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或许只有一次 > 第二十章 雾城澹志

第二十章 雾城澹志

    当时说实话,安十二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抱着那一丝期待,反正自己也不亏什么,能帮到小姨就是最好。

    于是每次放学,安十二都会写一点,倒也没多长时间,毕竟得赶在征文结束之前上交。期间还差点被宋雅萱发现,而安十二则是以自己写日记为由给搪塞过去了。

    现在想想,他写的内容似乎是这样的:

    青山脚下,中秋佳节,明月夜,华灯初上。行人纷纷,一时间炮竹声不断,人人脸上洋溢着喜色。今天,游子归乡,阖家团圆。

    一黑发少年戴着老旧的黑框眼镜,手上捧着书卷自小巷中走出。白日,这方纯良小城水天一色,天地如镜。青山绿水,到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等到了傍晚,黄雾笼天似是风雨欲来,本是团圆日,但那朦胧的云雾似乎是在预兆着什么。

    或许是少年想多了吧,今夜月明星稀,哪儿有傍晚时分那点阴沉的样子啊。

    小城昨夜来了一些外国人,过几日他作为为数不多比较年轻的教书先生,要去和外国人谈论孔老夫子的“儒道”。这不是为难他吗?都说术业有专攻,这不,即便是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他即使晚上不睡,也得给它弄明白了。

    这不单单是给他自己挣面子,也是给他们教书先生挣面子。至少,有人问,他们得懂。哪怕是现在不懂,几日之后,他也必须得懂。

    少年伏案书信,窗外,明月泛起一片涟漪...一阵潺潺溪水声没入耳中,伴着街道时不时传来的吆喝声。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子弹满天飞,这才过了多久啊。

    少年顿了顿笔,小心翼翼的划了一根又一根火柴,这才好不容易点上了烛火。慢慢的,有些潮湿的屋子里,除了微亮的灯盏,还渐渐多了几分暖意。

    那年扬城枫叶正红,少年时期的他来扬城求学,一袭青衣随风摇曳,像那蒲公英一样离开家乡....

    他这一路辛苦奔波,最终考上了,当了个教书先生。而后,他为了丰富自己的阅历,走出了蜀地,随后又入了云垂,再乘着洋轮渡过江海来到了这座小城里。

    烟雨入幕,细雨不知何时已经落在了书卷之上,这也将少年从平静的心境中唤起。

    “怀竹...?”少年像是想起什么一样,灯光忽明忽暗,在这佳节之中他缓缓走出屋子。紧了紧身上的衣物,将书卷揣入怀中。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已经撑起了小伞,明月也不知何时跑回了家。

    夜晚山路难走,少年本可以去询问其他的教书先生,但他此刻却只是顶着草帽,小心翼翼的踩着脚下的泥泞。

    前些日子,他与好友怀竹走到山下的溪水旁,看着山间白蒙蒙的雾气,听着山谷回响。与其他几位朋友一道,在此处宁静之地交流着学术。少年并不是最出色的,学的知识也大多是些死知识。

    他很羡慕不管到哪儿都能侃侃而谈的怀竹,倒也算不上羡慕,应该说是,憧憬。

    他的目标也是成为十几年教书如一日的好友怀竹那般,用自己丰富的知识与阅历,耐心的教导着新生的嫩芽们。

    云雾没入山腰,他也来到了好友的住处。晓看暮色,天看云,少年站在半山腰上看着远方青山,云雾缭绕,似是人间仙境。和平年代好啊,至少,有书读。

    走进宅院儿里,看着一旁清澈见底的池水,少年伸出手轻轻拨了拨,好友家里许多景色已经和从前大不一样了。许多记忆里的标志性建筑也都不见了,原本的私塾已经改造成了厢房,背后的大山上也都建满了新奇的建筑。

    少年记性不太好,白日里约好晚上与好友一道研究“儒道”的,结果下晚的时候入了迷。

    见好友家里院儿门大开,灯火通明,想着应该是在与家人共度中秋....

    理了理衣服,少年面上带笑,缓缓推开了木门

    不知不觉,少年已经不再青涩,木门后面,是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这些年,少年走访了许多地方,也考证了许多事物。

    再次回到扬城教书,一时间感慨万千。阳春三月,烟雨朦胧,这座小城依旧如他来时一般宁静。

    “今日,我们要来检验一下上堂课所学习的内容。”青年折断白色粉笔,在粗糙的黑板上写下了苍劲有力的六个字:

    言必信,行必果

    “第一问,横渠四句,有哪四句?”青年看着寂静无声的学堂,他从台下传来的书写声,听出了很多。

    师为友,青年喜欢和学生们待在一起,也很珍惜每次上课的时光。绕了一圈,青年又抛出了第二问: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那么,以反身修什么?”

    第一个问题,无数人,用历史来证明。革命先烈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他们,他们人民群众,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第一堂课,青年的老师,教给他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二问,说话时要言之有物,行为要有始有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今年,小城的烟雨多了不少,雨落夕阳,远方那一团团黑云再次压在了他们的头上。

    青年知道,他能继续教书的时间不多了,等到年底,他也准备放下书本提上枪杆子了。走之前,他必须得尽快将自己所悟所感,言传身教给这些孩子们。

    昨夜星辰黯淡,冬雪,犹如骤雨一般猛烈,又如春雨一般无声。忽的,窗外阴云密布,一声闷雷自远方悠悠传来。

    流星划落,时过境迁,天地间瞬息变幻。今年,许多像他一样的青年人都提起了枪杆子走上了战场。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他能做的只是奋力在战场上活着,活着才有希望。

    炮火形成的烟云遮住了半边天际,战场上的日子,可比那时候省吃俭用买书的时候要苦多了。吃的食物,都是昨儿个剩下的,明天,还得接着吃。更不用提睡觉了,号角一响,他们立刻就要提起黑漆漆的枪炮了。

    青年能退缩吗?不能,退了,那些孩子们怎么办?退了,那小城怎么办?如果他们退了,不,没有如果。青年没有继续想,只是抱紧了怀中的冷枪,正如当年求学抱紧怀中的书本一般。

    行山路,走险关,在到达胜利前的那一刻,青年倒在了血泊之中。

    轰——废墟之中响起平地惊雷,霎时间大雨倾盆落下

    青年眼中倒映着血红色的天际,他似乎看见了漫山遍野的血蔷薇花,很漂亮,像那随风飘散的蒲公英一般。

    他们胜利了,赢的很艰难,直至今日,战场上那一声声炮火依稀仿佛,还在耳边徘徊。

    医院里,青年睁开了浑浊的双眼,喉咙动了动,却怎么也发不出声儿来。

    他急了,他为什么不能开口说话?手,也抬不起来了!

    艰难的转过头,青年似乎看见了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余光之下,他瞥见一袭袭白衣...不知过了几日,这病房里,每天来的人也变得多了起来。青年,只觉得吵闹,现在战争是否已经结束,他们到底..赢了没?

    “老师!”

    这一声,唤起了青年沉睡已久的记忆,看向那人端详许久,却怎么也叫不出他的名字。这个黑发青年..是谁?

    “老师!”

    又是一声

    青年迷茫了,眼神中的疑惑表露无遗,直了直身子,沙哑着声音开口道:“你们...是谁...?”

    身旁,一位医生缓缓蹲在床边,眼眶竟有些湿润

    “老师,我们都是二十年前,您在扬城那小堂中教的学生。”

    “学生?”二十年前?青年没有理会这医生,左右观望,似乎是在寻找着什么。忽的,一面镜子缓缓递到了他的面前。看着镜子里的花白老者,青年愣住了,这人,是谁啊?

    这镜子...

    “老师,您叫孙怀竹,您还记得吗?”又是一名约莫三十来岁的,不知从哪儿拿出了一本旧旧的笔记本,上面书页都已经泛黄。里面的内容都断断续续的,连不上头。

    “怀竹...?”老者迷茫的看着那中年人,随后浑浊的眸子似乎有了些许亮光,嘴角勾了勾“记得,我记得,怀竹,他是...”

    话还没说完,老者又停住了,皱着眉低头思绪

    这怀竹..是谁来着...

    这样的情形,每天都在病房内上演,老者患有老年痴呆症,总是忘记自己叫什么。而此刻,病房里进进出出的中年人,却切切实实的,都是老者以前的学生们。

    不知多少年后,一群活力四射的孩子们来到了革命先烈们的碑石前,听着老师给他们讲述英雄事迹。

    “孩子们,你们谁能说出花中四君子,老师就给你们奖励一朵小红花”

    “老师,为什么是小红花,而不是小黄花呀”

    “因为呀...”

    远方,红旗飘扬,碑石上铭刻着老师口中所说的历史...

    现在再看,安十二只觉得这是一篇小学生作文,写的东西也不过都是些流水账罢了。真不知道,当时出版社怎么会选上他这一篇的,明明...

    忽的,死去的回忆,突然攻击起了他的脑海。自己的小姨,依旧还是那个小姨,心思细腻,带着一丝可爱。除了生气的时候,那一下下都是实打实的疼。手心贴脸颊,一声声脆响像是放炮一样。

    他从未怪过小姨,他知道,小姨是为他好。所以啊,自那一次之后,他再也没让自己的小姨伤心过。小姨有什么需求,他都会满足小姨,顺从小姨。就像是被人圈养在温室里的小猪崽一样,每天都是一样的生活。

    一进门,小姨脸上的笑容就转成了平和,美眸之中莹光闪闪,眸中只有他的倒影。那微微翘起的嘴角,以及那一声呼唤,让安十二全身冰凉。至于坐在她身侧的少女,脸上不知为何多了几分红晕,而那双柔柔的眸子里,闪烁着几分疯狂。

    “小姨,敏秀..好..”

    就像是第一次见面一样,安十二站在门口,楞楞的打着招呼。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