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缘起泰山 > 第七章 人间的英雄

第七章 人间的英雄

    “清羽,把这些熬制于粥中,在茶楼外施粥给百姓吧。”

    “熙儿姑娘,这就是传说中珍贵的灵芝仙草吧,我也只是在典籍里见过,姑娘仁心救护百姓,清羽无比钦佩。”

    “熙儿,你已出手相救,本不必再耗费灵力的。”焕平劝道。

    “无妨,于我不过是灵力损耗,来日方长,却可救许多百姓性命,很值得。”

    “熙儿姑娘,我今日新煮了橙茶,最是清热润肺,明目排毒,美容养颜,热热地饮下暖胃暖心。”

    “只听你说我就已经满心期待了,可否再问你讨一些蜂蜜扁豆糕来配?”

    “姑娘客气了,举手之劳,稍等片刻即可。”清羽说完便去准备了

    “熙儿,你在山中平静生活数千年,从未有过如此激烈的打斗,看到那蛊雕的时候不怕吗?”焕平问道。

    “那恶兽凶悍,尚未驯化,确实心中有畏惧。”

    “如你这般不衡量得失,不计较后果,一心只为他人的,世间已少有了。”

    “那师兄你呢?”

    “我来往天界人间数千年,看多了种种尔虞我诈的争斗,虽依旧心存正直良善,但也不似你这般纯粹了。

    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并征服的人,可谓之英雄,熙儿此举亦然。”

    “师兄谬赞了,在我心里师兄亦是正直勇敢之人。我对人间尚不了解,不知这其中种种的争斗。”

    “熙儿,我情愿你看到的人间都是美好。事实上,人间也有无数征服畏惧而取大义的英雄,他们守护着人间的正义和天道。”

    “焕平兄,熙儿姑娘,先品杯橙茶暖一暖吧,糕品随后就准备妥当。”清羽端来茶具,一一布置好。

    “这茶倒是我第一次喝到,果味香浓而不甜腻,茶味清香而独立。清羽,不知这茶方可否相授?”熙儿问道。

    “来而不往非礼也,焕平兄向来不吝赐教,我也自当倾囊相授。”清羽爽快地回答。

    “将橙皮切作细丝,一斤以好茶五斤熔干,入橙丝间和。以密麻布衬垫火箱,置茶于上烘热,净棉被罨之。

    三两时随用建连纸袋封裹,仍以被罨焙干收用即可。”清羽认真地把步骤告知。

    “如此功夫,难怪会出此好茶,我记下了,多谢清羽分享。”

    “焕平兄,前几日于尚书来茶楼小坐,问起您何时回来,想与您小聚。”清羽转向焕平说道。

    “你即刻便去于尚书府上送拜帖吧,邀请他来茶室相聚,廷益兄何时方便我都奉陪。”

    “这位于尚书是何许人也,师兄竟这样上心?”

    “于尚书,字廷益,当朝兵部尚书。他就是我所说这世上难得的忠义节烈之人。廷益兄为官在任兢兢业业,清正廉洁,深得百姓尊敬。人间皇朝中有奸佞之人掌权,世人多有趋炎附势,廷益兄却从未攀附。”

    焕平端杯品口茶继续说道,“廷益兄入京觐见因不向此权臣送礼,遭诬陷下狱,但终因群民共愤联名上书,和他朝中人望之高,权臣不得不放手。官复原职后廷益兄清廉如故。曾有人劝他多少送些礼品以做缓和,廷益兄便做诗回应,“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几日后,当熙儿见到于廷益之时,真正领悟了焕平所赞之难得的忠义节烈为何意。

    于尚书举止儒雅,言谈温和,脸上始终保持着沉着镇定的表情,秀眉长目,目光炯炯透着坚定的力量。

    熙儿见过礼后便安静地坐在一侧听焕平和于廷益聊天论事。

    “焕平贤弟虽年少却已是博古通今,通透豁达,方外修行不似世俗之人。与我实属难得的忘年君子之交。”

    “兄长谬赞了,廷益兄才是我景仰之人。京城一别已几个春秋,不知兄长一切可好。”

    “金水堡一战数十万大军毁于一旦,上皇被俘。如今瓦剌大军很快便兵临城下,城内士兵士气低迷,城中百姓开始惊慌失措,朝中主张南迁的声音越来越多。”于尚书眉头微皱地说道。

    “廷益兄是如何立场,坚守京城还是南迁避祸?”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势去矣。如若南迁则必蹈前朝南渡之覆辙,失半壁江山。”

    “若战,几成胜算?”

    “当下局势困顿,廷益不敢讲胜算几何。若一旦失误则有可能王朝覆灭,毁于旦夕。”

    “廷益兄心中已有了答案,只是上皇被俘,如两方交战恐受牵制。即使最后得胜,兄长可否担心因殃及上皇而被怪罪。”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瓦剌每每犯边,烧杀掳掠,边境百姓饱受其苦。若瓦剌大举入境,民不聊生,廷益无颜面对天下苍生。”

    “京城精锐兵力损耗,士气不振。京城人口众多,若长期围困,可有充足粮食予以应对?”

    “最精锐的三大营和京城附近的主力部队已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最近可调度的大多是预备役和后勤部队的备操军,备倭军,运粮军。

    若想多有胜算,唯剩与时间赛跑,于全国境内急调可用之兵。当前粮食暂且充足但若局势长久不解,势必会成很大问题,我还在想是否可以调兵运粮一举两得之法。”

    “廷益兄已心有成算,眼下还有一局需解便是朝堂之上了。”

    “然也,廷益诚忧国家,非为私计。若不得不为,廷益愿意背负。但愿苍生得饱暖,享太平。”

    在于尚书的眼中熙儿看到了一束光,如暗夜里最亮的星斗。他离去时的背影,瘦削却坚定。

    有孤勇亦有智慧筹谋,背负着他心中的社稷与苍生,挽狂澜于既倒,无愧于英雄二字。

    “师兄,我们可做些什么来襄助于尚书吗?”

    “熙儿,天道有常,无往不复。天界有天道,凡间亦然。你该知天界有规,不可扰乱凡间运数。”

    数月后的一天,漫天尘土卷席而来,马蹄声声打破了京城近郊清晨的宁静,瓦剌军已逼近京城,一场战争即将打响。

    瓦剌军首领轻蔑地看着眼前这座皇城,在他眼里,拿下京城和玉玺都会和土木堡之战的胜利一样轻而易举。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这数月间,于尚书已集合兵力二十万,以兵入通州带粮,解决了粮食问题。大到军队训练,粮仓储备,小到城中治安,城墙修补,无暇休息。

    此时军中已士气高涨只待打赢这场保卫战,因为,不胜,则亡!

    熙儿回泰山后一直忧心人间的这场战争,战斗即将开场,焕平便带她隐于云层中察看观望。

    朝中众议以何计退敌,有大臣提议,京城内粮储充足,以守为攻,不日便可耗尽瓦剌粮草,迫其退兵。

    于尚书掷地有声,“瓦剌军已兵临城下,此时怎可退缩京城内来长瓦剌气焰?开国近百年,太祖布艺出身纵横天下,我辈反而连打上门来的瓦剌都不敢一战?”

    城中布防,京城外城九门,分派诸将把守,其中德胜门正对瓦剌大军,必然首当其冲。

    于尚书在宣布各门守将之后,平静说道,“德胜门,于廷益亲守之。”

    随即于尚书颁布了军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熙儿被眼前看到的一切震撼了,此时的于尚书依然是从前沉着镇定的表情,依然儒雅有度,但更加果敢不屈,支撑他的是怎样视死如归的信念?

    于尚书紧接着又下达了命令,“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后,城门即关闭九日,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师兄,于尚书此举是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出城门后如若不胜,便连退路也无了,他有信心打赢吗?”

    “然也,但往往绝境便是生门,濒临绝境,将士们便只有拼尽全力,向死而生。”焕平回答。

    德胜门首当其冲遭遇了瓦剌主力攻击,于尚书身披铠甲,从容上马,带将士出城,城门缓缓在他身后关闭了,熙儿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士气高昂,势如破竹,国破则家亡,保家卫国的人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熙儿握紧拳头,开始运力火法,想要去助一臂之力。焕平忙伸手将她拦住,紧握住熙儿的手不准她再施法。

    熙儿只好凝神推算,直到推演出了战争的结局方才松了一口气。

    “廷益兄本非戎马出身,他科举入仕,却敢披身铠甲,于危难时担起重责,非英雄二字足以形容。”

    熙儿亦看到了人间人性的光辉,在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光辉;在绝境中坚定不移的光辉;为大义而舍生忘死的光辉;为保卫家园而众志成城的光辉。

    这一切都烙印在了她的心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