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从靖康开始 > 第四百零四章 看不懂了

第四百零四章 看不懂了

    女帝一天天长大了。

    偶尔还过来赵玉盘和赵福金几个姑姑玩。

    每次跟李敬在一起,大长公主们都有种罪恶感。

    好像自己太不要脸,在抢侄女的男人。

    有了孩子之后。

    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了。

    之所以不拒绝李敬,那是赵玉盘,赵福金更渴望有个儿子,这样老了就有了依靠。

    李敬压根就不知道几个长公主过河拆桥的打算。

    这次环球航行,从靖康大陆带回来太多的辣椒,番茄,土豆,花生,玉米的种子。

    自己上次带回来的,也在试验田里种植了两季。

    该进行推广了。

    跟朱琏他们拟定好了功勋名单,绘制了明君名臣的镌刻模样。

    第一时间,让人把种子送到东南,西南,西北去了。

    “敬儿,我听说,为庆贺日落之洲征战的胜利,中枢下令让皇家银行刻印功勋头像的钱币,真的假的?”

    看着自己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姑姑,火急火燎的找到自己。

    李敬不由的好笑。

    “真的,名单上有你的名字!”

    “我是问你姑父!”

    “也有,姑父功勋不足进入名册,但是我赏无可赏了!太后找平衡,把我哥和姑父的名字都加上去了!二十四功勋是不可能的,作为靖宁盛世的次等功勋陪享太庙,那得看民意!”

    什么民意,钱才是民意,先兑换过来,以后慢慢花就是了。

    李清照咯咯的笑起来。

    低声确定消息真伪。

    “我听说,要百姓兑换到一百万银币的数额,才能和二十四功勋一起,陪享太庙?”

    “我的俸禄都不够自己花,南方,南洋的庄园收入还没有给我送来,昔日战场抢到钱,连将士们的份,也作为股本,一起给了清澜和无双了!姑姑若要,让我无双来找你!”

    李敬这一年多,还真没见过钱什么样。

    不分庄园,海鲜工厂送来的分红利钱,还没到手上,就给长公主,小妾们买成了庄园,土地。

    他都不好意思跟李清照说。

    李清照也不好意思说他家败家的相公。

    这些年买了好多古董,金石。

    外加这次远征,将领们从缴获中找到大量的西方文献,石凋,送给赵明诚带回来。

    淄州和登州的宅子都堆不下了,李清照不得不利用了章丘李家老宅子的库房,还找李敬雇了退役的士卒护卫。

    她很庆幸,这帮将领很识相,西洋那些个公主,贵族女人到处送,随行的官员几乎人人都有,赵明诚和李敬愣是没人敢送。

    “这还真是,你不用跑了,我去找无双!”

    “姑姑,承君可好?”

    “好着呢,摸样肖母,你姑父抱着一天天就不肯撒手,四处显摆,亏得孩子相貌堂堂,跟他还有几分神似!”

    自家侄儿的儿子,硬说是自己怀上生的。

    赵明诚回来以后,每天还抱着显摆。

    李清照听李敬问起儿子,自顾自的好笑。

    “令白是个好女子,你要善待人家,最好让她再生一个,否则我可不依。”

    说完,又感觉不对,补了一句。

    “你也不容易,以后入赘皇家,天威难测,无双,清澜这些女孩,你可要好好护着!”

    “女帝是我们看着长大的,有些事情她也知道,等她大一些,我会跟她好好说!”

    赵柔嘉现在是大姑娘了。

    不是一碗小酥肉,开水白菜就能高兴的蹦起来的丫头了。

    会害羞了。

    哪怕想吃龙虾,也没有以前的理直气壮。

    偶尔触碰李敬,还会脸红。

    自己看着长大的小女孩,漂亮的有些不真实,未来还会成为自己女人。

    让李敬有着浓浓的罪恶感。

    虽然她不认同赵桓回来的时候的作为,可亲眼见着父皇回程又被送到了扶桑,哭的一塌湖涂。

    这些天,不是在听课,就是被朱琏拉着听政。

    李敬也只在海边见过她一次。

    “靖王好,清照姑姑好!”

    冷不丁从别院那边过来,还主动向李敬,李清照问好,吓了两人一大跳,连忙躬身请安。

    “见过女帝!”

    “见过女帝!”

    “自家人,不用这么多礼数!”

    离赵柔嘉登基,也就是两年时间,随行的仪仗也越来越大了。

    顾无忧在人群中,哪怕跟赵柔嘉挨的比较近,也不是那么醒目了。

    “李敬,谢谢你!”

    赵柔嘉的话很突兀,可是李敬知道,是他画了赵桓的画像,把试制的日落之洲胜战金元送到扶桑的事情。

    赵桓纵有万般不是,也是赵柔嘉亲爹。

    别人不知道赵柔嘉为何愿意做女帝,李敬心里很清楚,她就是为了替父亲守住江山。

    赵桓很早就想把自己头像镌刻在银元,金元上,如赵柔嘉,朱琏头像的钱币一样,送进万家祠堂,受百姓供奉,如今借着日落之洲胜战的由头,终于实现了愿望。

    “女帝想吃什么,我给你做!”

    “好啊,李敬帮朕做小酥肉,开水白菜!”

    从汴梁逃难到山东,赵柔嘉是亲眼见证大宋的变化。

    最明显的就是食物。

    以往在汴梁皇宫,牛肉被禁止,猪肉不能吃,除了羊肉,就是羊肉。

    她还记得,第一次在济南府大块吃肉时候的欣喜......

    如今的临海居,各种海鲜,肉食,水果,琳琅满目。

    南洋的榴莲,香蕉,靖康大陆的车厘子,山东本地的苹果和桃。

    还有从各地捕捞来的大龙虾,螃蟹。

    就连牛尾巴,羊杂,堂而皇之的进入了宫廷食谱,都被李敬卤煮出了好味道。

    更别说进入寻常百姓家口味的番茄炒鸡蛋,油炸花生米,红烧土豆。

    眼睛笑弯成了豆角的赵柔嘉,用李敬的话说。

    我就站在你眼前,你看我几分像从前.......

    跟李清照并肩站在一起,身段有些单薄和纤细,赵柔嘉居然还要高一些,

    回想公主初到济南府,李清照,李敬一阵恍忽。

    “女帝,热气球做好了,黄灿已经在船厂那边试验了一次,安全上天,要不要让他带过来看看?”

    “真的?”

    刚收敛的笑容,再次浮现在赵柔嘉脸上。

    这岂不是说,那帮子太学生,官僚跟李敬打赌输了?

    发誓一辈子不得贪腐,要做勤政爱民的好官?

    帝师说,治大国如烹小鲜。

    识官,用官,最难。

    百官朝堂上衣冠楚楚,嘴里喊着为皇帝效忠,国难当头的时候,有几个能像靖康之变的李若水一样,为了赵桓身上的龙袍,舍身相护,至死不渝。

    恐怕父皇在靖康之变之前,也不会想到李若水如此忠直。

    治国,更扯澹了。

    一帮相互吹捧,自诩治国能臣的混球,只想着自己的口腹之欲,连汴梁城外聚集的勤王大军都视而不见。

    活生生寒了勤王将士的心。

    都城内外都管不了,有什么本领管大宋偌大的疆域。

    如今同样是科举,太学招考过来的学生,文官,远洋途中却李敬一番敲打,打赌,搞的嗷嗷叫。

    至于外政。

    割让港口,万国来朝还不算,活生生把金国逼到西迁,成了日落之洲诸国的对手。

    双方不约而同的提供好多奴隶,一船船的装来给大宋构筑铁路,公路,开矿。

    就连派去靖康大陆的军队,也逼着当地土人拓荒。

    给他们工具,让他们成为佃户,在靖康大陆种植了大量大豆,土豆,低价运输到大宋,饱暖宋人。

    在赵柔嘉看来,李敬有一个奇迹的头脑。

    不断带着大宋,创造奇迹。

    比起大宋日新月异的铁路,航运开拓,上天算什么。

    来了兴趣的赵柔嘉,立刻让人通知黄灿。

    把热气球带来了临海居。

    李敬看见士兵们按照找自己交代,用绳索拽着热气球,注意了观察风速,也懒得管得意的黄灿了。

    让他们带着赵佶,朱琏,宗泽,赵柔嘉,关胜一起到天上看一看。

    苏浅浅和乔清澜根据自己图纸,把自行车和三轮车都快做出来了。

    要不是橡胶现在还不能量产,这玩意可比热气球实用多了。

    李敬很期待看着一帮子大宋权贵们学骑自行车,连人带车摔下来的狼狈样子。

    他没去找黄灿。

    黄灿却找上门来了。

    “昔日三司铁桉,不说铁桉,就是整个三司,也没有人比我对盐铁更精到了,可这几天在船厂,铁厂,工匠们好多操作,我都看不懂了!”

    环球航行之前,李敬给乔清澜,苏浅浅狠狠的补了半个月,给她们布置了很多新的实验。

    现在都出了成果。

    要是黄灿回来能看懂,那才见鬼了。

    “李敬,你说我是不是该告老还乡了?你小子眼光也太贼了,宁可做半个上门女婿,也要把乔清澜弄到家里,现在又发掘出一个苏浅浅,就两人能力,接任我这个三司使也没有问题!”

    “没有谁是全才,你告什么老,现在全国的医疗,供给,都优先满足登州,离开登州回家乡,病了都找不到好大夫,再说,女帝还没登基,你送佛送到西也没有圆满,等都城建城,你在都城养老不好吗?”

    征战多年,别说宗泽七十六了,黄灿也快七十了。

    昔日没有两人的力挺,李敬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这么快结束乱世。

    太学走出来偏技术的官僚都嫩的很,根本没有官场斗争的经验。

    三司要为大宋冶炼盐铁,正是爬坡的时候,黄灿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

    黄灿有着主持冀北大型冶炼厂的经验,大宋正当用人之际。

    想跑,门都没有。

    “我那个泰山大人,去冀北盯着铁厂,船厂,长江口那个铁厂,你也要费心,我事情太多,太后不让我到处跑!”

    想到这里,黄灿也点了点头,李敬说的没错,乔清澜要是弄去管三司,真不如她在登州管着几个厂子作用大。

    “宋人要修铁路,造船,架设桥梁,修马路,建房子,钢铁产量,就是持续发展的动力,长江口那个铁厂建成以后,三司要考虑在广州布局,再建一个超大型的铁厂,说是铁厂,也不完全准确,南海周围有着丰富的有色金属矿,哪里的精铁矿,品位也很不错!”

    “可是天气很要命啊,我不喜欢南方!”

    “好歹你是大宋三司使,从一品大员,大宋钱币上都要刻上你的头像,用得了你亲自干活?把布局规划好,冬天去盯着就好了!”

    “长江口那个都还等着靖康大陆的精铁矿拉来投产,你小子,又把三司未来几年的事情都安排好了!”

    冀北铁厂完工的时候,大宋稍微有常识的官员都知道,这个铁厂一开动,相当于靖康之前大宋所有铁厂的产量之总和,黄灿以为这就会成为大宋标志性的厂子。

    何曾料想,长江口的铁厂产量规模,是冀北铁厂一倍还多。

    如今登州,胶州,明州,泉州几个船厂可着劲造船,大量从靖康大陆拉回高品质矿石。

    这混蛋又想在广州建厂。

    黄灿闭着眼睛都能猜到,这个厂子,规模肯定会超越长江口那个。

    “今年冬天,三司使实地看看,不一定开在广州,若是南洋吕....苏禄那边就地建厂合适,干脆建在群岛港口上!”

    吕宋是历史上南宋灭亡以后,很多宋人逃到岛上才有的名字。

    叫旅宋更合适。

    不过现在岛上的宋人也很多,被水师占据以后,更多。

    李敬不知道赵玉盘拉着其他长公主在吕宋买了多少庄园,至少十个超大型的农庄是有的。

    群岛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极其丰富。

    铁矿石品位高,也有大量煤矿和木材。

    跟靖康大陆那边不一样,李敬有意暂缓靖康大陆的工业基础建设规模,是路途太远,对靖康大陆控制力有限,被人钻了空子,平白扶持一个强大对手出来。

    南洋就完全不用了。

    实际控制地区,土人也必须会说大宋官话。

    吕宋这个名字,李敬差点脱口而出,不过黄灿没有在意,他在思考,冀北铁厂投产,规模相当于大宋所有产能,长江口铁厂投产,规模相当于加上冀北的大宋所有产能,广州或者南洋这个铁厂,规模该有多大?

    你小子一指画,就是一步一个台阶。

    偏偏这不是你职权范围,还要老夫拿方案,组织人手,长江口冶炼厂还在磨合,都没满负荷投入运转,三司能抽调这么多官员和技术人员去南洋吗?

    “为表彰三司使为大宋冶炼做出前所未有的贡献,我给太后递个折子,以后南洋的铁厂,就叫黄灿冶炼厂!”

    “真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