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诸天证真 > 第六十六章 敌我二

第六十六章 敌我二

    方证大师继续说道:“此人按照华山九品中正制分法,此前最多也就刚入小巧阶段,但因所学武学数量太少,太过于基础,便是小巧都做不好,除非另学到高深武学,此人一生便止步于此。

    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此人即便是习武一生,名门正派中随便一个弟子便能轻松将其拿下。

    但是在巨大的压力和仇恨之下,此人将自身武学迅速统合,达到了内外合一的境界。

    此时他那简单的基础武学反而弥补了他实战经验不足的缺陷,无论你招数如何来,如何变,我只直来直去一掌一拳,简简单单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下。

    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武学五品的用智,回归到最简单的智慧,最实用的智慧。

    很快他就能明了自身四品的道路,踏上追寻武学绝顶的台阶。

    这样的例子在记载中常有,江湖上也不乏其人,本是资质武功平平无奇之人,在巨大的压力和情绪下,明了自我,突破瓶颈,从此走上坦途。

    但是真正让老衲感到惊恐的不是他一个人,老衲由此对东山县做了一番探访。

    老衲得知,在过去的四五年间,仅仅在东山县这个不到八万人的小县,似刘二这般情况已经出现了至少五六次了。

    这是张真人资助社学以来,大量的黔首百姓得以免费入学,医匠工艺,文字武功,百姓能学一门技艺,已是倍加珍惜,毕生研习。

    本来百姓习武最难之处便是习武之人饭量大大增加,一般小民百姓很难长期坚持,但百姓在社学学到了许许多多的求生杂学,在加之学习了文字之后再学其技艺也就有了根基,这样小民百姓之中的聪明勤劳者养活自己,坚持数十年习武便有了可能。

    过去江湖上听闻这种压力下的突破都是凤毛麟角。

    那是因为江湖上大多数粗糙汉子都没有学得一门正统的功法,他们大多数学的都是一门注重于实用的武学技能,如五虎断门刀,言家拳等等,都已是上品武学。

    但现在大多数百姓都学了全真教入门武功,这门武功极难练到深处,况且实用性不强,过去武林中几乎将这门武功视作了压腿马步一样的入门基础,并无甚重视,是以华山三十年前以全真入门武学替换弓马技艺时也无甚反对之音。

    但我们却忘了,这是当年天下第一高手确定的先天真人王重阳留下来给弟子的唯一一门传承武学,号称可以修炼终身,无需外求。

    一般黔首百姓学之无非是强身健体而已,但其中难免有天资卓越者和偶有奇遇突破顿悟者。

    黔首百姓的数量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如今天下已有近一半的百姓学过了入门武学。

    百姓居于底层,难免被世家大户欺压,压力之下爆发顿悟者自然层出不穷。

    每一次出现这种人,华山资助的社学同学们就在他的周围,当地同学消息最快,于是当地社学以及华山道门就得以出面,保住这些人姓命,并将其收走另行安置。

    一个县一两年间出一件这种事,华山道门出面将其保住收走,自然不会引起注意。

    但想想仅仅东山一个区区三等县,老衲探访到的过去确认便有五六人,不知还有多少老衲未曾探访到。

    稍稍一算老衲便已感绝望,如今华山手中收拢来五品以上的高手,至少已有万人。”

    方证大师说完,堂下众人你我相望,第一想法便是不信。

    以隔壁嵩山剑派之强自然不止十三太保,但五品以上高手嵩山派也最多拿得出五十来个。

    少林寺千年底蕴众人能想到的现存达到五品的人也不超过一百五十余人。

    华山剑派当年最强时,二十多个清字辈,都是五品以上。

    近百个不字辈,一半以上入五品,这已经在明面上将少林寺给压得抬不起头来。

    如今方证大师突然冒出一句,华山有万人五品,众人首先便是不信,这怎么可能?

    全天下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

    但是方证大师说的有理有据。

    众人中有些虽然下山不多,但作为少林寺出家的僧人,总有受一些家乡世家大户邀约下山去组织一些法会的。

    对于世家大户如何压迫百姓都是心中有数的,过去百姓中虽偶然有爆发反抗的,但以个人之力又如何抵得了四手?

    这些爆发者,往往他们的下场就是被作为杀鸡警猴的那只鸡,杀给周边的百姓看。

    但如今有了华山道门,华山道门虽然一向只是资助社学,为了避免忌讳,并没有出面管理社学。

    但也往往会派出一两个会点粗浅武艺的道士到社学里去讲解一些入门武学。

    这样他们便和那些社学里的学生建立了一种事实上的师生关系,这些学生以后一旦爆发犯罪了,以华山道门的面子派出这学生当年的老师,去与本地的世家大户协商,保住他一条性命,一般这种面子世家大户还是会给道门的。

    每一个僧众几乎都见到过这种百姓无奈的反抗爆发,他们都知道在老老实实受欺压的百姓中,这么一两个突然反抗爆发的人,一般都是因为什么。

    要么就是这些人的性格坚定,才能出众,大异于一般百姓。

    要么就是世家豪门,欺压太甚,半点活路也不留。

    前一种人,这些和尚僧众偶然碰见,若是有缘也会出言调和,留下一条性命,或是引入少林,或是介绍到自家合适施主产业。

    这一类人的大多数在少林寺崭露头角或者在僧众的自家施主产业中都会成为一方干将。

    堂下的这四十多个僧众中,至少便有十余人是这种出身。

    他们回忆起自身当年,也是穷途末路之中受少林僧人的大恩与指点,最后投奔少林,如今早已是出头露面的人物。

    两种反抗者中后一种并不是那么优秀的反抗者,他们往往经受的都是极为凄惨和恶劣的欺压。

    这种人本身的天分可能算不上优秀,但经历了这种人生的惨剧之后,他们一旦被人给指了一条活路,他们的努力程度却绝对不是其他人能望其项背的。

    这种人在名门大派之中比较难以控制,放在少林寺或者会教他们一点武功,然后资助他们出去建一个镖局或车马帮。

    这种人经历了人生的惨剧,又有了自己的事业,敢打敢拼手段激进无限,不过数年十数年,他们中能活下来的就能打拼成一方豪强。

    这些僧人心下默算,心知不要说在一个县里,便是在一乡一亭过个一两年这样的事情便会发生几次,在如今这种天下一半的以上的穷人读过社学的情况下,华山道门出面,把这些人救走收归己用自然是正常的,不要说华山道门,便是少林寺也是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只是从来没有型成体系而已,不然堂下这十几个僧人又是从何而来的?

    如果华山道门三十年前资助社学开始,便对这种事情处心积虑,以如今社学覆盖之广,每年产生的这种人收集起来,不要说万人便是十万人,可能都不止。

    待僧众们消化了一会消息后,方证大师继续说到:“更可怕的不止如此,老衲查得此事之后心中惊忧,考虑良久,不得不惊动了闭关的三位师叔。

    我们四人探讨数月,将这社学的全真入门武学仔细推敲了一番,又发现了两点惊天之密。

    这套入门武学它根本就不是什么入门的,只用来入门的武学!他就是全真教唯一的根基武学!

    是一整套直指先天大道的无上功法!”

    诸位僧众都是武学大师级数人物,听闻方证大师此言心知必非空穴来风,全真武学又不是什么稀罕玩意,每个人都能信手拈来细细体会。

    不过盏茶时分就有几位大师睁开眼来,目光湛然。

    方证大师见此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套武学是完整的,他与本世所收藏的全真武学稍有一些不同想必是数百年来华山派有所改善,它包含拳剑,基础体术,内功,导引,吐纳,等等武学的全部修炼体系。

    拳剑与体术上所需修炼的全部动作与基础用法以及内外导引融入华山所谓体操之中,加之呼吸,吐纳,冥想,意守,全部综合而成华山九套广播体操。

    高深武学讲究体用双修,体是身体,体会,体悟是用的基础,用是使用,包括内功与外功的使用技巧。

    这套武学偏重于体,而基本没有用。

    总体上这套武学是练法,养法,没有什么打法。

    以前许多道家高手,虽然终身修炼的全真内功,但只是因其中正平和拿它当养生功来练而已。

    但这些道家高手其实不难弄到其他的高深武学进行修炼。

    所以以前的道家高手在出手时用的都不是全真武学,但当他们修炼到内外合一境界时,他们都已是内外双修,体用双全,不知不觉他们所学的全真武学就已融入了他们自身的武学当中,形成了他们自我独有的武学体系。

    道家修炼者经常出现一个奇怪现象,那就是同门之间武功境界相差极大。

    年龄差不多的同门师兄弟之间武功甚至可以相差数倍。

    以前所有人都没有往别的地方去想,因为这只是一套入门武功,真到了交手切磋的阶段,大家都已经修炼了其他的武功了。

    华山剑派从华山道门分离出来两百余年,同样是与全真武学基本相同的华山入门武学筑基,然后转修其他高深武学。

    唯有道门之中,才有一些清修的道士,终身只修炼全真武学不再修炼别的武功。

    这些道士中确实有修炼到五品甚至四品武学境界的人。

    但是这种道士即使修炼到了四品武学境界,在偶然的交手切磋时连各门各派的精英弟子其实都有所不如。

    所以全真武功在天下武林中逐渐淘汰,才让当年华山派在天下社学推广全真入门武学时没有引起任何门派的警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