先开口问道:“公路可是还在懊悔方才那两个难民?”

    袁术面露悲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是,但也不是……此二人不过大汉数万万百姓一缩影罢了……吾等在洛都之中有着享之不尽的酒肉,可洛都之外又是另一番天地……”

    一番话后,引来的便是沉默。

    过了片刻,曹操也跟着感叹道:“想吾大汉立国数百年,文景之治是何等的富庶,武帝之治又是何等的强盛!何曾有过百姓腹不裹食,衣不遮体的日子!”

    “唉。”袁绍叹了口气,见气氛有些僵硬,提议道:“吾有一法……本朝衰弱,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四方蛮夷蠢蠢欲动,吾辈皆是心急如焚,借此机会四下无人,不如畅所欲言,一同探讨为何会出现此等场景,而后又如何补救方可令吾大汉恢复鼎盛时期的辉煌!”

    “善!”曹操一扫方才的沉闷,抚掌而笑:“但若只是如此难免无趣,不如定一彩头,答案最佳者饮酒一杯,如何?”

    四人相视一眼,皆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由于这个提议是袁绍提出来的,因此便由袁绍先开始。

    “吾观大汉只衰弱,无外乎天子受阉党蛊惑,大开售爵之路,此举本意是让资产丰厚之人为官,如此便可断绝贪污之事……但一县令年俸十万钱,确需要花三百万钱购买,如此一来便导致许多人倾家荡产四处借钱也要买下一县令。诸位想想看,若是买下县令后身无分文……又该会以何等残暴的手段来敛财?”

    袁绍狠狠的饮了一杯酒,接着说道:“若要大汉强盛,只需铲除阉宦,一举可得。”

    三人相视一眼,点头道:“善!”

    轮到曹操了,曹操沉吟片刻,道:“天下之治,无外乎君臣二者,君若贤,则朝堂清明,多君子,少小人,上行下效,国必强盛,固君贤乃重中之重:若君昏臣贤,君之权远甚于臣,贤臣埋与尘土,就犹如一木,枝粗杆枯,日后必有大祸:若君臣皆贤,便是百世强朝,四夷臣服:反之,则是祸期不远……”

    “固君贤方乃强盛之本。”

    话音刚落,袁绍便抚掌道:“大善!孟德贤弟之才,远胜与愚兄!吾自罚一杯!”

    “哈哈!本初兄莫要找借口,想要饮酒之说便可……来,诸位干了此杯。”

    其余三人纷纷举杯,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中场休息片刻,随后便轮到李赫回答了。

    李赫早有腹稿,将前世大佬们的总结归纳一下,答道:“本初兄言天下弱于阉人,孟德兄言天下弱于君臣,吾言天下弱于世家也!”

    李赫话音一落,三人皆是脸色骤变,神情各异。

    曹操满脸惊讶,袁绍袁术则是一副不满的模样。

    “若说高武帝立国始于世家,却也毁于世家,现如今帝国上下绝大部分世家只知取国利而谋私益,豪取巧夺,只顾自身而不知反哺天下,有进无出,如今天下灾民无数,他们的田地在何处?恐尽数归于世家之手……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如此众多的难民……长久以往恐将大乱。”

    李赫一番话说得三人心机胆颤,曹操似乎听进去了一些,而袁绍袁术眉头微皱,似乎有些不太认同。

    但李赫没理会他们,接着说道:“至于强国之策,吾有三法,诸位兄长可听个乐子。”

    “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乃国情使然,乃取其学说而御天下罢了,但诸子百家各有先贤圣人所创,又岂会不如儒家?因此,这第一策便是融汇百家学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求同存异,且广纳天下学子,无论出身,无论脚跟,但凡有向汉之心,皆可重用,方能大盛!”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李赫背完这句话的时候还不忘偷偷瞄一眼曹操,偷偷用一下你儿子的典论应该不过分吧……

    世人都知道二操文采依然,但其实曹丕也是个大文学家,他的典论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批判类型的文学作品,具有划时代意义,算得上是旗帜类型的作品。

    比如“文人相轻”这个家喻户晓的成语便是出自典论。

    不过此时的曹丕还没出生呢,因此曹操只是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这句话,于是李赫接着说道。

    “朝廷高官虽为国之栋梁,但也不能免俗,皆是崇古贱今,认为古代的律法政条是最好的,可殊不知年岁在便,世事在变,百姓所生产的粮食,所编织的衣物,所造的器械数量在日益提升,且百姓所需求的物件也越来越多,就比如炎黄二帝时期百姓只需一把弓,一件遮体的兽皮,一栋茅草屋便以知足,若是有一亩地,可称得上富贵人家,可现如今呢?有多少人能抛开盐铁布等生活物件??”

    “人兽皆有寿命,政法亦然,一条政法只适用于相应的国情,汉法距今已有四百年之久,朝廷的大人们若是不求变,那百姓便会替自己找一条生路!”

    “固,二策便是改革!查看民情,实地考察,妥善修改,可以一地之变为饵,从而推行全国,要探索出一条符合大汉社会发展实际,更可持续发展的大汉特色社……咳咳……大汉特色的治理之路,方为上策。”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现如今天下百姓皆是朦脓无知,莫说如吾等这般畅谈天下大势,便是识字嚼文都极为困难……”

    “固,三策便是推广学堂,使天下百姓有学可求,有书可读!”

    随着李赫嘴里不断的吐出字句,三人眼珠子越瞪越大。

    但李赫最后一句话出来,原本喝得有些迷糊的三人瞬间惊出一身冷汗。

    曹操急忙道:“贤弟日后莫要在外人面前说出这番言论……日后为高官,也不可对这番策略有任何一丝一毫的想法……将至藏于腹,方可保贤弟性命啊。”

    袁绍袁术也是接连提醒:“此言吾等只当做笑话便是,贤弟万万不可自误啊……”

    看到众人的提醒,李赫心中一暖,道:“多谢诸位兄长关怀,兄长们暂且安心,吾亦只此策断不可为,固此策吾只会烂在肚子里……”

    李赫不傻,社会生产力决定一切,强行去推行某项超越时代几千年的政策只会得到反噬……比如王莽,他的执政策略和建国初期的方针有许多异曲同工的地方,但后果也是极为凄惨……

    三人听闻也安心下来了,接下去轮到袁术了,袁术倒也干脆,直接两手一摊,耍赖似的道。

    “诸位兄长好不厚道,把话都讲完了,让小弟无话可说……且有三个珠玉在前,小弟也不献丑了,自饮一杯!”

    说完后便是满满的一杯酒一饮而尽!

    惹得众人哈哈大笑,但毕竟只是娱乐言论,因此众人也不在意,反而你一言我一句的开始调侃袁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