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碧海南云归 > 第129章 影响扩大

第129章 影响扩大

    第三战区长官部,都还沉浸在新四军被坑的欢快中,哪曾想,忽然就收到了108师的求救电。

    这下子,所有的人都傻了!

    古司令长官,反应过来后,立即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一众参谋和军官们,哪里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个个都还没回过神来呢?

    原来,小日子也非常果断,仅仅体整一个晚上,在第二天一大早,就忽然对国军发起突袭。

    108师一下子就被打懵了!他们这个时候,本就存在一种幸灾乐祸的心里,根本就没有做好与小日子作战的准备。

    并且,前段时间兄弟部队,第72集团军好几万人,都被小日子痛打一顿,就他们一个师才一万多人,怎么可能是对手?

    心里早就有了怯意,根本就没有信心战斗,再加上,又是被前后夹击。

    在这样的情势下,别说能抵挡住小日子的攻击了,能逃跑已经阿弥陀佛了!

    情况确实是非常糟糕,本来他们周围,还是有部队可以支援的。可是为了算计新四军,他们的长官部,把防御重心,放到了新四军的左、后两个方向,用来及时堵住缺口。

    可没想到,人家新四军已经不在了,这就导致小日子123联队,能畅通无阻,忽然杀到108师后方,切断该师与其它部队的联系。

    更加要命的是,长官部不仅把两个炮团放在西边,连两个桂系师的预备队,也调了过去。这样一来,是很难在短的时间内,增援国军108师的。

    综合所有的情报后,第三战区的长官们又傻眼了!

    原来还想着,把责任都推到新四军身上,可人家并不是有意放弃阵地,更不是临阵脱逃。恰恰相反,人家是主动出击,并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还有,小日子的第123联队,是三战区自己放进来的,人家根本就不知道,这能怪别人吗?

    这真是典型的自讨苦吃、自作自受啊!

    让第三战区更加难受的是,小日子另一个方面的部队,在占领贵池后,并没有向九华山方向进攻,而是全师向东,攻击铜陵一线。

    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东线的情况,一来是救援东线的溃兵,第二个,是想合力拿下整个皖南,为106师团报仇。

    这就造成,防守长江河谷一线的国军压力很大,根本就抽调不出兵力支援东线。一个不好,之前布置堵缺口的两个炮团,以及预备队,反而还要去增援西线。

    这下子,三战区各位长官们,就非常头疼了。

    让古司令更生气的是,108师在迟迟等不到援军的情况下,私自向统帅请求支援。

    这样一来,事情就闹大了!

    你私自放敌人进来,是为了算计人家新四军的,统帅自然不会怪你,反而觉得你懂事,深安统帅之心。

    可问题是,你不但搞砸了,没让新四军损兵折将不说,嫡系部队还让小日子给围了,可能整个108师都要尽灭。

    更让统帅吐血的是,人家新四军请功电文,在这个时候又来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自己的‘亲儿子’损失惨重,偷鸡不成蚀把米。

    可别人家的‘孩子’,却一路高歌猛进,斩将擒旗、收复失地。

    你说让统帅他老人家,能不被气得吐血吗?

    吐完血后,该整的幺蛾子,不还得整吗?一封措辞严厉的电报,很快就到了三战区长官部。

    大概的意思就是,小古,接下来你要是再干不出成绩,就自己打报告,卷铺盖走人吧。

    统帅稳定下来后,对一众大员问道:这个新四军,是怎么回事啊?

    大家都知道,老头子现在正在气头上,也不想冲这个霉头。

    不过,根据他们掌握的信息,新四军是不可能做到的。

    于是,就有人表示置疑。

    同时,也有点向统帅表忠的意思。

    老头子既然把新四军,当作别人家的孩子,做为手下,也不得不表示关切。

    这就是政治。

    既然进了圈子,想要玩转它,就得懂它的规则。

    现今的政治规则是什么?不就是老头子的喜好为主吗,特别是关系到‘别人家孩子’的事情。

    陈成作为统帅的心腹,又是大汉口会战的主要负责人,皖南又是最接近他的作战区域。一些主要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另外,这个新四军的军长叶希怡,是他的好友,从一开始,就是他推荐的,这也是他比较关注的原因。

    因此,陈部长不得不表态,他说道:首先,这个事情,绝不是希怡做出来的,他们也没有这个实力。其次,前段时间听戴厂说,叶司令,曾在华东现身,会不会与他有关?

    先把人摘出去,跟自己就没关系了,最后不论结果如何?也伤不到自身,这也是一种政治保护手断。

    搞政治麻,谁还没有自己的小圈子,或者是私交甚密,要不就是利益共同体。至于维护圈子的手断,在坐的没一个不精的。

    说到这个政治小圈子,就不得不说一下,政治小圈子之外的那些特别人物。

    这种人物,几乎都是一些狠人,也有一个特别的名称一一孤臣。

    孤臣,就意味着没有小圈子,也等于几乎没有朋友,通常都是过得非常凄惨的。能做到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的,哪怕是漫漫历史长河中,都没有几个真正的孤臣。

    满朝的康熙爷,就曾对四子雍王爷说过:有了做孤臣的心思,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这就是对孤臣,最简明的评语。

    有人说,满朝的雍乾时期,田文镜算是个孤臣。

    不得不说,年轻的时候,确实是可以算得上,曾为了治下百姓,力斗庞大的利益团体。但是,他这个人做任何事的前提,就是都要看皇帝的脸色,一切都是按皇帝的意思办。

    所以到了晚年,随着新皇即位,也随着他的官做的越来越大,家族中出仕的子弟也越来越多,所结交的利益团体,自然也越来越多。

    最后他们家,还不是家财万贯,关系网错综复杂,成为了另一个利益共同体。最终的结局,还不是成为了别的孤臣们斗争的对象。

    要说那个时代的早期,还真有个人,可以称为真正的孤臣,他就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孙家诚。

    此人是个狠角色,怼天怼地怼皇帝!为了天下百姓,几乎就没有他不敢干的事。

    也许有人认为,他顶上司、怼皇爷,是年轻人的血气方刚。可是后来,他奋不顾身的勇斗年大将军,就不能说是凭一时之勇吧。

    这年大将军可不得了啊,手握数十万大军,横扫整个西北。得胜回朝后,更是深得皇帝的恩宠,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年大将军,是朕的恩人!”这样的话。

    凡是经他年大将军,手里引荐的官员,皇帝老人家,那是一报一个‘准’。要不然,下边的官员,也不会有‘年选’一说。

    就是这么一个权顷朝野的人物,孙嘉诚不但敢斗,还将之斗垮了。

    事实上,年大将军,不是孙嘉诚斗垮的。

    但谁也不能否认,正是因为年大将军,感受到了孙嘉诚的威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孙杀了!这才导致皇帝下定决心,处置这个年大将军。

    但如果年大将军不杀孙嘉诚,还不是被他找到足够的证据,告倒他年大将军,结果还不是一样的。

    如果说,那些一心为公,执政为民的好官,也是‘孤臣’的一种,那咱们新中国的孤臣,就海了去了。甚至比孤臣境界更高的人,都数不胜数。

    相比于新中国,民国这样的‘孤臣’就太少了。

    这是那段历史时期,最大的一个悲哀之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