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寻水DE鱼 > 道德经新解

道德经新解

    新视野:《道德经》原来应该这么读!

    第一集【拼接】

    ①说起《道德经》,可谓是人尽皆知:在名称统一之前,有称《老子》的、有称《五千言》的、有称《老子五千言》的,也有依据内容将其分为《德篇·道篇》的。很多爱好者知道:近几十年考古发现《道德经》之前的古本有: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北大馆藏竹简本。现今《中华道藏》收录有:河上公版、王弼版、傅奕版、严遵版…等等近七十个版本。如果追问一句:“为什么版本会那么多?”估计(大家)就要被问住了。这,可是一个尘封了二千多年的历史谜题。今天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终于揭开了谜底。

    ②让我们先从《道德经》文本的来源,说起吧。《道德经》最初的文本来源于民间的【口头采集】!之后各种“名称、样式”的传抄本又流传了三百多年,直至汉朝,官方主持汇编、分章定型,才有了统一的名称。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演变成现在诸多版本的样子!看到这里,有人会问:“老子文本不是在函谷关写的吗,怎么突然变成民间采集了呢?”这正是历史传承中的一个关键点!当年,关令尹拿着原著去民间弘道,撒播文明的种子,获得了民众广泛的认同。然而由于历史的变故,导致《老子》原著失传,使文本传承出现了断层;这期间人们只得再次从民间收集整理。因为文本来源于口口相传,故而最初的文句处于“散乱、残缺”的状态,后经“东拼西凑”编纂成册,才有了各种语句排序杂乱的《道德经》古本。

    ③以上描述给我们的启发是:既然《老子》原著与《道德经》文本之间是基于口口相传而形成的“短句”关联,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道德经》短句进行重新拼接,自然可以还原《老子》原著的模样!接下来,我们以《道德经》通行版第六十六章为例,来领略“短句”重新拼接后的阅读效果。文本如下:『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②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③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④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④这一章总结起来,共包含三个主题:一、“人低成王”的道理;二、“国家治理”的方略;三、“不争”的智慧。只要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三人主题之间貌似关联,实则牵强附会,甚至完全脱节。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接下来用短句“拼接”进行分析:首先把六十六章文本分为四个独立短句。然后,从《道德经》通行本的其它章节中,分别找出相对应的短句进行“拼接”,得到以下三个新语句:

    1.首先,从(32)章中摘出一个独立短句:“譬道,之在天下;犹江海,之于川谷。”放在第①句前,得到第一个新句子:

    A♤(32)“譬道,之在天下;犹江海,之于川谷。”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2.其次,从第(7)章中摘出一个独立短句:“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放在第②、③二句中间,得到第二个新句子:

    B②“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③“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3.最后,从(81)章里摘出一个独立短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放在第④句前,得到第三个新句子:

    C♤(8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④“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⑤上述拼接进行归纳,可以看到:

    1.从其他章节中调用过来,参于拼接的短句,在原章节中与其他短句也前后不搭的。

    2.新拼接成的句子,与拼接前的句子相比,其中①、③二个句子:行文更加流畅、语句更加精美、寓意更加明晰。

    3.这②号句子从内容和寓意上虽然得到了充实,但“是以圣人”连续出现三次。在那个竹简记事、惜墨如金的年代,作者是断然不会这么做的。这说明,我们在短句拼接的过程中还需对文本中的用字进行溯源研究,详细内容下集接着讲解。

    4.三个新组成的句子,也分别有其各自独立的主题,要想知道完整的文本结构,需要继续寻找相对应的语句与之匹配。也就是说:从“短句”拼接走向“段落”拼接,进而完成“章节”拼接,一路向前,不断探寻,方能使原著全部呈现。

    ⑥这里我们特别强调一下,本文中所指的“短句”是:为表述特定主题内涵而形成的最短句式。这些“短句”字数不定,而且不可拆分。

    ⑦广大爱好者可以仿照这个思路自行尝试《道德经》文本的“拼接”阅读,不仅有许多例证触手可及,而且有大量的新思想会让你倍感惊喜。目前,我们对整个《道德经》文本的拼接工作,已经打开缺口、亟待全面开发。诚邀广大爱好者共同参与这一“神秘”而又“神圣”的民族文化挖掘活动。我们将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开设专用的研讨论坛,并陆续发布“拼接”、“溯源”、“训诂”之类的系列专业讲解视频。至于拼接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老子》的原著结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审核评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