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创业祭 > 第172章 聚聚散散

第172章 聚聚散散

    有一个不算太失败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创业最好的模式,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太难的挑战,只适合无所畏惧的勇者,并不适合普通的老板,和他招揽的普通的员工。

    我们的公司,像只蜗牛,一步一步往上爬。

    而我们,也像是蜗牛一样,背上背着一座山,这座山是加班,是改稿,是拖款。

    日子总是让人看不到尽头。

    我有时候甚至会想,要不要再给刘一乐找找对象,好给生活找点彩头。

    可惜的是,我只有这么想的时间,并没有去执行的时间。

    刘一乐倒是像个超人,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照样不耽误他撩妹。

    夏总抖着浑身的肉,咬紧牙才能拖着走的灯架,他单手就能扛着两个,空出另一只手来网聊。

    这种精神,有点像是夏总对于吃的执着。

    感觉很难不成功。

    果不其然,刘一乐终于找到了他的美貌少妇,离异无孩子。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刘一乐在江南,而少妇则在西北。

    所爱隔山海,即是如此。

    但是遇到真爱,山海皆可平。

    两人计划好奔现,刘一乐便来找我请假。

    我看了看他的请假理由:“寻找真爱。”

    我说:“人家处处有真情,你下班后去找不好吗?”

    刘一乐说:“缘分天注定啊,我的缘分在远方,咱也没有办法。”

    我点了点头:“那就不能让对方过来么?”

    刘一乐拍拍胸膛道:“咱是纯爷们,有时候做点牺牲是应该的!”

    我不知道该说点啥,但是现在这么忙,拉个屎的功夫都有十来个人催我。

    刘一乐作为我的得力干将,他要是请长假,催我的人肯定要翻倍。

    我说:“你这个假请得太长了,都快赶上产假了!”

    “我可没有权利批,你还是去找老马吧。”

    说完,暗自得意,这话确实有点漂亮,主要体现了我们公司规章很完善的样子。

    其实,公司根本没有啥请假制度,爱来不来,只要不耽误事,你不来或者只穿着裤衩来,谁也不会有意见。

    果然,老马看着刘一乐的请假单,提着笔点在上面,正准备龙飞凤舞,突然想.asxs.什么,问道:

    “那你的工作交接了嘛?”

    刘一乐笑道:“没啥好交接的,咱虽然忙,可都是总裁派给我的杂活,还有一些体力活。”

    “我给总裁打过招呼了,这回请了假,体力活肯定是整不了了,但是黑锅咱还是照背不误。”

    老马想了想,最终在纸上歪歪扭扭写下了“不行”两个字,说道:

    “那你这假请得也太长了,坐月子都要不了这么久,这样公司会很艰难的啊!”

    ranwen.la

    刘一乐说:“这我知道,但是您也不能耽误我的终生幸福啊!”

    “我请假的期间,可以不要工资的!”

    老马心想,你的工资也没几个钱啊,要是耽误点事,那还不够扣款的。

    但是老马说的是:“要不这样,你先等等,等我招个人把你的工作接过来。”

    刘一乐说:“可是真爱不等人啊!我都等了四十年了,我现在一秒也不想等了!”

    老马说:“可是...”

    刘一乐抢话道:“别可是了!”说完把请假单摔在老马的桌子上,“老子不干啦!”

    刘一乐一直客客气气的,拥有一个中年人该有的隐忍,从来没有对领导哪怕是夏总说过一句重的话。

    这回摔纸讲粗话,把老马都整懵了。

    可见爱情真的能有让人重返青春的功效。

    老马反应过来的时候,刘一乐已经走到了门口。

    他连忙喊道:“诶,那你这个月的工资...”

    刘一乐头也不回:“你爱给就给,不爱给咱也不在乎。”

    只留下一个敦厚的背影,却显得格外高大。

    刘一乐走得第二天,老马过来对我说:“我昨天让财务给他把工资结了,还多结了半个月。”

    “你给他说下,想回来,随时可以回来。”

    我说:“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回来的吧,咱们也不是啥好单位,也不是啥好岗位。”

    老马说:“走个形式总是要的嘛,我们做人要厚道啊!”

    可笑的是,我们都不是厚道的人。

    我说:“你自己咋不去说?”

    老马突然变得有点不耐烦:“让你说你就说,白捡个人情你不要!你不说我让胖子说去!”

    我心想,这又不知道算哪门子人情。

    钱反正是老马给的,谁说又有什么区别。

    就好像某些小作家,总是喜欢说:“这本书谨献给谁谁谁。”

    嘴里说得好听,似乎写书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事,实则那书根本没人看,所谓先给谁云云,都只不过是说辞。

    到头来,微末的稿费是自己的,无人注意的署名,也是自己的。

    刘一乐走后,工作似乎并没有忙多少。

    这的确是个很神奇的是,有些年轻人,在一个岗位上待的久了,每天要解决很多问题。

    有些贴心的,甚至同事的吃喝拉撒都给承包了。

    他们总是很容易产生一些错觉,比如自己在公司里的重要性。

    他们也常常会想,有朝一日自己离职了,公司起码有一半的项目要关停,起码有三分之二的人收入要锐减,公司的发展,至少要倒退五年以前。

    自己这么重要,但是唯独收入体现不出自己的重要性。

    于是有朝一日真的来了,年轻人在念叨了几百次要离职以后,终于把辞职书颤颤巍巍地递了出去。

    领导推了推眼镜,照例要做一番挽留,并且表示可以加薪百分之五,百分之十的。

    年轻人不免有点得意,心想老子果然是个值得挽留的人。

    但是他很快就得意过了头,对于薪资的提升,根本看不上。

    以为满世界,就这家公司不懂欣赏自己。

    于是年轻人,真的走了,挥一挥衣袖,带不走一片云彩。

    这样的年轻人随处可见,他们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其中有一些人,可能走上了高就,也有一些人,反而越走越遭了。

    不论前途如何,他们都喜欢找各种各样的机会,来打听老东家的景况,顺便了解了解老同事的际遇。

    老同事自然还是一成不变,老东家也照样发展,一点没有衰败的迹象。

    年轻人只好找一个机会,会一会老同事,吹嘘一番自己跳出来以后的精彩人生。

    然后就着廉价的啤酒,又都喝进了肚子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