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 第六十五章 袁绍:孟德,我想跑【求追读】

第六十五章 袁绍:孟德,我想跑【求追读】

    曹操收到袁绍让人送来的消息,遂整备兵马,出了府邸。

    车厢里,曹操抬起双臂,看了看衣袖。

    他穿着浅罗纹的武将袍,腰系佩带,袖口收紧,配用臂固,显得干净利落。腰上悬剑,头戴武冠,愈发英伟。

    曹操这身装扮,是貂蝉给配的。

    少女已正式成为他的穿配官。

    想起出府前貂蝉一脸认真帮他整理衣冠的俏模样,曹操不禁莞尔,从一旁的车内坐席上,拿起一部简卷翻阅。

    这简卷也是貂蝉帮他筛选的,用来出行时翻看。

    简卷是闪电战鼻祖霍去病写的行军策。

    内容借鉴了前秦杀神白起的神妙行军法一书,又有自己的认知,改良,用来增加行军速度。

    这位曾经远行千里,一日夜间连破匈奴二十余大小部落,战绩煊赫的天才兵家,传世的行军法一书,阐述了将领如何带兵的种种方法。

    其中的‘雾行’法,告知将领可以用自身的兵家修行,勾连天地气机,让敌方对你的踪迹,用兵意图无法分析掌握,与暗渡陈仓有异曲同工之妙…

    曹操边看边使用自己传世级的文脉天赋‘洞悉’,分析书中真意。

    他体内丹田处,兵符状的兵家力量核心,正自行运转,溢出一缕缕气机,行遍周身百脉。

    隐然间,兵符分化出无数烙印,聚散如一座军阵,呈现出无穷的变化,玄奥莫测。

    车外,整个出行的队伍周围,仿佛漫起了一层若有若无的雾气。

    队伍像是被天地气机所掩。

    我这天赋也是没谁了,曹操感觉到自身和车外队伍的变化,自卖自夸。

    “董卓纵容部众行此大恶,必不得好死。”

    车外传来的声音,让曹操收了手中的书简。

    中午赶到曹府的荀彧,骑马伴在曹操的车辇旁。

    后方的另一辆车驾里,是太尉崔烈。

    曹操的出行队伍,增加到了千余西园精锐。

    昨晚的事发生以后,早上从东门抽调到曹府的兵马,也增加了。

    而曹府周边几家宅邸的人,上午时都匆匆搬走,远离曹府这个是非之地。

    继续住曹府旁边,再来一次昨晚那种千军对垒,可能命就要丢了。

    曹府新增的兵马,便住在周边空出来的宅邸内。

    车驾出行,沿街所见,尽是昨晚凉州兵四处劫掠,留下的痕迹。

    车外的荀彧脸色很难看,全身都在颤栗。

    街道上,有凉州兵马公然推着一辆辆大车。

    车上挂的居然是他们行凶时,砍下的人头。

    浓稠的血,凝固了车轴,车轮,压在长街上,留下一道道血印。

    车上头颅之多,怵目惊心。

    还有女子被祸害后,不着衣服的尸骸,也在车上。

    天下第一大城的洛阳,一夜间就变了番光景,随处可见燃着火焰的房屋。

    总体来看,只有偏南城,接近丁原所在的势力范围,损失要轻些。

    最惨的是北城和西城,几乎被凉州军洗劫了一遍。

    荀彧悲戚道:“大好洛阳,被董贼所侵,天地挽悲。”

    一刻钟后,车驾接近袁府。

    曹操住的地方和袁府只隔三条街,并不远。

    长街上,凉州军,袁绍,袁术带来的禁军,两相对峙,气氛紧张。

    曹操来时,董卓正要离开。

    两人一进一出,在袁府门口遇上。

    “曹操。”

    董卓在一众将领簇拥下驻足,目光凶狠的看向曹操。

    李傕、郭汜,董旻都在,有人已将手放在了刀把上。

    袁府外,剑拔弩张。

    董卓身后,一个面色粗黑的将领,忽然往前跨步,一股兵锋汇聚的杀气,汹涌弥漫。

    其咧嘴而笑,神色挑衅。

    曹操身侧,典韦跨前了小半步,并从怀里掏出一张饼。

    对面的将领,连董卓在内都怔了怔。

    典韦对董卓身畔的粗黑将领道:“昨日去我们府上那个,一开始也和你笑的一样,被我打死了,换的驴肉夹在这饼里。”

    那将领怒喝了一声,想逼近典韦,却被李儒横臂挡了回去。

    “曹孟德,你杀我凉州军,我董卓记下了。”

    董卓居然拱了下手,而后才率众离去。

    袁隗,袁基也被他押在车上,一起带走了。

    曹操进入袁家,来到袁府正堂,看见袁绍,袁术,席地坐在书房外的台阶上。

    刚才和董卓对峙,是袁绍全部的勇气。

    此时他坐在台阶上,却是有些后怕。

    他一出生就在四世三公的袁家,虽非嫡出,却被家中长辈关爱,弱冠即出任濮阳县长,清正能干,颇有贤名。

    但他对一县之长的官位,根本不在乎。

    因为母亲病丧,遂辞官回家奔丧。

    他母亲入土时,天下为之而来,聚集在袁绍身后的人达三万众,前无古人。

    这就是袁氏,也是袁绍巨大的影响力,天下士族的表率。

    所以袁隗才对董卓敢公然攻击他袁府,直接动粗,感到不可思议。

    早几年,包括曹操,张邈,许攸等人都是围绕在袁绍身边,以他为中心的‘奔走之友’,是他们这一代中最知名的几人,为天下事而奔走,名动四方。

    袁绍活到现在,一直顺风顺水,气度风仪,被无数人崇敬。

    他从未被忤逆,乃至威胁过。

    刚才看见董卓攻入袁家,妄言废帝,袁绍冲冠一怒。

    旁观者都对他的勇气感到震惊。

    董卓已掌握半壁朝堂,凶名在外。

    若是当时董卓动粗,袁绍会非常危险。

    此时,看见曹操进入府内,袁绍起身将曹操拉到一旁:

    “叔父对你所知不多,昨晚有些谋划,我全不知情。刚才听人说起我才明白。我知孟德你素来多谋,当已看出叔父所行,切莫怪罪。”

    这就是袁绍的长处。

    他对人既有气度,能折节下士,又一直很大方。

    某种程度上,曹操现在的位置,本该是袁绍的。

    “我刚才与董卓对峙,险些厮杀起来。他因为要用叔父,将所行通过尚书台传告天下,才没动手。但我料定此人凶蛮,事后必会杀我。”

    袁绍:“我欲离开洛阳,往东奔冀州去,孟德你怎么看?”

    曹操心里再次浮现出诡异的历史重叠感。

    他已改变了许多事。

    但人的本性是不会变的,遇到事情时的选择,也就偶尔会拨回到历史的轨迹上来。

    史上的袁绍和董卓对峙后,连夜逃出洛阳。

    也不能说袁绍胆小,董卓势大,控制宫禁,掌握皇帝。

    君子遇险而避,保全自身,徐图以后,并不是错误。

    韩信都有过胯下之辱,能忍一时之气者多为豪杰。

    曹操:“本初你要离开,是明智之举,你若在外能有所布置,对董卓也是一种牵制,让他不敢妄为,好过留在洛阳。

    需要我做什么?”

    袁绍感动道:“孟德你向来懂我,我先离洛阳,你若遇难处,可去寻我。”

    曹操心忖你要走,这羊毛不如顺手薅一把,直白道:

    “本初你走之前,留下信物和手书,把洛阳值得信任的关系,人脉转给我用。当前形势,我或有用得着的地方。”

    袁绍道了声好:“董卓要废帝,不自量力,来日我必取此贼性命。我出去便会集聚人手,行声讨董卓之事。”

    另一侧,崔烈也跟了进来,在与袁家的其他人说话。

    而此时的袁氏内宅,处处血迹。

    矮席上管子期的人头仍在。

    院子里也有多具尸骸,都是董卓兵马攻进来时,斩杀的袁府护卫。

    曹操申时离开袁府,回到家里,已是夕阳将落。

    他一回来,有侍者上前:“公子离开后,有人闯入府内,浑身是血,晕过去了,现在仍未醒。”

    话落递给曹操两件东西:“闯进来的人带着不少东西,特意叮嘱,这是给公子的,很重要,让公子一回来就交给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