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游苏记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全取苏东

第三百五十二章 全取苏东

    于乔带人将祁锋围住,心中大喜不已,见祁锋座下白马行动缓慢,不由嘲笑道:“堂堂苏中之主,座骑何以行动如此迟缓,竟还不如普通驽马?”

    祁锋仰天叹道:“时运不济,马前失蹄,以致今日落入你等小卒之手,此天要亡我也,非马之罪也。”

    于乔心中不屑,都这时候了还不忘掉书袋,冷笑道:“你这话倒也不错,可见天命在我家主公,尔等竟妄想逆天行事,与我主作对,焉能不败?”

    祁锋作一脸高傲状,似是不屑再与他一无名小卒说话。于乔大怒,当即命左右道:“给我绑了。”

    今日自己擒了朱顶,这么大的功劳,足以封侯了吧。他日名扬天下,谁还敢看不起自己?

    等于乔兴冲冲地带着祁锋回去,罗鸿也已抓了卞常,生擒了之前抵挡自己的那员小将。听闻于乔抓了朱顶,不由大喜,只是一看祁锋面容,不由面露疑色:“我听闻朱顶个子较矮,且面色黢黑,这人身高七尺,且肤色白皙,看着不似朱顶,反倒像个文士。”

    当即看向卞常和那小将,祁锋心知自己再瞒不住,不由大笑出声道:“敢叫二位知晓,你们抓的是燕北祁锋,并非我家主公——我家主公此刻只怕早已在百里之外的三川与前郡边境了。”

    于乔这才知道自己抓错了,不由又惊又怒:“刚刚你为何不说?”

    祁锋道:“我若说了,你岂不是就立刻又去追我主公去了?”

    “可恶!老子宰了你!”说着就要拔刀砍杀了祁锋,幸好被罗鸿拦住。

    罗鸿喝止道:“祁锋、卞常都是朱顶手下有名的谋主,主公向来求贤若渴,爱才如命,我等虽未抓住朱顶,但抓住二人,也是大功一件。你切不可对二人无礼。”

    于乔这才作罢。

    没抓到朱顶,罗鸿也暗自懊恼:“早知如此,我等就应该派人提前通知林猛一声,让他在三川郡边境也设下埋伏,那样的话,朱顶就插翅难飞了。”

    祁锋冷笑道:“三川郡边境小道岔路极多,你等纵然通知了林猛,对方也难以守住所有道路,且如今天色已晚,我主只要易装换服,轻易就可通过三川郡边境,进入前郡。等到了前郡,我主就彻底安全了。你们这回不可能再抓住我家主公了。”

    罗鸿、于乔听后虽然郁闷不已,却也没有办法,只好带着祁锋、卞常以及一众俘虏,向凌邦去复命。

    听闻朱顶逃走,凌邦倒也没有怪罪罗鸿、于乔,道:“此天意也,不可强求。你二人能抓到祁锋、卞常,也是大功一件,主公定然十分欢喜的。朱顶虽然逃脱,可他精锐丧尽,又失去苏东,已不足为虑,迟早被主公所擒。”

    之后,凌邦率军回返,继续攻取苏东。

    数日后,宋宁也得到了消息。听闻未能抓住朱顶,不由暗叫可惜。此次让朱顶逃脱,日后还不知要费多大的力气才能将之再次抓住?

    徐娘却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朱顶只有苏中和苏东两地,如今既已放弃苏东,逃回苏中。我们只要先拿下苏东,明年再全力攻打苏中,必能再次将他抓住,朱顶逃得了一时,却逃不了一世,你担心什么?”

    宋宁心想也对哦。此次朱顶带的多是骑兵,凌邦未能将之围杀实属正常。朱顶虽然逃脱了,可却失了苏东这一根基之地,只要明年他再拿下苏中,朱顶还能逃到哪去?

    宋宁是被历史上的刘备给误导了,总觉得朱顶逃走后会给自己带来大麻烦。可就算朱顶像刘备一般能够百折不挠,屡败屡战,宋宁又有何惧?以他现在的实力,只要不犯大的错误,朱顶不可能还能逆袭翻盘。

    徐娘还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

    大喜之下,宋宁也顾不得旁边还有人了,当即抱住徐娘狠狠地亲了一口,惹得后者脸色羞红,大发娇嗔,拼命地打他。

    众将眼观鼻,鼻观心,只当没看见。宋宁任由徐娘在自己身上打了几下,随后下令大军全力攻取苏东。

    于是聂忍、徐娘、凌邦数路大军齐头并进,猛攻苏东。由于朱顶在苏东惨败,只身逃回苏中,苏东人心惶惶,再无抵抗之心。宋军一路势如破竹,等到十二月时,终于顺利拿下苏东剩下四郡,全取苏东。

    十二月初,宋宁带着徐娘、郭万成功与聂忍、凌邦、罗鸿、张英等人在胶东中部的济平会师。

    凌邦等人再次见到主公,不由大喜,上前拜见后,都有些激动难已。此次北方大战,宋军可谓大获全胜。宋宁自然要论功行赏。

    赵幽燕攻占乾元郡,破玄门关,杀入中州;徐娘攻占连云、兰陵二郡;聂忍与大德法师先在铜雾山击败周骥,后与许棠联手击败杨诚,夺回胶东;凌邦指挥东南军攻占苏东南部数郡,并于苏阳地界围杀朱顶;张英以步克骑击退朱顶;林猛在何劲的协助下夺取三川郡;罗鸿差点俘虏朱顶,生擒卞常等人。谭霄、钱诚关、于乔、洪剑、周沫等人俱皆有功。

    宋宁一一封赏,聂忍、凌邦、大德法师等本已封侯的增加食邑;张英、罗鸿、林猛等之前未封侯的,直接封侯。就连于乔因为俘虏了祁锋也得了个伯爵。

    其他众将士均各有封赏。之后宋宁与众心腹一起讨论了一下接下来治理苏东,消灭朱顶、吴霄的计划。

    凌邦道:“如今已是腊月,天寒地冻,不利作战,且我军经过连番大战,人困马乏,粮草不继,需立刻休整。至于朱顶,此次虽然侥幸逃脱,但麾下精锐大损,又丢掉了苏东,如今被我军三面包围,等明年开春之后,必可将之拿下。反倒是中州那边,中都作为昔日都城,城高池深,吴霄手中还有数万精锐,赵夫人想要攻克,只怕不易。”

    宋宁也有点担心中州那边,不过以赵幽燕的本事,就算拿不下中都,也不会有什么危险,最多时间长一点罢了。当务之急还是要处理好战后事宜。

    军事上,宋宁让徐娘、聂忍、罗鸿、张英、谭霄收编俘虏,整编士卒,同时加强训练,裁汰老弱。此次北方大战,不算中州战场,宋宁共投入了十三万大军,其中胶东六万,苏东七万。

    战后,宋军伤亡共三万多人,还剩十万左右。俘虏敌军共计五万多人,其中骑兵近三万。

    宋宁以之前聂忍率领的万余骑兵为基础,将俘虏的骑兵降卒分散打乱后,裁汰其中的伤残老弱,组建成了三支骑兵,共三万人,分别交由聂忍、徐娘、许棠三将率领。每人各统率一万骑兵。

    另外,在胶东,还有一支五千重甲骑兵,宋宁依然交给聂忍统领。

    盛柏、凌泽各率领一万水师。罗鸿、张英、谭霄等则负责整编步卒,最后得四万精锐兵卒,其中罗鸿、于乔统率两万,张英、谭霄统率两万。

    整编后,不算林猛部,共计九万五千人大军。宋宁命各将加强训练,只等明年粮草运至,便数路齐发,讨伐朱顶,攻占苏中。

    内政上,凌邦建议道:“主公,北方不同南方,士族盘根错节,势力错综复杂。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主公新入主苏东,一切当以稳为主,在消灭朱顶、吴霄、周骥等诸多军阀之前,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出现动乱,给敌人以可趁之机。苏东之前受战乱影响较小,朱顶盘踞苏东时对世家大族十分宽容,所以颇受拥戴。如今虽然败退苏中,但影响力还在。主公想要迅速稳定苏东,需尽力拉拢当地士族,得到北人支持依附才行。”

    宋宁明白凌邦的意思。对方这是隐晦地劝诫自己,不要像在南方一样急于对世家豪强动刀,或是假冒山贼土匪向士绅富商动手。原因嘛很简单,北方士族强大,而宋宁新入主苏东,根基尚不稳固,若是立刻就对他们下手,极易引起反弹。到时苏东士族豪强与朱顶联手,宋宁将会疲于应付,苏东很有可能得而复失。

    宋宁暗自点头,旋即命凌邦为苏东刺史,钱诚关为苏东别驾,让二人共同治理苏东。同时,宋宁按照凌邦的建议拉拢苏东士族,征辟当地士人,任贤用能,恢复秩序、发展生产,又赈济百姓、安置灾民,迅速稳定了苏东。

    中间,宋宁还亲自接见了此次宋军俘虏的史唐、祁锋、卞常三人。

    三人都是朱顶手下,史唐有大将之才,祁锋、卞常则是智谋之士,宋宁也是久闻三人之名,自是要将三人延揽至麾下,奈何三人对朱顶十分忠诚,竟都拒绝了。

    史唐道:“宋王不必多言,史唐头可断、血可流,却难以变其节。想要我投降,绝无可能!”

    宋宁见他意志甚坚,只得放弃,然后望向祁锋、卞常道:“二位先生都是当世智者,应知天下大势。今朱顶逃回苏中,败亡不远,明年必为我所擒。两位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若就此埋没于民间,隐于暗室之中,岂不可惜?在下不才,今已统一南方,占据苏东、胶东,不知二位先生可愿辅佐左右,扫平北方,平治天下?”

    祁锋道:“感谢宋王美意,只是自古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祁锋此身既已先许我主,焉有故主仍在,却转投他人之理?”

    宋宁道:“祁先生之意,若朱顶不在了,便愿意投效我了对吗?”

    祁锋闻言不由苦笑一声,道:“祁某并非此意。”

    宋宁心中了然,当下也不再追问,又问卞常道:“卞常先生意下如何?”

    卞常的态度比祁锋要坚决些,道:“纵然我主已经不在,常也不会再侍奉他人。”

    宋宁闻言心中有些失望,却也不再勉强。随后便让人将三人带下去。

    卞常疑惑道:“宋王不杀我等?”

    宋宁摇头道:“三位都是当世大才,又忠贞不渝,令人敬佩。昔日本王取湖阳,擒徐英时,后者帐下谋臣高欢也和三位一样,宁死不降,其才学品德、言行气度,实令人心折。然本王怕他为他人所用,尽管心中不忍,但最终还是命左右将之杀了,然后予以厚葬。事后本王十分后悔,至今仍引以为憾。今日二位先生和史唐将军又是这般,宋宁却不愿再杀天下大才如三位者,以免将来再次后悔。”

    卞常道:“宋王之前杀高欢并没有错。后者既不愿降,越是有才就越应该杀之,以斩草除根。不然,若将来对方为他人所用,到头来受害的反而是宋王自己。”

    宋宁道:“这个道理本王自然明白。之前之所以杀高欢便是为此。然而现在却不同了。之前本王不过刚拿下东南和山南,实力尚不及荆襄郑卓,若妇人之仁以资敌,是对自己,对跟随本王的将士不负责任。现在本王已统一南方,拿下苏东、胶东,不日必将整合北方,平定天下,杀不杀三位已无关紧要,本王又何必多造杀孽?”

    说到这里,宋宁看着卞常和祁锋,诚心道:“天下自民丰三年胶东动乱开始,至今已是十载过去。十年来,天灾人祸不断,各地盗匪四起,及至张向阳攻破京师,先帝蒙难,各路诸侯趁势而起,百姓纷纷蒙难,背井离乡、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世人无不期盼帝国重归一统,天下重归太平。”

    “本王出身于微末,成长于山林,深知百姓疾苦,今之所以不自量力,起兵伐罪,平乱讨贼,是想要结束此乱世,让百姓重新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而并非与徐英、郑卓、朱顶、周骥等人有何私人恩怨。大苏历经近三百年,早已百病缠身,沉疴难治。”

    “北方月霜年年入侵,占我土地,杀我子民,先帝无奈,只得和亲赔款,卑微求和。西域各国如今被黑鹰窃据,西南阮氏、赞氏桀骜难驯,辽州山栾数度入侵,本王深以为耻。将来若是平定天下,誓要发奋图强,征服诸多异族,创造远迈前人的辉煌,让天下四方来贺。此乃本王平生之志也。”

    “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理想,需要万千才智之士与本王携手,需要我汉家子民齐心协力,勠力同心,共同来完成!如今天下未平,本王焉能杀三位才德俱佳之士?所以,纵然三位不肯投降本王,本王也不会难为你们。”

    “他日天下重归一统后,三位纵然不愿出仕,哪怕在乡下开一私塾,多教授一些弟子也是好的。大苏需要你们,帝国将来想要强盛,也需要你们。所以,纵然他日你们逃脱,又会与本王为敌,本王依然不会杀你们。本王要杀,也是杀侵略我大苏领土,掳掠我大苏百姓的北方豺狼,杀西南不服王化的诸多蛮夷。”

    史唐、祁锋、卞常闻言,不由大受震动:“宋王胸怀宽广,志在天下,实是大苏之福、万民之福,我等敬仰万分,佩服之至!请受我三人一拜。”说完三人一起弯腰行礼,深深拜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